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公主回国仅仅三年,就又为了伐燕之事前往魏国联姻,可谓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我们大楚!”
“如此为国为民的女子,做出出兵伐周这种决定怎么可能自始至终都不与我们说一声?”
“所以,下官以为,此事或许公主事先与我们一样,并不知情。”
“甚至很有可能,是穆家军背着公主与魏国私下所做的决定,毕竟穆家军要越过魏国国境才可抵达鳐水关,若没有魏王的许可,他们不可能悄无声息的就抵达了那里。”
他一口气说了许多,直到此时,那姓宋的官员才知道,原来他是想说公主不可能不提前给大楚报信,而是因为自己也不知情,所以才没给大楚报信。
“可是穆家军分明是打着公主的旗号去的!就连攻下鳐水关之后,所换旗帜也是象征着公主与他们的明月雄鹰旗!”
“若是魏王私下派他们行事,他们又何必去给公主博名声?
直接把名望加在魏王头上不就好了?”
他厉声反驳道。
孟泉却掷地有声的再次驳回:“这正是他们的奸诈之处!”
“宋大人好好想一想,穆家军就算在鳐水关给公主积攒了再多声望又有什么用?
公主难道还能自成一国统治鳐水关吗?”
“他们如今占领了鳐水关,前有大周急于夺回失地,后有大魏虎视眈眈,最终还不是要把鳐水关交给大魏?”
“不然一万兵马就算再如何骁勇善战,又能撑多久?
他们总不能为了一个鳐水关,就将现在好不容易扎根的地方彻底放弃了,将全部的兵力都挪到那边去吧?”
“所以,说什么为了公主,我看根本就是幌子而已!他们最终的目的是向魏王展示自己的实力,博得魏王的信任,同时离间我楚国与公主的关系。”
“毕竟楚魏两国说是结盟,但其中作为联系且一定信得过就只有公主而已。”
“倘若我们自己对公主都不信任了,那以后公主再给我们传递什么消息,我们就会犹豫,就会错过最好的时机。”
“而这也正是魏王愿意看到的!”
一席话让殿中再次安静下来,宋轶更是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原本准备迈出来的那些人又退了回去,站在原处好像根本就没打算出来应和过一般。
甚至有人觑了一眼楚沅的脸色,开始低声议论:“是啊,公主一向心系我大楚,说她帮着魏国隐瞒咱们,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信的。”
“就是,而且当初穆将军要护送她前往魏国,她就曾说过让他留在大楚为我楚国效力,是穆将军自己坚持要跟随的。”
“如今想想,这位穆将军只怕一开始就不是真的为了给公主送嫁而去,而是为了借公主与大魏联姻之事拜见魏王!”
“说不定那些嫁妆也不是真的要给公主,而是借着公主的名义送去魏国!”
“对!一定是这样!听说他们此次攻打鳐水关没用魏国一粒粮食一匹战马,可是打仗耗费巨大,这又不是在宁安寨,他们可以自己种田自己养马,我看八成是挪用了公主的嫁妆!”
“果然是当初那个横行天下的穆家军!野心不小!”
宋轶看着刚刚还跟自己同仇敌忾议论公主女生外向的人此时又开始顺坡下驴的维护公主,气的差点儿吐出一口血,只恨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早站出来!
孟泉此时却又已经对楚沅道:“君上!下官以为,此时我们更应该安抚公主,与公主维护好关系,让她安心的同时也尽量努力博得魏王的信任,想办法离间魏王与穆家军的关系,不然今后的形势只怕于我楚国十分不利。”
楚王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就按孟大人说的办。”
孟泉施礼:“君上英明。”
朝会就此散去,离开时众人各有所思。
有人相信孟泉的话,自然也还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觉得宋轶的话也未尝不可信。
但他们信什么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楚沅信了孟泉,而他们也并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可以反驳孟泉。
一语定输赢,今日这局孟泉赢了。
…………………………
“不是我说得好,是绵绵做的好。”
散了朝的孟泉并未离开宫中,而是去一处偏殿见了孟氏。
他朗笑着道:“绵绵事先给我写了信,告诉我该如何处置,加上上次无霜出使魏国,君上派去跟随他的两个使臣回来后也说了类似的话,所以君上才会相信。”
那两个使臣向楚瑶索要她手中大燕地宫的舆图,结果回来后舆图没拿到,还告诉楚沅说穆成可能根本就不是真心跟随楚瑶。
有了那次的前因,才有了这次的后果,楚沅才会如此轻易的相信了孟泉的话。
因为他自己心底里也觉得,像穆成这样的一代英豪,是不可能真心臣服在一个女人脚下的。
相信不止是他,如今还有很多人和他一样,仍旧不相信穆家军真的效忠于楚瑶了,不相信真的有人这么傻,只因为一次恩情,便结草衔环以报。
可是世上就是有这样的人,他们信守承诺,他们忠孝仁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这天下仍旧有人像他们一样,顶天立地一言九鼎。
一诺,重千金!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