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怠慢,一边把梁纲让进了正堂等候,另一边就迅去通报内院的李元清。
李元清正和李永昌在房嘀咕事情,他自然知道拿这块玉牌的人是谁,心头大惊,立刻和着儿子赶了过来。在正堂见到梁纲的时候,脸都有些白了。
梁纲温温一笑,给了二人一个放心的眼神,起身行礼,“见过李老爷,李公子,贫道有礼了”
什么话自然不能再正堂说,得到了梁纲眼神,李元清稍微的安下了心,与梁纲应付了两句,就‘请’着他进了房。
李永昌亲自端茶倒水,丫鬟小厮一概不用。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将军如何这时到得襄阳来?”李元清急问道。有急事也可以使人召自己去啊,梁纲抛下军队亲自跑过来像什么样?
“不急,军中之事我已经全数安排妥当,李翁放宽心就是。”梁纲对李元清的称呼改了,自从年时他明确的和李盈盈定下了婚约之后,对李元清的称呼就改成了现在的‘李翁’。
压下李元清的躁性,梁纲再度说道,“此来襄阳,主要是为和西天大乘教商议日后大事,事关重大,不得不亲到。除此外有一些事情也要托付给李翁来办,见了面,说得更清。”
“李翁可查到了宋之清等人的判刑?何时何地执行?”
‘和西天大乘教商议日后大事’,李元清感觉着眼皮一跳,却也因此放下了心来。等到梁纲问出,就回答道:“虽然还没有全部判下,但是宋之清等为者罪名已定,他与齐林刑凌迟之刑,余下判定的三十九人,三十七人斩立决,两人流放东北与披甲人为奴。”
“行刑地就在襄阳城,不往外运了。”
听了最后一句话,梁纲心下立刻一轻,他可怕福宁要把宋之清、齐林等人运到武昌或是北京再行刑。那样的话,路有了时间也有了叫机会,李全、王聪儿必定会再度求门来,要去解救。自己到时可就难办了。
眼下在襄阳城就地处决,省的是干净
“他们的家眷,多是要充做奴仆了,你看着办,尽量的多买下些。”既然救不了他们人了,那就救一救他们的家眷。“但要记住,决不能引起外人注意。”
“将军放心,这个不难办到。”李元清心中有点疑惑,他刚才明显的感觉到梁纲微微松了口气,“是怎么回事?”心中暗自不解。但也只会埋在心中,决不主动去问。
李永昌倒了茶后就在柜的暗格中取出了一本账薄,然后一直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梁纲和他父亲说话。
西天大乘教这一话题完结,梁纲和李元清就谈论起了别的事情,天门的船坞存船已经多少艘了,配置的铁铺规模如何,船坞储备的新木是不是已经可以用了,各地的暗仓都筹集到了多少的铜铁锭,硫磺、硝石的储备量有多少,手下排帮人数多寡,船帮运行筹备的怎么样了……
李元清从儿子手中取过帐薄,递给了梁纲,然后一笔笔的道出。
造船也需要铁铆等用具,所以开春的时候李元清就顺势又办了个铁铺,如此也就能名正言顺的囤积铜铁锭块了。而船坞造船不买而自己存起来,明显是说不通的,他自己经营粮行的时候就有一支小型船队,现在顺势而为就可以把这支船队扩充成船帮,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招募水手了。联合着手下的排帮人员,将来组建起一支水军,人员是不用愁了。
船帮先有水手已经过了三百人,主要是出川讨生活的川人。四川省的情况比湖北还要苦的多。近些时候接连几年生旱灾,土地龟裂,颗粒无收,百姓不得不拖儿带女往老林中寻找生计。四川义军的一大来源
而与此同时,清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采取了严禁“私盐”、“私铸”和大量裁减水手的措施,这样就更加扩大了流民的队伍。
四川东部和中部向来就是我国井盐的主要产区,这一带盐井密布,大小盐厂星罗棋布。盐厂分官、私两种。官厂规模很大,常有工人千人乃至万人.私人开设的盐厂虽规模比不官厂,但数量颇多,所以“产量数倍于官”。清廷也和历代统治王朝一样采取食盐专卖,从中捞取大量收入。乾隆末期由于盐价昂贵,百姓用盐量锐减,造成了盐厂倒闭,盐工失业。许多盐工无法生活,只好私自背运食盐到陕南一带山区贩卖。因“盐引”为盐商把持.不许一般私人贩运,他们为了对抗“巡丁捕拿”以及盐商的欺压和勒索,便结伙成群而行。从四川出,背用木架,盐用竹篾包安架,以背负之。撑手有丁字木棒,小憩用木棒撑架,遭雨水辄不能行。至定远不过六日程,盐背必半月,所负重常二百四十斤,包高出肩背,重下轻,.石畸树角,偶一失足,坠陡坡深涧,则人毙包烂。此等自食其力之夫,极勤且苦,所获仅足佣口。
当时贩运私盐的人很多,在井旺时,更是日以万计。清廷连续下令严禁私自贩盐,再加商人的多方逼迫敲榨,广大盐工忍无可忍,便不断起来反抗。
所谓“私铸”也同样是无业游民,因生活无着就偷偷地开矿冶铜,以铸小钱谋生。造假币,汗清廷屡次下令严加禁止,也断绝了这批人的生路,因此他们也不时聚众起事。
湖北、四川一带,一些破产的农民、流浪者因找不到适当工作,就都集中在长江、嘉陵江两岸充当水手。他们虽终岁劳作,却不得温饱,过着非人的生活,失业的危险这次又向他们袭来,常常连身仅有的衣服都变卖一光,成了“精膊溜”。挣扎在死亡线的水手自然不甘心束手待命,也不断起来进行反抗。以就是四川白莲义军的主要来源
趁着机会,李元清精挑细选的择拣出了三百来人,并且这人数还在不断扩大中。
“好”一本帐薄翻下来,梁纲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个好,心中是满意之极。
初期时不能运粮的李家显得已经用途不多,可哪曾想到,只是变换了一下思路,他对自己的帮助就如此之重大。
李元清也高兴了的笑了,但他并不以此居功,李家看似对梁纲的帮助如此之大,可实际那是因为梁纲出了钱,价值百万两的银子东西交到自己手中以银票和珠宝、古玩、字画为主,那还有什么办不好的?
“李翁,家中显存还有多少黄金,起出一千两来。”梁纲心中微微疼了一下,这可是一千两黄金,不是一万两白银啊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梁纲喜欢起了黄金,而不再那么看重白银了。一万两白银多他而言只是九牛一毛,可是一千两黄金却让他感觉着肉疼。那么长的时间下来,李元清也没能兑换出多少来,这一下子就要用去一千两。
“还有一万三千两二百两。”李元清立刻向李永昌示了一下意。李永昌起身向着梁纲一拱,无声的退了下。他去取黄金去了。
“将军可是要把这一千两黄金赠给西天大乘教?”
取黄金而不取白银,自然是为了携带方便。跟着梁纲这么多日子了,李元清也是了解梁纲的那一嗜好的,虽然感觉有些怪异好笑。但他知道,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梁纲是不会动用那些黄金的。
而取黄金而不取银票,怕就是为了保险。那银票虽然好用,可是数额过大的时候,银号、钱庄也是需要验看、查对的,这样一来取钱人的身份就难免要露出形迹。据李元清所知,梁纲是从来不用银票的。
而他到襄阳来,主要是因为西天大乘教,这个时候动用黄金,显然就是为了给西天大乘教而用。人力有限,加之这个关头,携带太大的箱子出入都不方便。随身能带的,装下一千两的小箱子则是正好。六十多斤重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