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大唐风语> 第六一章 楼前花露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一章 楼前花露新(1 / 2)

 “出城。[ad本站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com]”

按照崔绍唐的要求,崔绍明给车夫下达指令后,才又转身钻进车棚里,而崔绍唐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崔文渊倒台的内幕了,可他此时怎么也想不到,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崔文渊,背后竟然牵扯着如此复杂的关系。

崔绍明差不多用了半个时辰的功夫,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大概,而崔文渊背后竟然是清河的崔文国,这一点崔绍唐是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照你这么说来,崔文渊最终的结果如何,现在未知?”

“嗯。”崔绍明点点头,随即又道:“不过还是要恭喜你了,清河那边的意思嘛,这通达,将来就是由你来掌舵了。绍唐兄啊,在这次仓库着火事件里,好像你,才是最大的获益者啊。”

见崔绍明笑的那么灿烂,崔绍唐也不愿意打击他,即便拿到通达这个车马行,崔绍唐暂时也不会对车马行进行任何的整改,只因为那崔文渊的事情,未必就是定局。

当然,火烧自家仓库罪名极大,纵然是清河那位愿意出面担保,至少在短时间内,崔文渊不可能再掌控崔家名下的任何产业。而对于崔绍明这样的嫡系子弟来说,这些产业其实都不值一提,唯有在仕途上的进步,才是他们真正追求的东西。

“也不能说只有我获益吧?绍明老弟你的眼光也是毒辣的很啊,既然知道早早就在我身上投资,这也是一种常人难及的能力,是吧?”

“说起来还是要感激崔绍权,他老子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至于说他嘛,这辈子也就这个样子了,除非是离开崔家。”

“离开了崔家,他能算什么呢?算了,咱们还是不要提他了,地头到了,我去安排,将所有人都带走?”林东渠那小院子已经近在眼前,崔绍唐开口问道。

“不用,带两三个就行了,反正这事情也不是一定需要证据。”崔绍权摇了摇头,就在崔绍唐准备下车的时候,他突然又开口道:“有件事情差点忘记了。”

“嗯?”崔绍唐停住脚步,转身回来,疑惑的望着崔绍权。

“听说,卢家的人,前两天去过清河。”

“卢家?”

虽说五姓七望在对外时基本同气连枝,但内部矛盾也是不少。在崔绍唐的了解之中,卢家和清河崔家走动并不算太多,更是很少直接去对方老宅,除非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这一次突然前往清河,图的是啥?

“看绍唐兄的表情,怕是已经猜到了吧,卢家是去找老祖,说退婚的事情。”

虽说崔绍唐心中并没有非卢采薇不娶的那种念头,但毕竟他也是个男儿汉,听到从崔绍明口中说出来的话,多少有些不舒服。想必那崔绍明也是猜到崔绍唐的心情,随即就开口安慰道:

“绍唐兄无需多想,男子汉大丈夫何患无妻?旁的不说,那崔莺莺就是一个贤内助啊。”

低哼一声,崔绍唐却是没接话头往下聊,他跳下马车,去安排带人的事情。

如今林东渠已经是彻底拜服在崔绍唐之下,故而崔绍唐指挥起这里的人手到也没人敢阴奉阳违,片刻功夫一架牛车就赶了出来,里面塞着四个崔文安要的证人。

这四个家伙都是崔绍唐挑选出来的,在“叛变”之前,那都是崔文渊的心腹,相比之下,也只有这种心腹的证词,更有说服力些。

马车开头,牛车紧随其后,向着城门方向而去,路上,崔绍明又给崔绍唐聊了些关于清河那边的事情,尤其是崔文治和崔文国之间的一些矛盾。说起来,兄弟两个都是有能力的人,但正是因为都有能力,才是谁都不服气谁。

像崔家这样的豪门,对于后代相互竞争,是欢迎的,只要不搞出人命都好说。崔文治是占了先天的优势,作为嫡长子,很多资源本身就要往他身上倾斜,而老二崔文国,则是胜在各方面能力够强,自身也是朝廷三品大员,说白了就是读书做官都有一套,也很受家族的重视。

不过两人都很清楚,只要老祖还在世一天,那么崔家真正的大权,还是掌握在老祖手中,两人再怎么竞争,争的也就是一个继承权而已,相信在老祖落气的那一刻,他指着是谁,家族最终就会落到谁的手上。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老祖还是更认可崔文治一些,毕竟是嫡长子,而且能力也够,又没犯过错误。

“这样说起来,崔文国想要上位,却不简单咯?”崔绍唐皱眉想了想,却总觉着崔家大权距离自己还是太遥远了,别说他这个旁支后代,即便是眼前的崔绍明,要想触及那些东西,也是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拍拍崔绍唐的肩膀,崔绍明感慨道:“绍唐兄,卢二娘子乃是正房之后,而且还是卢家这一代的天之骄女,她真不适合你啊!”

崔绍唐知道,这是崔绍明对他的安慰,也是一种劝告,若是从身份来看,两人之间的差距,的确是有天地那么高,但无论怎样,崔绍唐的情绪始终就是高涨不起来。

城门已经出现在马车前方,崔绍唐想了想,道:“绍明啊,我就不跟你去了,要不先把我送回去,不方便的话,我就在城门口下了,走走路,清醒清醒。”

“方便,怎会不方便呢?”

崔绍明正准备给车夫下令,崔绍唐却是改了主意,摇头道:“还是不要了,我就在这里下车吧。”崔绍明拗不过崔绍唐,只能让车夫停下,将崔绍唐放下去。

对于崔绍唐来说,独自一人大白天在城门口附近闲逛,也是一种新鲜的体会,看着城门口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终于感受到天朝上国的那种味道来。此时炎夏未过,崔绍唐的身子骨也没有太大的好转,只能说不算是个病秧子,走的几步,就感觉汗流浃背,口舌发干。

正好不远处的路边有间茶肆,街边铺开的十几张小桌还有一两张空着,崔绍唐赶紧过去坐下,要一壶凉茶,解解渴。

茶馆向来是中国人交流感情的好地方,加之天气炎热,在白布撑起的凉棚下,一桌桌茶客们,或低头品茗,或高谈阔论。

崔绍唐注意到这茶肆里的茶客,身份贵贱皆有,本来他只是想要润一润嗓子,歇一歇脚,可如今却改变主意,打算多坐会儿,也好了解了解这盛唐的民俗民生。为了听的更清楚些,崔绍唐干脆闭上眼睛,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听觉之上。

这是一种奇异的感受,只要经过一定的锻炼,就会发觉,声音其实也可以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来。就在距离崔绍唐座位不远的地方,有两位中年文士,聊兴正浓。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