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广州不被包围,那么潘家生意会一直红红火火下去。
潘家台湾笨港开了分枝事情也不想瞒着谁,台湾货广州也好卖,那么生意自然顺风顺水——但是战争来了。
潘家一下子陷入了危机中,他们八成进货源被生生掐死。没有了传统而且坚挺丝绸、瓷器、茶叶三大件,他们拿什么与别人交易?
潘家家主当然要跑,事实上,无论什么时期商人,就像是破船上老鼠一样,往往总是能第一个感觉到危险,往往第一个跑掉。
鞑虏南下,打破了南雄时,就已经有商人开始跑了,这样商人往往都是大商人,他们大多拥有自己海船,还真没有把何斌经理那个广发物流公司看眼里。
如果没有汉唐集团存,这个时空里相当一部分商人转到了澳门、越南、泰国、真腊、马尼拉、巴达维亚等地,后来局势安定下来后,有回到广州,也有就当地落脚。
但是,现他们多了一个选择,台湾,去台湾吧,台湾货是好卖。
台湾汉唐集团针对这种状况也启动了战时管理计划。
当然,他们也早就做好了相应准备,直接热兰遮码头分流了船只,让河口、高雄、基隆也参与接收这些商人,此时还没有到移民**时期,正好全当成练手了,让他们上岸后再自由流动吧。
笨港码头修建,让汉唐集团多了一个选择。
潘家家主海船直接停靠有自家一半产权码头上,随着他同往商人们当时无不佩服潘家家主潘择臣眼光——这是多么超前啊!
从下了海船到潘家大院一路上,潘家家主潘择臣享用了众多真心实意马屁。
这种心情真是好——看见了两个儿子潘琦和潘峰前来迎接是让他高兴。
但是,他却故意对这两个儿子不冷不热,却对前来迎接郑家三爷郑斌大表感谢——不知道人,听他话,都好像一直是郑斌照顾这哥俩,全是郑家给这哥俩面子。
全场人都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没有一个人去指出正确事实,这两家只不过是合作关系而不是谁领导谁,谁照顾谁。
广州城之战,对广州这个几近千年之城贸易,是毁灭性打击。
虽然鞑虏没有能力封锁广州城水路,虽然鞑虏没有能力力克广州城,但是,广州城周边地区啥产出也运送不出来了。
真实历史中,广州之战能打将近一年,这当然与鞑虏无力封锁水路有关,他们切断不了广州运送粮食道路——高价买,总会有勇者送去,他们也可以出去采购。
但是那些靠着周边地区提供产品货源就不复存了。
可是,福建,当时郑家有漳州和泉州这两城三角地区,传统三样,全有。
所以,郑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货源是生命,是发展力了。
三爷郑斌如何不懂得其中奥妙?他对潘家家主同样是礼节周到,对其他同行商人也是有答有应,丝毫没有轻傲之意。
一行人三爷郑斌、大公子潘琦、四公子潘峰带领下,先去了汉唐集团此地设置笨港海关登记。
这个笨港海关是随着笨港码头成立后才正式成立,是由蓝翔学校出品人员来工作,由明人安保队员保驾护航。
开始时还算正常,计算好本港进出货物数字,收取各项税物,或者列出统计表让郑、潘两家主持之人签字认可就行。
说句闲话,郑家集团和潘家集团对汉唐集团税务那是全力支持——商人,无论哪个地方经营,没有一个不知道要交税,但是像汉唐集团这样,总是用大字把各种货物收税标准列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完全照做,这一点,他们闻所未闻。
三爷郑斌就此事也密信于大哥永胜伯郑彩,声称,如此做法,布诚信于天下,收万商于我郑家。
大哥永胜伯郑彩思量了几日后,万分小心地回信说,汉唐集团可以如此,我郑家不可以这样做。
利于天下,收万商之心,却不利于我等,万一临时有难,我等如何加税?反而是打我郑家脸了,我郑家总不能说好之后再突然加税吧?不可太不要脸了——而且有变之时,总不能动用我郑家根基吧?
里里外外就是这意思了。
三爷郑斌想想,也只能叹了一口气,大哥将那些自家银库里银两看重了。
当时,笨港海关突然有大批商人涌入,管也有过事先通知,那些人也还是乱了手脚,第一次经历。
还好,有三爷郑斌和潘家两公子,无论那些办事员动做多慢,明人商人表示情绪稳定,这还正是与三爷郑斌沟通之机呢。
ps:感谢老朋友yezhngye、美乐芝、酒后不乱性、guzhiyin、ega3、黑暗de空气、书友252728支持,欢迎朋友用户84393818到来。也谢谢以各种方法来帮助这本书活下去朋友。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