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不仅仅是一部励志的童话故事,它还是七夜的内心自白和对那些心怀恶意的人的反击。
七夜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得罪了无数的人。这些人在正面无法击败他,就开始用下作的手段对他进行狙击。
《舒克和贝塔》宣扬暴力?《拇指姑娘》鼓励不孝?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按照他们的逻辑,我大略观察了一下,国内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无限循环个九)的书籍都不适合孩子看。甚至连《辞海》都有些字眼不适合出现在孩子眼前。
可就是这样可笑的话,差点毁了一个天才作家,差点摧毁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对世界的认知。可以想见,当大家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他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他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心理压力。
万幸的是,他不但没有被流言蜚语打倒,反而借此完成了蜕变。写出了《丑小鸭》这样情深意切的故事。
沦入凡俗的丑小鸭就是七夜,而那些嘲笑他的鸡鸭鹅就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七夜以物喻人,借此表达了对别有用心的人的控诉和蔑视。
而丑小鸭历经挫折不改初心,最终变成白天鹅。也暗喻了七夜经过这一次的磨难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升华。
我们为七夜的成长而欣喜,但一点都不感谢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恰恰相反,我们更加的痛恨厌恶你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个世界才会多了这么多不平和罪恶。”
看到这篇评论,朱子清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写这个书评的是哪位大神,这联想能力也太强了吧。这简直比鲁迅先生的“晚安”梗更加戏剧性好吧。如果他知道这篇故事是早就写好了的,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不过对于这样的误读,朱子清是喜闻乐见的。他自然不会蠢到出来解释。同时,他还把这个帖子的链接发给了赵明远和魏知行。相信他们两个看到后会知道怎么办的。
看了下发帖人,是一个叫刘小平网友。朱子清也没有多想,只是默默的把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把搜索页面关掉,进入《儿童文学》的官网。这还是他第一次来这里。网站设计走的是简洁路线,主题背景是卡通风格。
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官网首页最醒目的地方居然有一个超链接,名字就叫:七夜童话。
七夜童话,顾名思义就是专为七夜的童话故事准备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七夜童话粉丝的一个聚集地。
里面暂时分成了三个版块:舒克和贝塔、七夜童话集、龙猫。看样子每个故事或者故事集就是一个版块。
点进舒克和贝塔版块,随意浏览了几个帖子。有家长交流读书心得的,有猜测后续剧情的,也有分享带孩子经验的。但朱子清发现聚集在这里的大多都是家长们,非家长的很少。
心中一动,又点开七夜童话集版块,终于确认了自己的想法。那些没有孩子,本身却喜欢童话作品的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所以这里的氛围就显得更加活跃。
虽然这个版块写着是七夜童话集,但这里随处都可以看到对舒克和贝塔、龙猫的看法。甚至朱子清还在这里发现了他的歌迷的足迹。虽然他的歌迷不多,但每一个都弥足珍贵。
想到他的歌迷,朱子清挺愧疚的。自己放了五首歌上去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些人就这样默默的喜欢却得不到回应。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个官方组织。虽然不是专门的歌迷论坛,但也比以前无处可去强的多不是。
虽然感觉对不起他们,但要真让他出面去组织,他还是不会去的。毕竟在他的计划里,唱歌只是业余爱好。文坛才是他的主战场。不能本末倒置。
这么多网友聚集在这里自然不会只围着七夜转。还有分享心事的。也有自己写了故事拿到这里请人评鉴的。什么吃的喝的,健身美容,军国大事、古往今来无所不聊。朱子清发现,这里都快成小型论坛了。
又去龙猫版块,不出意料这里就冷清的多了。《龙猫》走的是温馨路线,靠真挚的感情打动人。这样的故事最是慢热。更何况这一期连载的大多都是姐妹间的一些琐事,在很多人看来就有些枯燥无味了。
而且故事真正的主角龙猫刚刚出现,这一期就结束了。精彩的部分还没有出现。再加上这个故事毕竟第一天连载,人气还没聚起来。版块自然就显得有些冷清。
看着这三个版块,朱子清心里还是蛮激动的。此时,他才真切的体会到自己身份的变化。他已经不再是无人知晓的朱子清,而是知名童话作家七夜。
朱子清的口碑逆转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正是《儿童文学》。它第一天的销量还算中规中矩,只有九万八千册,连十万册都没突破。虽然这个看上去很正常的数字,比很多杂志的单期总销量还高。
但第二天,当这一期的书评出来之后。那些还在观望的家长们纷纷改变了态度。受此影响,这一天的销量直接攀升到三十一万册。一本杂志,单日销量三十一万册,这是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不经意间《儿童文学》又创造了一项纪录。
第三天的销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卖出去了二十七万册。第四天又有所下降,只卖出去了二十三万册。但在接下来的三天,它的单日销量都维持在了二十万册之上。
《儿童文学》只用了五天就突破了百万册,一周销量刚好踏过一百五十万这道线。
一百五十万,对大多数杂志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也许他们好几年的总销量都达不到这个数字。但现在《儿童文学》只用了一周就达到了。
不要忘了,《儿童文学》是半月刊,接下来还有八天销售时间。这八天的销量虽然不可能再和头七天一样疯狂,但每多卖出一本就是在创造新的奇迹。
《儿童文学》的大卖又反过来把七夜的名声抬得更高。这也算是双赢了。不过除了他们两方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受益者。林宝儿的舅舅陶应双。
开始他对朱子清也没抱多大希望。虽然他觉的这本书写的不错。也请教过砖家叫兽,大家一致都说好书。可他又不是三岁小孩,岂能不知道砖家叫兽的话打个对折的对折还有大量分水。而且好书滞销的情况多了去了。这事要是能预测出来,才见鬼了。
只是他已经山穷水尽,出版社眼看就支撑不下去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孤注一掷。最终才决定出版朱子清的行险一搏。
当他得知朱子清就是最近最红火的童话作家七夜的时候,心中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作者有名,在宣传上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忧的是,最近七夜的口碑有点差,一看就是有人在整他。这个时候出他的书,会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七夜的口碑随着身份的暴露来了个惊天大逆转。《儿童文学》的奇迹延续终于让他认识到了朱子清的潜力。
紧接着,陶应双就做出了一个决定。暂停其他所有业务,把全部资源都用在了七夜及其作品之上。果然,借着这样的东风,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完成了预想的宣传效果。
最让陶应双兴奋的是,预订渠道开通至今,这本只公布了作者名字和书籍名字的就已经卖出去了十万本。这是出版社成立以来第一次有书籍的销量突破十万册。至此,他对这本书能否拯救出版社再也没有怀疑。
对朱子清这个作者,也生出了一种尊重。破天荒的首次和朱子清通了电话。那态度要多客气就有多客气。
而朱子清呢,接到陶应双的电话也很好奇。以前他们联系都是通过林妈妈转达,今天怎么舍得给自己打电话了。心中虽然疑惑,可还是耐着性子和他寒暄起来。
陶应双打这个电话没说任何实质性的话题,只是拉了拉家长,很快就挂断了。
尽管不知道陶应双打这个电话是何用意,但朱子清能想到肯定和脱不了关系。不过现在他有要事去做,没空去琢磨一个陌生人的意图。
“喂,宝儿同学,你打扮这么漂亮是准备抢吴芷萱的风头的吗?”在约定的地点见到林宝儿,朱子清故作夸张的惊呼道。
“表情太浮夸,差评。”林宝儿笑吟吟的说道。
“真的这么假吗?不应该呀,我这演技可是影帝级别的。”朱子清故作不解的说道。
“大影帝,咱们快走吧,再不去就要迟到了。”
“好吧,不过礼物你准备好了吗?”
“当然准备好了,你不会没带礼物吧。”林宝儿上下打量了一下,确认他身上没有装任何貌似礼物的东西,惊讶的说道。
“你带就行了,我再带就浪费了。”朱子清一本正经的说道。
“那怎么行,吴芷萱生日你不送……”说道这里,林宝儿好像想到了什么,声音戛然而止,一抹晕红悄悄的爬上脸蛋。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