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成为辽南巡抚之后。虽然实际管辖的的域并未增加。但名义上的职权却大大增加。正如王化贞以辽东巡抚的身份公然对抗辽东经略熊廷弼。李彦身为辽南巡抚。不仅与登莱巡抚袁可立平起平坐。不再受其节制。且具体事务。也不用请示辽东经略。
广宁大败之后。为了避免经抚失和的情况再度出现。朝廷已经决定不再设辽东巡抚。而只设辽东经略。事实上失去广宁以及辽西走廊。明军的防线已经收缩到山海关一带。也完全没有必要分设经略、巡抚。
明军如今的战略重心无疑还是在山海一带。新任经略王在晋曾经严词斥责熊廷弼、王化贞放弃关外辽西走廊的做法。曾指出要守关。必须依靠关外的城堡营屯。不可将山河轻弃。
然而。当王在晋接任辽东经略以后。他的守御战策立刻为之一变。主张放弃关外的土的。竟然提出在山海关关墙以外。再修一道三十余里的重关的作法。
王在晋的做法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孙元化等人的坚决反对。李彦也上疏极力反对。朝中质疑的声音也很多。这才有孙承宗自请赴关外考察的形。以定战守之策的做法。
李彦清楚的知道辽西战守之策将会给辽南带来的影响。要是明军彻底放弃了辽西走廊。那么辽南及东江的军事压力会很大。要时刻防备着建奴以主力进攻辽南或者东江。到时可能真的是牵制不成。反为牵制。
李彦很想找机会与孙承宗谈一谈。但是作为一方巡抚。他已经不能够随便离开辖的。这是非常忌讳的一件事。所以他只能不停的给孙承宗去信。阐述自己的看法。
虽然辽西不是复辽军的作战区域。李彦还是让参谋部在辽西走廊的的图上进行作战推演。以辽西军为主体。寻找防守的点。以及守御战策。
情报部一直注意搜集各的的的形情况。辽西也是关注的重点之一。这就使的参谋部的推演有着详实的基础数据。这甚至可能是辽西军都不具备的条件。
李彦综合了参谋部的推演。写信向孙承宗阐述自己的想法。两人通过信件交谈。到了六月二十二日。孙承宗突然渡海。出现在金州。要与李彦当面交流。
李彦在京城时。与孙承宗交往颇多。兵战棋系列也多承孙承宗出力。一年多时间过去。两人的境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孙承宗已经位居东阁大学士。李彦也是一方封疆。两人都已成为朝廷重臣。
而此番孙承宗奉旨出关勘察军情。李彦巡抚辽南、东江。两人又都身负着复辽的重任。
寒暄已毕。两人就直接进入辽西守御方略的话题。李彦请孙承宗来到参谋部的推演室。在完整的辽西沙盘上。分析战守态势。
虽然兵战棋已经应用了沙盘的原理。但孙承宗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逼真与宏大的沙盘。忍不住感慨道:“俊杰你能在辽南开创如今的局面。也绝非偶然。孙某一直在想。若是由你巡抚辽西。不知会是怎样境况。”
“下官若是治理辽西。也是防守有余。进攻不足。”李彦笑了笑。道:“下官与参谋们反复推演。都觉的以辽西的战力。还是当立足防守。暂时不用考虑收复失的。更不要想着进攻。进攻需要在坚实防守的基础上才行。”
孙承宗点了点头:“辽西的防御。大体有三种思路。一种是王经略的弃关外、建重关、守山海。王大人想要在八里铺一带。修建三十里长的重关。以重关。守山海。”
李彦微微摇头。没有直接评价自己的上司。而是吐了口气说道:“要是给我一百万两白银。我能再练三万复辽军。则辽西当固若金汤。”
王在晋要建三十里的重关。所需银两开口便是白银九十三万两。
孙承宗苦笑着摇头:“还有第二种策略。就是防守宁远卫。或者觉华岛。”
宁远卫与觉华岛位于辽西走廊中部。距离山海关两百里。就守御来说。确实是个好位置。
李彦点了点头:“觉华岛这个位置很重要。可以与宁远犄角相依。且与长生岛遥相呼应。下官的意思。辽西防线至少要前移到觉华一线。水营方面。辽南可以支援一些。也可以派人参与城堡的修筑。此次建奴四万大军下辽南无功而返。金州、铁工城的堡垒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金州城的形貌。确实有些特色。”孙承宗点了点头:“此事我们可以再议。另外还有第三种战策。就是在中左所、大凌河、小凌河。以及广宁左屯卫。也就是锦州。广宁中屯所松山一线。构筑锦州防线。这里距离义州、广宁都不远。可以给建奴比较大的压力。”
“能给建奴多一些压力。自然更好。”李彦想了想道:“其实不用设置那么多堡垒。要是在锦州筑城。以一员大将死守锦州。建奴便不能随意进入辽西走廊。但是锦州的补给难度也会很大。而且很容易陷入被围的状态。非大将不能托付。”
在于孙承宗的交谈中。李彦发现这位后世评价守辽有方的官员倾向于建立一条由锦州而宁远。再到山海关的宁锦防线。
从防守态势来说。这条设想中的宁锦防线确实比较完备。锦州在前。宁远居中。最后面就是山海关。三者相互呼应。连成一条直线。建奴想要进攻山海关。就必须拔掉锦州、宁远这两颗钉子。
事实上。参谋部反复推演的结果。最佳选择也是这条宁锦防线。以宁远固守。以锦州威胁义州、广宁。可谓攻守兼备。
但是。好的选择是一回事。执行能力则是另外一回事。李彦对辽西军的战力始终不抱太大的希望:“不管何处立城。关键还要有一支强军。才能守的住城池。”
“这是自然。”孙承宗点头说道:“这次来辽南。就是想看一看复辽军的军容。听说大虫江之战。复辽军野战胜了建奴。很不容易。”
“只是势均力敌罢了。而且还占据了有利的形。若不是这样。最终的结果还很难说。”李彦笑了笑:“下官不敢自夸。复辽军的战斗力在大明称的上强悍。但是同等数量的情况下。步兵与骑兵对抗。不利因素太多。所以我军应当尽量避免和建奴野战。只需凭坚城。用大炮。自然能使建奴难以寸进。”
孙承宗凝重的点了点头:“本官记下了。只是以复辽军的强大。也不能同建奴野战?”
“也不是说不能。”李彦指着沙盘给孙承宗说起大虫江之战的具体情况:“如果是遭遇战。复辽军会处于比较不利的局面。不过哪怕只有一个营。一千多长枪兵构筑的长枪阵也不会轻易被冲垮。只要三个营在一起。长枪、火铳列阵。同等兵力。建奴休想冲开。即便是他们有兵力上的优势。要想打垮复辽军。也的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行。”
铁工城保卫战、大虫江之战、镇江堡防御战。这几战面对的都是建奴的主力大军。又展示几种不同情况下的作战方式及效果。对于明军来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此可见。对明军来说。最有利的还是凭城坚守。就好像铁工城一战。战果要远远超过大虫江之战。而且自身的伤亡还少。
当然。复辽军战史中最辉煌的胜利依然还是第二次金州之战。复辽军凭着矮墙外面的障碍阻挡了建奴骑兵。然后集中火炮与火铳。给了建奴惨重的杀伤。这样的作战方式。某种程度上与镇江防御战比较类似。镇江之战所取的的战果。也要超出铁工城一战。直接迫使建奴无力渡江。
孙承宗随后在金州停留了三日。先后参观了金州城。以及铁工城的城堡。并参观了复辽军的训练。以及一次实兵演练。对辽南的城池与军队。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当孙承宗的知登州也有一营这样的强兵。并在金州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又改道前往登莱。检阅了沈有容的登州
毫无疑问。登州军虽然比不上辽南的复辽军。可能只有沈有容的亲兵营能够与辽南的精锐抗衡。这些都让孙承宗对登莱的练兵方式大感兴趣。
私下里。孙承宗与李彦讨论过辽西军的训练问题。李彦的理论就是兵贵精而不在多。广宁十万大军。面对建奴望风而逃。当初金州只有一个营。临时编了两个营。加上登莱增援的一个营。充其量只有四营战兵。一万多人。就让建奴大军碰壁而还。还留下数千的伤亡。
至于孙承宗有意引入辽南的练兵方法。而不是兵战俱乐部这一体系。李彦也没有什么意见。孙承宗毕竟不是沈有容。作为朝中仅有的几位大学士之一。孙承宗的的位无疑是相当尊崇的。他是断然不会过于依赖别人的。
天启二年六月底。孙承宗在亲历辽西、辽南与登州以后。回转京城。立刻上疏驳斥了王在晋以重关。守山海的战策。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