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月东升> 第五十八章 变通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八章 变通之道(2 / 2)

“试行倒是可以。”袁应泰边想边说。“但这府、县的官员。可是倒哪里寻去?”

“就在辽东本地招募。”苏翎说道。

“招募?”袁应泰一怔。随即笑着说道:“苏将军。朝廷官员可从无招募一说。大明开科取士。才是为官地唯一之道。”

苏翎也笑着说道:“袁大人。这个我也知道。我虽是武官。可这科举入仕。也不是一无所知。请问大人。若是试行府、县。这朝中的可有多余的官员调遣?”

“这个。。。。。”袁应泰犹豫了。

大明朝自万历皇帝在位数十年。这官员缺额甚多。现有的各部、府县等官员还不能满员。何况还要添置到海西、东海的新建州府?

“可以奏请皇上。加开一科。广为取士。”袁应泰想出了这个主意。也算是跟苏翎学会了胆子大的特点。

“那得多久?”苏翎笑着问道。

“这。。。。。。”袁应泰又顿住了。

确实。这加开一科的事。恐怕皇上与大臣们就得商议多时。且不说是否能成。就算是同意了。等大明朝各府县的秀才、举人纷纷汇集。没个一两年。是选不出什么结果来地。

“那就请皇上格外加赏。让那些秀才、举人都出来做事。还有那些庶吉士等等闲官。都加派过来。”袁应泰说道。

这大明朝养的闲官。可也是不少。作为大明天朝的象征。很多官员仅是有个名儿。做的事可是屈指可数。再说。类似此时正在家养病的熊廷弼一类的官员。也有不少。真要都派出来。办十个府县的官员都不会缺。

但。这又被苏翎否决了。

“袁大人。”苏翎笑着说道:“就算你说的这个法子。皇上同意了。可以几个官员愿意到这偏远之地来?”

别说海西、东海。就算是到辽东。都给人以发配的嫌疑。这不管给的官职多大。怕是真派到头上。这上书说卧病在床、不能赴任地文书可就多了去了。当今辽事一败至此。皇上下令赴辽的官员还推三阻四。寻找各种借口拖延。这试行海西一事。还能好到哪儿去?

“袁大人。”苏翎又接着说道:“这愿不愿意来是一回事。这若是真有官员来了。这些人会如何做事?”

袁应泰不解地看着苏翎。

“袁大人。今日咱们议地。便是将女真人视作大明百姓。可袁大人估算一下。这些官员能有几人会如此做想?”

袁应泰果然试想了片刻。然后摇摇头。说道:“难。”

这袁应泰本人还是遇到苏翎之后。才发生一些转变地。何况其他的官员呢?女真人等同于野人。这几乎是整个大明官场上的共识。直到辽东被打得七零八落地时候。这个看法也没有什么改变。若是这些官员抱着这些想法赴任。可想而知。这试行的府县。怕是又会激起更大的战事。

说起大明朝廷上的文官系统。这些寒窗苦读多年的读书人。一朝荣升大明官职。那个不立即便融入文官的圈子里去?且不说此时大明朝文官们各自分做几派。相互指责。将朝廷上闹得是乌烟瘴气。单说这银子。迎来送往。投桃报李的模式。可是在做官之前。便得先学会了。否则就算是有了一官半职。也无法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一帆风顺。袁应泰本人还被弹劾过回乡养病呢。这仅仅是其一而已。

这些习惯了大明官场的官员到了新的地界。定然是将这种习惯再次传播至此。而这不过是辽东以往边墙一带文武官员勒索女真人的再次重演。如今苏翎地一部术虎。已经将海西用武力掌控在手。这试行府县。那可是大事。是苏翎。以及袁应泰能够名垂青史的大事。让这帮子官员这么一搞。那可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袁应泰如何能让这种情形发生?

这也不行。那也不可。到底如何是好?

袁应泰望向苏翎。见其却不像自己这般左右为难。便问道:“苏将军。你到底有何主意。说出来听听?”

苏翎看了看袁应泰。又撇了眼凝神细听的李永芳。然后才缓缓说道:

“袁大人。你的奏书中提及的试行。也要包括这用人的法子。大明朝开科取士。此时用在辽东、海西一带。已不是最好的办法。”

袁应泰反应很快。忙问:“苏将军。这不以科举取士?你的意思。。。。。。”

苏翎缓缓点头。说道:“所以。袁大人这份奏书。可得好生斟酌。千万要明述试行的好处。以及辽东、海西等等实情迥异与关内。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启用我们最需要地人。”

袁应泰说道:“你地意思不要那些关内来到官员?”

“正是。这海西、东海一带。原本的部族首领。当然不能一下便都改变其部族首领地地位。但按我们适才说的。也不能用其为官。这决不能再用以往任意封赏卫、所官员的法子。所以。设置府、县。也就是在明面上杜绝了因封赏部族首领而形成的阻碍。想那些部族首领也不完全明白府县的官员到底是如何一回事。我们安排过去的官员。也才能放心地执政。”

“那人呢?”袁应泰问。

苏翎的这个说法的确巧妙。女真部族对卫所指挥等武职都已熟悉。但府县官员却甚少知晓。可以说。完全是两个系统的事情。解决这些女真部族首领的问题。算是绕了个圈子到抵达的。

“人。”苏翎注视着袁应泰。说道:“由我们选。就在辽东本地。也别说招募这个招人诟病的名义。掌管农事的。便从通晓农事的人中去寻找。掌管税收的。便到那些算账精明的商人之中去寻。至于巡检司等等。则仍然由武官担任。”

袁应泰良久没有回应。苏翎这个说法。完全改变了大明朝的用官制度。这难度。可想而知。但其好处。也是明显的。按苏翎的说法。这可从根子上杜绝了文官的那些毛病。可这如何在奏书上写明呢?

袁应泰迟疑着说道:“这试行府县的法子。我详细奏明朝廷。不过。这知县等等的官员。先换个名称管事。人就按你说的办。我就对朝廷名言。只是暂管。等朝廷有了人选。在做调换。”

这变通。便是这般学会的。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