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隋以宗女安义公主妻突厥突利可汗,并予厚礼,以离间都兰。
都兰怨怒,常扰边境。突利侦知动静,即遣使报闻,使隋军有备。
十九年(公元599年)二月,都兰可汗与达头可汗结盟,合兵袭突利可汗,大战于长城之下,突利大败,投奔隋朝。
四月二日,突利至大兴,隋帝杨坚厚待之。值突厥犯边,隋帝杨坚以杨广为元帅,领高、杨素、燕荣三路人马迎战之。
杨素率领左武卫先在大同城外击败达头可汗,突厥败逃至戈漠边缘被围困。
因左武卫骑兵作战频率太多,伤患多加之疲惫,杨素派陈宗泽、宇文士及、尉迟典、封德章等陌刀军将领阵战突厥骑兵。
开战之初,兵势对隋军有利,后因宇文士及贪功去轻兵,达头可汗使强兵攻之,宇文士及一部溃败,军阵全线面临重组。
轻兵主将周髯身经百战,见宇文士及一部溃败当即命麾下轻兵救援,得以止住败势挽回败局。周髯派人通知陈宗泽与尉迟典两军放弃正面合击陷阵突厥骑兵,两部陌刀手按令行事,如此对陷阵敌军再成合围之势,阵斩突厥首级四千,其余突厥败敌逐降。
敌首达头可汗见阵战失败挥刀自刎,至此大同城战役以隋军得胜告终。
捷报传回国都大兴,隋帝杨坚见了大喜,命杨素率领左武卫追歼犯边之突厥人,并遣使嘉奖。
杨素在此战中,敢于弃陈旧落后的车、骑、步互相卫护的保守阵法,大胆使用骑兵突击,取得大胜,再一次显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战后,隋帝杨坚下诏褒奖。赐杨素缣二万匹,及万钉宝带。加其子杨玄感位大将军,杨玄奖、杨玄纵、杨积善皆为上仪同。其余参战将士亦厚赏。
另一路,高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亦与犯边突厥军队发生血战。
四月,高命上柱国赵仲卿率兵3000为前锋,进至族蠡山(今山西右玉北)。与突厥相遇,连战7日,大破突厥。
隋军继续追击至乞伏泊(今内蒙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再次大败突厥,俘虏千余人,杂畜万计。这时。都兰可汗亲率大军赶至,将隋军团团包围。
赵仲卿乃将部队列成方阵,四面拒战。坚守五天后,高率领大军赶到,大破突厥,都兰可汗败逃。后被其部下所杀。
高率军追过白道(内蒙呼和浩特西北),越过秦山(今内蒙大青山)700余里。高在准备追过白道时因兵力不足向大兴请求增兵。
求援快骑到达大兴。众臣见到求援书信先是惊奇,以为高战败,后听军中来人详细介绍战事态势,终于知道高也获得胜利,因为追击缺少兵力才请求增兵。
隋帝杨坚本想应了高的求援,没想有此大臣认为高欲反,杨坚随即陷入沉默,当天朝会也就结束。
而燕荣一路至杨素、高两路兵马与突厥大战结束都还没到达。因为有重臣举报高欲反而变得心烦意乱的杨坚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大怒。
在幽州龟缩不前的燕荣在七月收到诏书。杨坚命他回转大兴,将军队指挥权交给了身在前线的杨广。
燕荣回到大兴当即被下狱。杨坚以怯战罪名去了燕荣的上柱国爵位,同时以老迈地名义让燕荣主动辞官。老迈的燕荣二话不说马上辞官,在回乡时却突然死亡。
杨坚在这一次反击突厥犯边的战事中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突然觉得那些老臣已经不听话了,燕荣抗命不战之罪算轻,杨素不尊军令私自进军才是重。杨坚有意警告骄横的重臣们,竟是以各式各样的理由严办了几位臣子,结果惹得众臣惶恐不安,对前线的粮草输送也出了一点问题。
身在前线地杨广听到陈宗泽因战功被连升两级晋升为翊师将军感到很高兴,可是还没有喜悦几天却收到了宇文述的私信。
宇文述在信中为宇文士及拼死作战得不到褒奖反而被杨素斥责感到很不平,用着十分恭敬的行文请杨广为二子宇文士及主持公道。
杨广倒是显得极为贤明,他命人去左武卫了解实情,得知因为宇文士及贪功差点导致战事失利,他没有为了安抚宇文述而随意赐予军功,反而让人重重地责斥了宇文士及一顿。
身在大兴的宇文述听说自己的二儿子又被杨广痛斥却笑了,他笑后却是去找杨坚报不平,结果竟是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