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那一段屈辱的岁月里,为了救国图存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也有很多人选择了前往西方强国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这些人回国之后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终推翻了清廷,建立了民主国家。
分歧也在这个时候产生了。有一部分人被西方思想洗脑,认为国内传统思想就是糟粕,干脆全部推倒,全盘复制西方成功模式。这种观点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和批判。
更多的人认为,每个国家国情不同,要因地制宜。他们主张改造传统文化使其适应时代,然后吸收西方文化的部分精髓两相融合,形成最适合华夏的独特文化体系。事实证明这一主张是正确的,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作为失败者,唯西方论者是不甘心的。他们创建报刊、杂志宣扬自己的思想。经过长时间的辩论,他们的思想越来越没有市场,成员也大多转变了观念。但依然有一部分顽固派坚持不肯改变。
因为思想不受欢迎,他们的报刊杂志自然也就经营不下去,纷纷倒闭。在这种情况下,仅剩顽固派聚集在了一本叫《文化之旅》的杂志周围,苟延残喘至今。
《文化之旅》朱子清怎么可能不知道。《儿童文学》崛起以前文学类杂志销量第一名,而且甩了第二名整整一百多万册。没想到这本杂志来头居然这么大。不过让朱子清不解的是,在这种人人喊打的情况下,它是如何存活到今天的?
“能延续到现在,靠那些老前辈是不可能做到的。肯定要有新鲜血液的介入。他们是怎么吸收新成员的?”
“西方列强的实力毕竟还是比我们强,到了现在也是这样。为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我们不断派人出国留学。这些留学生就是他们吸收新成员的主要途径。”贾大师解释道。
正应了那句话,世风日异。谁能想到现在的年轻人居然开始自我否定,贬己扬外。这一群人的思想再次有了市场。
《文化之旅》的崛起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互联网。互联网也是西方国家首先兴起的,那些留学归来的人对网络更加了解。在国内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网络上完成布局。成功的打了个翻身仗。
朱子清终于明白为什么孙大师说他们是卖国贼了。对于他们这些国学大家来说,唯西方论者还真就是卖国贼。
“我怀疑这次抹黑你的事情就是他们的手笔。这种手法实在太熟悉了,当年他们就用这样的办法害过很多人。”孙大师愤怒的说道。
看他的表情,事情应该没有那么简单。不过初次见面,他不欲过多的了解他人隐私,没有继续追问。
“我应该没得罪过他们吧,为什么要针对我?”
“在你的帮助下,《儿童文学》抢了他们的销量第一。这还不叫得罪吗?你的《阳关雪》又是宣扬华夏传统文化,意图寻找华夏文化的生生不息的历程。在思想上和唯西方论者是天然对立的。他们抹黑你太正常了。”
“受教了,没想到事情这么复杂。”
………………………………………………………………………
朱子清和陶应双从孙守青大师的四宝店出来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两人干脆直接跑到小吃街连晚饭一起解决了。等他们乘车离开的时候,已经晚上九点多。
“没想到,真没想到。居然能碰到两位大师。”陶应双有些兴奋的说道。
“喂喂喂,淡定。你是大老板,商人。不是追星少年。”通过一天的接触,朱子清发现陶应双不是一个死板的人。说话随意了很多。
“那又怎么样?我是经营出版社的,也算半个文人。看到行业最顶端的大师级人物,表达一下敬仰怎么了。不过话说回来,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厉害啊。现场作诗,还是两首。我看大师都被你镇住了。”
“还说?今天这事都是你引起的。要不是你提什么文人情怀,咱们早到家了。哪来这么多事。”
“你应该感谢我才对。要是没有我的提议,你就不会写诗,就不会认识大师。就不会知道谁在背后抹黑你。不过说起来,这个事你准备怎么办?对方的实力可是很强的。”陶应双有些担忧的说道。
他和朱子清就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乍闻对手这么强大,怎能不担心。
“你还真相信了?”朱子清笑着摇头道。
“啊?什么意思,你不会是说贾大师他们在骗我们吧。”陶应双惊讶的道。
“骗我们倒不至于。但他说的都是一家之言,还多有猜测之词,不可尽信。”
“不应该呀,我听贾大师的分析有理有据的。”
“《儿童文学》登顶,得罪的可不只是它一家,凭此就断定使他们做的,太武断。”
“那《阳关雪》呢?”陶应双不服气的追问。
“你也是老板。如果第一条不成立,你会为了一篇散文花这么大精力针对一个人吗?”朱子清反问道。
“不会。”想都没想,陶应双就果断的回道:“那你刚才为什么还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
“因为他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儿童文学》确实抢了他们的销量第一,他们出手的嫌疑很大。”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