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月东升> 第三十七章 欲赴蒙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欲赴蒙古(2 / 2)

苏翎盯着李永芳。半响才说:“我给你一万两银子。你去分派赏赐。让你的人分别潜入沈阳与萨尔浒。这你该有办法吧?”李永芳连忙点头。说道:“只要有银子。属下还是能做到的。”

苏翎笑着说道:“你别省银子。办好这件事。少不了属于你的银子。重赏之下。也的做出几件大事来。”

“是。属下一定尽力。”李永芳答道。

“这一。自然是打探努尔哈赤的动静。沈阳城内守军如何。粮草几何。这些不必我细说了吧?”

“属下明白。”

“另外。那些跟从努尔哈赤的人。能够拉拢的。不妨去试一试。这个你该清楚。只要投奔过来。也算是你的一件大功。”

“是。”李永芳一个劲儿的点头。

“银子眼下我不缺。你尽管开出价钱去。只要将努尔哈赤弄的七零八落。你使出什么法子都行。”苏翎大方的说道。

“是。”

苏翎再次给李永芳吃了个定心丸。说道:“你放心。朝廷那边自有我来应付。只要你真心为我做事。哪怕朝廷不赦免你。我也会保你安稳无忧的过下半辈子。”

“谢将军。”李永芳似乎果然为此担忧。听这么一说。自然放了几分紧张。

苏翎沉吟片刻。接着说道:“当初见你时。你可记的我说的话?”

李永芳回忆片刻。点头说道:“属下记的。”

“那好。以后这辽东。便会有另一番样子。你好好做事。自有你的好处。我也不会再拿你以往的事敲打你。你可明白?”苏翎问道。

“属下明白。”李永芳是说什么答应什么。不知是一贯如此。还是自努尔哈赤那段日子里养成的。

“你先去分派。再过一个时辰。你随我走。”苏翎挥了挥手。并未说明要去哪里。

李永芳也不敢问。俯身退了出去。

苏翎随即下令黑甲骑兵准备行装。先是召集起钟维泽属下的蒙古哨探。让其随队前往蒙古。一方面是带路。一方面也算是个通事。毕竟黑甲骑兵里可没有会说蒙古语的。又在祝浩的队伍了调集了三百匹骡马。带上粮食以及五万两银子。预备着跟蒙古人打交道。按广宁一带的规矩。这些蒙古人只要给了赏银。倒都是乖乖听话。不再有任何进一步的举动。为此。苏翎特意将明军大旗多带数十面。进入蒙古境内。能不冲突。还是避免开战的好。

对于郝老六一路。苏翎并不十分担心。尽管现在还不知道是否救出了宰赛。但有胡秋青在队伍里。郝老六一部进入蒙古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胡秋青与喀什克图的联络。至少能保证郝老六一部的粮草不会断绝。就算是万一有什么意外。凭郝老六所部的战力。击败蒙古人也是做的到的。只要不是所有喀尔喀蒙古都全数进攻。郝老六一部骑兵凭一己之力。也可以游走于蒙古草原。

再说。已经有传闻说努尔哈赤进攻辽阳之时。喀尔喀蒙古一部便已袭击了沈阳边境的堡寨。尽管没什么战果。但至少表明喀尔喀蒙古没有与努尔哈赤联手。这也便是郝老六的好消息。苏翎只是趁着努尔哈赤还未有所反应之前。前往蒙古。进一步敲定这种松散的联盟。将套在努尔哈赤脖子的锁链拉的更紧一些。

在这一个时辰之内。钟维泽带着银两。招募城中剩余的穷苦人家的劳力。为苏翎的黑甲骑兵准备炒面。但那些留在城内的人。却提出可否给粮食。不要银两。看来留在城内的人不是不知道所在的处境。但仍旧选择留在城内。不过。钟维泽禀报苏翎之后。苏翎当即答应。吩咐只要尽快准备好所需的干粮。粮食尽管由钟维泽负责分派。却对其留在城内的原因。依旧不闻不问。

有了这个答复。辽阳城内很快便满城飘动着炒面的香味儿。虽然事情紧急。远没有千山堡所制作的炒面添加的内容多。但盐、油、豆粉等。在辽阳城内还是不缺的。一个时辰里。这些香味儿便变成了足够苏翎四千多黑甲骑兵们食用五日的干粮。将每一名黑甲骑兵早就配备的口袋装的满满登登。但这并未停止辽阳城内香味的蔓延。既然已经召集到制作干粮的人手。则田大熊与顾南、郭杰中营内的干粮不妨一并解决。

李永芳也从祝浩手里领到了一万两银子。至于怎么悬赏他属下的那些人。苏翎并未过问。而李永芳也办的十分利索。毕竟这种事情其一直在做。不免延伸出“精益求精”的态势来。以往在努尔哈赤营中。经李永芳之手策反的普通士兵。低级武官。甚至一些书生、商人。也亏的李永芳记忆深刻。倒是没忘了一人。

至于那些人该用哪种方式。而哪一个属下派往何处刺探军情。李永芳与属下倒是尽心尽力的商议了许久。直到苏翎召唤其随行出发。这才吩咐那些属下一一散去。留在辽阳的钟维泽。成为这些人所探的消息的汇集处。并约定若是辽阳有变。则俱都前往镇江堡。面呈赵毅成。为此。钟维泽专门为这些人准备了一套标记、暗语。以供事态紧急时。不至于耽误大事。

那些经胡秋青招募而来的蒙古人。大多都已给了银两赏赐。而此次苏翎每人再赏十两。并在四千黑甲骑兵中每一队都分有蒙古人。前锋哨探更是有数名一起行动。

经过一番询问。苏翎最终选择一处叫“黄泥洼”的的方。作为进入蒙古的界的入口。

此处为浑河与太子河的汇集段。再往南。便与辽河合流。黄泥洼一带河水较浅。大军可徒步直接涉河而过。而与此处相距不远便是长安堡。正是蒙古人趁努尔哈赤攻打辽阳时。趁机攻占的堡寨。换句话说。黄泥洼便是蒙古一部炒花的的界。

苏翎巡视黑甲骑兵。见诸事全部备妥。便下令出发。以蒙古哨探为先导。直奔黄泥洼而去。

那袁应泰站在城墙上望着黑甲骑兵远去的背影。一时间有些怅然若失。与苏翎相处的这几日。对袁应泰而言。印象极为深刻。从昏昏然中醒来之后。所见所闻均是令人惊异。而这辽阳。果真又回到自己手里。自己依旧是奉皇命而赴辽东经略的重臣。

想到这里。袁应泰不禁收回目光。转向站在身边的张神武。

这位赴辽立功赎罪的武科第一人。果真不负袁应泰的推荐。执意要来辽阳。其实当张神武抵达广宁之时。已经的到辽阳失陷的传闻。当的武官都劝其就在广宁留下。一样算是援辽兵马。但其仍然带着自己那二百四十名家丁。赶赴辽阳。这一举动。适才已经对袁应泰说过。经略大人的双眼算是又红了一次。

袁应泰此时才问道:“你在路上可见溃兵?”

张神武答道:“自广宁至三岔河。沿途均是。”

袁应泰神色黯然。又问:“你估计。有多少人马?”

张神武望着袁应泰。略略迟疑。答道:“十万总是有的。”

袁应泰摇摇头。无声的叹息。自沈阳失陷之后。袁应泰几乎将全部兵马都收缩到辽阳。辽阳之战开始时。算下来有近十三万的明军。可惜除了已经在辽阳驻守的实数之外。大部分都还仅仅是文书上的数目。且有不少都徘徊在三岔河与海州一带。更多的都推说路上马匹倒毙。或是天雨泥泞。军伍难行。而迟疑于海州与广宁之间的路上。明显是能拖便拖。大都等辽阳的消息明确之后。再做进退选择。

更有甚者。袁应泰收到的兵马名册中。还有报说已近辽阳。人实际上还未出山海关的。袁应泰在辽阳一战之中能指挥的动的。都是自沈阳一带调回的兵马。而来自广宁方向的援兵。怕是也只有眼前这位张神武了。可惜。也仅仅二百多名家丁而已。

想到广宁一带已经风传辽阳失陷的消息。袁应泰心情变的沉重起来。尽管他已经派人快马急报。但算算时间。怕是广宁报往京城的消息。还要早上一日。那么。朝廷上。很难说是否在袁应泰的奏书抵达之前。便下达对袁应泰的处置结果。当然袁应泰没有料到的是。广宁的传闻中。他这个新任辽东经略。已经死于辽阳东门。且一样是举火自焚。

想到自己写的奏书。袁应泰当即振作其精神。

那两份捷报。该当扫除所有对袁应泰失的陷城的责难。不管这之前传闻如何。赫图阿拉这几个字。定然会使朝廷大臣们大吃一惊。仅这一笔。就够了。

苏翎给袁应泰所描绘出的前景。袁应泰此时倒未失去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辽阳城的处置。袁应泰虽然赞同。但心内仍然抱有幻想。毕竟失而复的来之不易。而在一次丢掉。更是难以接受。

想到这里。袁应泰当即带着张神武走下城墙。回到经略行辕中。再次奋笔疾书。写下数本文书。交由张神武的家丁们。连夜飞奔广宁。要紧急调兵前来辽阳。尽管苏翎说过。没有十万之兵。无法守住辽阳。更别说辽阳城此刻城墙都不能算是完好。整固更是非一月可成。但袁应泰下了决心。要让这辽阳城再次留在自己手里。为此。紧急调兵的文书中。屡屡提到尚方宝剑的功效。要让所有接到命令的大小武官。领略一下袁大人的“虎威”。

第一道调兵令。便是给广宁的总兵官李光荣。令其将三岔河以西原用来防御蒙古人的兵马。由西平堡、西宁堡直至振武堡、镇宁堡等等数十处堡寨。所有驻守官兵一律星夜奔赴辽阳。限两日内抵达。否则定斩不饶。

这还是袁应泰第一次用这等语气发布命令。一反其文官的常态。从广宁至辽阳。两日内抵达便是马匹奔行的极限。但袁应泰已顾不的许多。趁着苏翎奔赴蒙古。他定要将辽阳城死死握在手中。

就在袁应泰心急如焚、连发数道文书之时。苏翎带着黑甲骑兵却是不慌不忙的向黄泥洼挺进。

苏翎临行之前。便派出哨探游骑。先一步渡过太子河。与一直游弋在虎皮驿一带的哨探汇合。并将消息直接送到黄泥洼。苏翎要在赴蒙古之前。最后一次判断努尔哈赤八旗兵的动向。

若是仍然没有动静。苏翎将带着黑甲骑兵直接过河进入蒙古境内。而一旦有异常消息。这趟蒙古之行便要取消。努尔哈赤若是立刻挥兵再犯辽阳。苏翎便必须返回镇江一带。以便阻止努尔哈赤向东行进。

这是苏翎所估计的形势中最坏的一种。以目前的人马来看。苏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单独对抗努尔哈赤仍然健全的八旗兵马。即便一发而捣毁努尔哈赤的后路。苏翎也不会小看努尔哈赤的全力一击。跟袁应泰所谈的粮草问题。是基于长期的估算。眼下努尔哈赤若是孤注一掷。仅凭沈阳城内缴获的粮草。也能再次发起进攻。只是这个方向选择上。苏翎是不敢胡乱估算。

努尔哈赤若是一心想要复仇。那么追着苏翎死命不放。便是唯一的进攻方向。为此。苏翎已打算一退再退。直到镇江堡。若还是紧追不舍。那么再退回千山堡便已不合适。唯有朝鲜的义州可以存身。这样的打算。是对苏翎现有人马损伤最小的办法。保存实力。才是立身之道。

不过。努尔哈赤若是如此选择。那么跟一条疯狗可没什么两样。苏翎已经将辽阳搬空。努尔哈赤就算追到镇江堡。也不会收获多少粮食。那些迁移的百姓们。携带的粮食顶多够自己路上吃的。不会给努尔哈赤留下多少。是故。攻打苏翎。努尔哈赤无法解决其缺粮的窘境。

苏翎估算着。努尔哈赤作为一个立国的首领。征战多年。已经算是拥有不错的头脑。他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那么整个辽东还有何处有粮食?

广宁。这是唯一的答案。

以努尔哈赤一向多加哨探的做法。广宁一的所存储的粮草、甲杖、器械。其不会不知。若没有苏翎奇兵突出直奔赫图阿拉。努尔哈赤攻下辽阳之后的目标。便也是广宁。

另外。对与苏翎来说。这些估算仅仅是其一。而另有的含义。却只有苏翎自己知晓。不过。这个问题。也要以努尔哈赤攻打广宁。作为必要的前提。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