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重生之平凡人生> 第三十六章 新兴集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新兴集市(1 / 2)

农村的集市是分单双日进行的,有集市的日子就叫“逢集”,没有就叫“背集”,附近的乡镇的集市都是交替进行的,比如北面的新桥是双日逢集,马桥是单日逢集,南面的新兴又是双日逢集了。这并没有什么规定,都是人们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习惯,比如偏远的李寨,无论单双日都有集市。

我家在马桥和新桥之间,昨天卖菜的地方是马桥,今天卖菜的地方就应该是新兴,这是我妈妈一直以来的惯例。但是我和妈妈说明天我再去新兴,妈妈却死活不同,她说新兴太乱了,我去那儿卖菜她不放心。

妈妈越是这么说我越是好奇,我笑着说:“妈,昨天你还不让我去马桥卖菜呢,结果我去了,现在还不是好好的?人不锻炼怎么能成长呢?妈,您要对儿子有信心,这点菜都卖不了还能干别的吗?明天就是我们年前最后一次卖菜了,你要不要我给你立个军令状?”

经不住我的苦苦哀求,妈妈只好答应,千叮咛万嘱咐我一定要小心,万事都要多留个心眼,把身上的零钱装好,我都一一答应下来。

第二天还是起了一个大早,骑着车摇摇晃晃的赶往新兴。新兴离我家有七八公里的样子,比到马桥远了不少,所以也就早起了一会。

新兴并不是和我们一个省,走了大概四公里左右就到了两省的交界处----一座小桥,两省的交界线就是一条小沟,在冬天早已经干的见底了。小桥的北侧竖着一个大牌子,写着几个字“XX人民欢迎您”,地上还有一个石头做的地界碑,南北两面写着两个省的名字。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交界桥离马桥足有九公里,而离新兴只有三公里不到,很奇怪吧,这是为什么呢?

这件事情还要从58年的大锅饭时代说起,那时候马桥到新兴之间还没有这么多的村庄,中间有着一大片荒地,长满了杂草。后来中央下了政策,任何耕地不许荒芜,但是在大锅饭时代,大家都奉行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马桥和新兴两边都不愿意接收这片荒地。

到后来还是新兴人民勤劳多智,连夜在荒地中挖了一条横沟,就是现在的界沟。界沟以南的小部分荒地属于新兴,以北的大部分划给马桥。双方又大闹了一阵子,但是木已成舟,马桥也只好懊恼的接收了大半个荒地。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马桥乡的面积几乎是新兴的二倍,想必马桥乡的领导们心里一定十分感谢新兴勤劳的人们吧。

大家不要小看这条小小的界沟,它对两岸的人们的生存方式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很多人就靠这条小沟吃饭,虽然这条小沟不产鱼也不产虾,只产癞蛤蟆!

往大处说,永杰兄弟这样的劫车者也有道上的规矩,那就是“南打北车,北劫南货”,南北两派互不相干,南北的划分就是依据这条界沟。这样划分不仅避免了两派的冲突,也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比如永杰兄弟属于北派,打劫的时候只打劫向南运货的汽车,因为受害司机往往要进入新兴才能找到派出所报警,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新兴和马桥属于不同的省,新兴派出所没有权利到马桥抓人,想来就得经过层层审批,这样打劫的风险就小了很多。

其实,强盗的分南北派,官兵的也是如此,有一次,马桥派出所的几名警察过界去抓人,有心人立刻挑起两边了的矛盾,结果马桥的警察被人胖揍了一顿,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往小处说,小偷小摸也是方便无比,在马桥犯了事我就跑到新兴,在新兴犯了事我就跑到马桥,你能耐我何?对躲计划生育也很便利,马桥抓计划生育的来了,我就可以去新兴躲一阵子,就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是马桥人,但是出生地却是在新兴,你说我应该算哪个省的人呢?这条小沟对我的意义算是重大吧!

另外,一直以来新兴都比马桥乱,其原因应该和离界沟的远近不无关系吧!

一路胡思乱想着骑到了新兴,好不容易找到了妈妈以前卖菜的地方,停下车子。新兴十字形的街道比马桥破旧了很多,路也很不平整,都是还没有铺上柏油的渣子路,灰尘非常大。

我左首是一个和我妈年纪差不多的妇女,对我也有点印象,我恭敬的喊了几声大婶,问候了几句,大婶也开心的和我攀谈起来,满口答应帮我看着菜摊子。

有了在马桥的经验,我并不急着摆摊子,而是先把雨布拿出来用一个白菜压着,表示此地已有人(占座??给我拖出去打!)。然后在不远处找了舒服的地方坐下了来,远远的看着,嘱咐那位大婶如果有人问就说是我妈妈的摊子,我一个毛孩子在跟前反而容易让别人起歪心。反正时间还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只好拿我妈妈的名头来抵挡了。

菜场的规矩和流程都和马桥差不多,但是大婶却偷偷告诉我说,如果按他们说的价格卖,你可能一点都卖不出去。

我惊讶的问道:“这是为什么啊?”

“因为打一开始他们卖的价钱就比我们低。”大婶恨恨得说。

我听了心中大骂,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吧,逼着别人涨价,自己却低价卖,还让不让别人活了?我有点发愁了,就算你愿意抹着零头卖,恐怕也没人愿意买你这明码高价的菜啊,毕竟这里面还有个面子问题。

我虚心向大婶请教说:“大婶,您们平时都是怎么卖的?”

大婶有点无奈的说:“在这儿卖菜,凭的都是老关系,经常卖菜买菜的,都是老熟人,见面一说老价钱就懂。你妈妈常年卖菜,也有不少关系户。”

我听了有点郁闷了,难怪老妈死活不愿意让我来,在这里靠的不是技巧,而是积累的关系。不过想想也有道理,新兴比马桥小多了,人口少购买能力差,菜贩子想多赚钱也只能采用这个方法了。

果不其然,今天的菜卖得奇慢,任凭你卖力的吆喝,大部分人还是问都不问,有几个来买的也都是我妈妈的老关系户,一边买菜还一边问我妈妈怎么没来,我则只要看到旁边的大婶点头就按妈妈说的上集的老价格卖给他们。

熬到了半晌午,才买了一半不到,幸亏现在是春节,买菜的人仍然很多,要不然我都想打道回府了。有点无聊的看着走来走去的人们,我心里很奇怪,中国人怎么就这么喜欢把问题搞复杂化。比如现在卖菜,买量和卖量都是固定好了,大家也都知道应该用什么价格交易,可是偏偏都要在这儿傻等,过了晌午才呼啦一下子全挤到一起完成。

如果按外国人的观点看,时间就是金钱,本来半小时就能完成的几十块钱的交易却要花费四五个小时来完成,这还不让人把牙笑掉。国人啊,就是爱贪图小便宜,爱勾心斗角!

“抢钱啦!快抓住他!”一声呼喊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