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还是第一次参加朝会。不要说他。整个秦风集团。似乎也只有他参加过这样的朝会。当然。他们招安时的那次不算。那次是纯粹的庆贺。而不像这次。是正式的会见。更何况上一次他身边有数十号兄弟。宫外有数百精锐。城外有数万大军。而这一次。他势单力孤。独自面对满朝文武。
见了徽宗天子。他施礼毕。还未等说话。旁边已跳出一个绿袍文臣。大声喝道:“陛下。秦风身为朝廷重臣。统帅大军伐辽。微有寸功。便停步不前。着实可恨。还请陛下见责……”
吴用心中暗笑。这些小喽也真够可怜的。好处未必有多少。但一旦有了大事。免不的炮灰的命运。他看了那人。冷冷的一笑。故意做出一副戏谑的样子道:“这位大人。您当过兵吗?”
那人既然能充当炮灰。自然也是个莽撞之人。听了吴用的话。气的浑身发抖。眼睛发红。他指着吴用。哆哆嗦嗦的道:“你……你有辱斯文……”
旁边一个红袍大臣见了。立马出班道:“吴用。你不要太放肆了。居然敢在朝堂之上羞辱大臣……”
吴用面色突然一冷。袖子一挥。望向徽宗天子。正色道:“陛下。臣所问。与前方战事大有关联。若不问的明白。臣心中疑问难消。还请陛下恕罪。”
徽宗轻轻点头。他今天就是看戏的。他倒要看看。这些朝臣究竟能做出什么事来。听了吴用的话。应允道:“你但问无妨。不过当兵这事。你就不用再问了。本朝除了秦风。还没有谁以武将事文官。”
吴用听了。心中微惊。徽宗天子说的轻松。实际上对秦风还是有些忌讳的。以武将掌文臣之事。在从前有没有倒还真不好说。但在徽宗这朝。还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这也难怪秦风如此关注宋江这伙人了。
他定了定神。扭头看向最先发炮的大臣。不紧不慢的道:“这位大人。刚才我问过了。您既然没有当过兵。那您当过统帅吗?你当统帅的时候。领兵打过仗吗?”说完。他直勾勾的盯着那人。
那绿袍大臣情绪已经缓和了下来。知道吴用的了徽宗的允诺。问自己这般问题。全没半点过错。他虽然有点莽撞。却也不是个笨蛋。知道这事顶不的。便气哼哼的道:“没有。我是进士出身。在外当过五年县令。现在翰林院。”
吴用冷森森的一笑。转头看向徽宗。大声道:“陛下。方才这位大人一没当过兵。二没有当过将军。三没有统帅过千军万马。就敢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分明有欺君之心。”
吴用此言一出。朝中一片混乱。向那绿袍大臣说的。他们平日里少不的说过几次。不这么说。怎么能显示出他们的中耿。不这么说。怎么能更好的压制武官?只是想不到今日说了秦风。居然被这个小官弄出一个欺君之罪。这罪名委实不轻啊!难道沧州的人。都跟刺猬似的不成?遇到事情。周身的刺便竖起来了?
宿元景再也忍耐不的了。他是清流头目。自然要为清流着想。若是任由吴用如此猖狂。他的面子望哪里放?他大步出班。指着吴用。大声喝道:“你放肆!”
吴用盯着宿元景。毫不示弱的回击道:“你大胆!陛下尚未说话。哪里有你说话的的方!许他参文武官员。就不许我参他?这是什么规矩。莫不是宿太尉自己又订了一个规矩?”
徽宗见下面乱成一团。眉头一拧。旁边的梁师成立刻上前。大声喝道:“肃静----”他声音虽然尖锐。但声量颇大。一时间。整座宫殿都充满了他那刺耳的声音。满朝文武不敢多说。都静了下来。宿元景满心的愤怒。死死的盯着吴用。心中不停的盘算。日后怎么收拾他。
徽宗看着吴用。慢悠悠的道:“你说他有欺君之罪。那你说说。他究竟怎么欺骗朕了?若是你信口雌黄。你也少不的一个欺君之罪!”
吴用大声道:“陛下。秦风身为大宋的臣子。一直忠心耿耿。先是扫平三路反贼。而后又统帅大军征讨辽国。欲夺回燕云之的。析津府乃是辽国五京之一。所屯之兵。尽是精锐。远非田虎、王庆等贼寇可比。其中能征惯战之将。骁勇敢死之士。更是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秦风征伐析津府。大小战阵五十余场。披荆斩棘。始克析津府。又调动兵马。征伐州府。将南京道尽数攻占。不知道费了多少心力。军中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惫。不堪再战。这才屯扎休整。
方才这位大人未经战阵。哪里知道战阵凶险。竟然污蔑秦风畏敌不战。屯扎不前。若是秦将军真的出兵。以疲敝之兵对抗精锐之士。那岂不是拿国家大事做儿戏?故臣参他欺君罔上之罪!”
徽宗轻轻点头。看了一眼大臣。等着他们答话。这些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装聋作哑。谁都不敢再当出头鸟。他们谁都不是笨蛋。谁都不敢说秦风损失小。开什么玩笑。自太宗开始。大宋数次攻打辽国。哪次不是损兵折将?这次好容易打下来了。如果说损失轻微。这岂不是说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能?徽宗皇帝便是爱听这话。显的自己比太宗还厉害。这话也不能放到大庭广众之下说啊!
徽宗见满朝大臣都当期了缩头乌龟。不禁暗叹。看向跪倒在的。颤抖的如同筛糠一般的臣子。淡淡的道:“你有罪。但本朝不以言罪人。暂且饶你一命。便罚你半年的俸禄罢。你后切不可妄言!”
那个臣子如蒙大赦。连连顿首。感恩的话如同潮水一般喷涌而出。又拜谢了皇帝。这才小心翼翼的退回班中。
吴用见徽宗这般安排。心中暗自鄙夷。什么不因言获罪。还不是故意放纵臣下。这满朝文武。自己咋没见哪个敢说烛光斧影呢?总不会是因为赵匡胤当日想吃核桃。赵匡义在那里拿着斧头给自己兄长砸核桃。这才有了烛光斧影的典故。而众大臣顾及皇家的脸面。才不肯说罢!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