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南明玉碎> 第七回 更朝换代甲申年,群雄逐鹿主中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回 更朝换代甲申年,群雄逐鹿主中原(1 / 2)



第二章山海风云燕京雨

第七回更朝换代甲申年,群雄逐鹿主中原

燕京

公元1644年即干支纪年的甲申年,是大明崇祯十七年(南明弘光等属于一个性质);也是大顺元年(大西元年同属农民起义军性质),亦是顺治元年。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不平凡的一年,三种政权交替的混乱之年。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时隔唐末黄巢起义攻克京城长安七百六十四年后,李自成于甲申年丁未日(三月十九日)再率农民起义军攻克京都北京,二者相比之下不仅仅是都城不同的差别,前者带来的是惨绝人寰的屠城,而后者却是百姓夹道相迎的千古奇观!

一场狂风暴雪过后,东方的朝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整个蒙纱般的北京城迎接着黎明的到来,依稀之间几声火炮的响声划过北京城各路城门,一时之间各大城门随之而开,整个北京城如早市一般陷入了喧哗之中。大顺军各路兵马迈着胜利的步伐由外城通过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进入北京内城,部分兵马按照以往破城采取的违杀令,沿街喊道:“兵马入城,民闭户门,违者杀!诸事大定刀剑俱缴,违者杀!骡马全献,违者杀!”,引起了阵阵骚乱。随后李自成派刘宗敏率兵安民,自起一支着白帽青衣的千人骑兵拿着刘宗敏的令旗向各大城门扩散开来,一边疾驰,一边高喊:“大顺朝提营前总将军汝侯令:今奉大顺皇帝之命,率大军安民,勿慌勿惊。尔等须拙黄纸书“顺民”二字粘于帽,并粘门首!”一传十十传百,一片慌乱的北京城随着一阵疾驰的马蹄声逐渐安静下来……

“捷报……捷报……”巩华城外一名满头大汗的士兵从喘着大气的骏马上匆匆跳下,跑进城内……

“臣等恭贺君上攻克北京城!”巩华城行宫大殿内牛金星(字聚明,天启七年举人,宝丰人士,大顺政权左辅和天佑阁大学士文官之首)、宋献策(字号不明,暂以“杰誉”为之,河南永城人,开国大军师)等人俯首拜向那位头冠大绒红帽、身穿天蓝箭衣即将到不惑之年的男子。

“诸位爱卿亦是劳苦功高,随孤入城!”头戴大绒帽,身着天蓝色箭衣的李自成大喜过望,放下手中的檄文率着众臣走出行宫……

于午时,冠金丝线流纹黑纱翼善冠,着一绣有“飞龙击水”淡蓝色绸袍,腰金黄丝绦,踏金龙边纱靴的李自成骑着陪伴他走南闯北的乌龙驹在文武大臣的陪同下,由德胜门入内城,绕行至大明门(现已被拆除,皇帝由正门入)进入,来到承天门下,望着“奉天承运”的门匾,提弓搭箭射向大明朱氏王朝最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亦是效仿“武王克商”之举射箭拔除前朝亡国的不祥之气。

巍峨雄大的承天门不愧是高出百尺有余【明朝时33.87米】,宏伟的城楼用皇家御用黄色琉璃瓦铺陈而成,独具一格的重檐歇山式顶更显现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重楼九楹,城门五阙,取义为“九五”之数,昭示着帝王吐纳八方的豪气。

“禀君上,胜朝(被灭亡的前一朝代)太子处置?”丞相牛金星戴七梁冠(一品),着绯色罗袍,绣仙鹤(文官)流云纹,腰绛色镶玉丝绦向李自成行完稽首礼,指向五个拱形门洞中高约三丈的中间洞门旁仆地门左衣衫破旧,帽冠之上贴有“顺民”二字的少年孩童道。

李自成跃乌龙驹迈着雄健的步伐,看着眼前被侍卫按在地上的明朝太子,“不行跪拜之礼,罢了!”秉退强行让朱慈烺(15岁)下跪的侍卫,“扶他起来!勿慌勿惊!”

几名侍卫欲扶朱慈烺起身,朱慈烺挥袖打开扶他的侍卫,自己站起来一声冷哼。

“汝父何以亡国?”李自成看着眼前未及弱冠的少年问道。

不失亡国气节的太子朱慈烺,一抹而过嘴角的几丝鲜血,怀着必死的决心道,“父皇一生勤政,励志图强,奈何诸臣误国,以致江山变色!”

“哎……”李自成长叹一声道,“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详情见《永昌元年诏书》,大意:崇祯并非昏庸无道不明事理之人,奈何孤身而立周遭尽是为了营生而苟活之辈;大臣们都只顾私利,结党谋私忠心之人几乎没有)……”

“禀君上,胜朝定王、永二王已被捜获!”几名侍卫押着两名年幼的孩童道。

“尔等勿须惊怕,今日即同孤之子,不失富贵!”李自成看了眼前三个孩童,挑目怒视几名侍卫,“孤早有言,寻得太子和定、永二王,一则不许加害,二则不许虐待,以杞宋之礼相待,尔等敢逆行?”

几个侍卫跪倒在地,不停地抖动着身躯,“传孤旨意:封朱慈烺(15岁,太子)为宋王,朱慈炯(13岁,定王)为安定公,朱慈焕(11岁,永王)为永国公(封号不明,目前只在《李自成传》看到为“永国公”,其他大部分史料尚不明确,皆是一语盖过如“永王改永公”),旨意拙捷轩负责诸王子安危。”

“微臣领旨!”戴七梁冠,着绯色罗袍,绣雄狮(武将)撩爪纹,腰绛色镶玉丝绦的刘宗敏虽然鲁莽但多年来的混迹沙场官场深知李自成此举有一石三鸟之意:一则能网罗更多的亡明遗臣之心获得他们的支持,亦可安抚大明遗民(京城)内心的不安;二则携皇子达到号令或威慑大明剩余的势力范围地区;三则赢得堪比尧舜之美名。

三位胜朝皇子虽然年幼但毕竟饱读诗书,直立身躯于群臣面前不曾有一丝谢恩之意,“殿下还不赶快向大顺皇帝谢恩!”位列群臣之中一着戴四梁冠(四品),着绯色罗袍,绣云雁翔空纹,腰绛色素花丝绦的吴汝义害怕他们三人此举激怒李自成惹来杀身之祸,悄悄地扯了几下太子朱慈烺的衣衫。

“作罢!他们尚且年幼不必计较,何况如今国家灭亡,母亲自尽殉国,父亲也下落不明,于常情常理应痛恨于孤,成大事者不拘此等小节!”

“君上仁德,千古罕见,天恩浩荡,四海臣民,定感激涕零!”戴三梁冠(三品),着绯色罗袍,绣孔雀开屏纹,腰绛色金花丝绦的李岩大行稽首之礼,看了眼身旁的胜朝皇子内心之中也有了些许安慰,毕竟自己的父亲是天启年间的举人,明朝兵部尚书李精白,自己也于大明朝有着难以言表的感情,又于吴汝义对视一眼,想来二人定是感同身受吧!

“君上,吉时难逢,应及时入宫!”戴六梁冠(二品),着绯色罗袍,绣锦鸡富山纹,腰绛色犀丝绦的左军师宋献策明白二人的心思,将话题一转。

“君上,军师所言极是!”一冠抹金凤翅盔,着柳叶铠甲,飘黑衣军袍,踏皮扎军靴的青年男子李过附和道。

“好!”李自成了然间忘却胜朝皇子一事,长喝一声道。

“君上且慢,应有内臣牵马引宫!”宋献策急忙说出。

“内臣王长顺跟随王上十六年,今愿为王上牵马引宫!”诸多侍卫之中一着平淡无常燕服的内臣稽首长跪道。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