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胡德昌出声呵斥。苏翎摆了摆手。说道:“这次初见。他们觉得拘束也有常事。”
随即。苏翎又对三个年轻人说道:“你们不必紧张。有便是议事。只要有什么想法。好点子。都可以说出来。不必怕错。”
三个年轻人又是相互对视片刻。还是其中较为年长的胡世云最先开口。
“将军。我们都还年轻。阅历又少。虑事定有不周之处。若有不妥。还请将军海涵。”胡世云说地。倒象是念过书的。
听到自己儿子这么说。胡德昌在一旁不动声色的微微点头。这番话还算得体。这商人之家。自然免不了沾染些市侩之气。倒不是说小气。而是精于算计的风格。那是遗传。这有时在说话之中。便难免有所流露。此时与苏翎对话。那可是关系到三个年轻人日后的前程。苏翎的性子。可是容不得半点不信任。
只听得苏翎笑着说道:“年轻不是坏事。好高骛远不妥。这太过谦逊也是不当。我只喜欢踏实肯干之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要求。”
“是。”胡世云答道。
“还不快说?”胡德昌再次催促道:“苏将军抽出空来已是不易。你们当随时都有机会与你们闲聊?快点说罢。”
“是。”胡世云对父亲答道。随即有侧身面对苏翎。略一鞠身。说道:“将军。这个银庄。适才父亲禀给将军的。当然是首要之事。那一年无息。对那些穷苦百姓有好实也算是银庄打响招牌地手法。”
“哦?”苏翎觉得有趣。问道:“你说说看?如何算是打响了招牌?”
“将军。”胡世云说道:“按往常设置店铺的常事来看。这些村、镇。大多在本地已有店铺经营生意。后来者除非有奇货可售。不然万难融入。甚至会被本地商人排挤。若是惹恼了本地大户。弄不好便要落个折了本钱地下场。”
胡世云稍停。抬头看了苏翎一眼。见其未流露出什么不悦。便继续说下去。
“此次接着五百村、镇设立管事之机。建立这五百个银庄。立脚是没有问题。这第一年的放贷。想必也仅仅是针对那些穷苦人家。家父与严伯父、傅伯父也早已商议妥当。即便是第二年到期。那些还不上贷的。自然会接着延期。这样一来。想必这口碑是不会错的。一来对将军在这些村、镇进行其余地施政举措有稳固之用。二来。银庄也跟着沾光。至少要受到这些村、镇之中的大多数百姓的信任。”
苏翎微微点头。看来。这个银庄地确没打算靠这些放贷赚银子。胡德昌等人对这一点还是把握地不错。
胡世云说道:“适才家父说的银钱生意。往常不过是一些金银、铜钱兑换。或是两地交割赚些押运汇兑地银子。已有不少钱店、钱庄。有些还与专门地镖局联手。在两地运送大笔的银两。这是个以银子生银子的生意。不过。若是专做这项生意。只需选择一些大城。或是店铺、商队集中之处。才可盈利。自不需这么设置五百家之多。”
苏翎点点头。说道:“对。想来那些贫民百姓。也不会有多少银子用来兑换。我年幼时便见过一些人家。一辈子也没见过成锭的银说的对。辽东这些村、镇之中。除了大户人家之外。平常小户人家。也没多少银钱往来。不过。如今倒是有个例外。”
“什么例外?”苏翎问道。
“就是与这战事有关。”胡世云大着胆子说道:“这次辽东战火。虽未波及到南四卫。但逃亡者甚多。如今这几个月。大多数逃得不远的。也已返回家中。这一般百姓只是荒了地。丢了粮食、猪、牛等等。这些事情。那些管事。与放贷的事情。便能逐一解决。不过。南四卫的百姓之中。还有一些商人。作坊。甚至一些磨坊、油坊等等。操这些为业的。也因这次战乱而流离失所。如今就算回到家中。不论有地没地。这种地却也不是这些人所长。”道:“你接着说。”
“将军。家父与长辈们议地。便是首先面向这些人。给他们贷一些银子。帮着这些铁匠作坊、或是商家店铺。重新将生意做起来。”
苏翎问道:“他们会来贷银子?而不会去种地?那地不是白给了他们?”
在苏翎与胡显成商议的结果之中。包括那些管事。可没有对分地一事做这样详尽的划分。只要是无地之人。都可以按每人五十亩之数分配。这一点。也与辽东地地势有关。从来辽东只缺人。而不缺地。往年那些失地的人家。倒不是寻不到另外开垦田地的地方。而是不被允许。况且。就算寻到开荒之地。也很快又被人霸占、侵吞。或者干脆便被明抢了去。再说。这辽东大多是一年一季的收成。失了地。只能等待明年的收成了。
唯一的。只是地有好坏、远近。丰腴、薄瘠之分。这些对那些无地之人。可是没什么好挑拣的。并且。那农家出身的管事们。也自会略作调整。
胡世云大概是没料到苏翎会问这个问题。微微停顿。当然。苏翎在这些年轻人心目。那是无所不知地形象。或许这也是考教的内容之一?
胡世云忙接着说道:“将军。这次地五百个村、镇。都是人口较多之处。每一处村、铁匠、磨坊等等作坊。商人店铺也不算少数。除了大户人家有自己的作坊之外。大多数的百姓都需要在这些店铺、作坊里取得所需。所以。这么多年下来。这些人都已成了祖传的手艺。全靠手艺吃饭、发家。至于那地。倒是要的。就算是自己不种。也会雇佣耕种。或是佃给别的人家耕种。当然。税粮也是要缴的。”
苏翎点点头。说道:“那他们会贷银子?”
“除了自家有积蓄地之外。大多数地作坊、店铺。都因此次战乱而歇业。这几个月没有一分银子的收入。若是有银子支撑。这些人绝对会选择操祖业。而不是仅仅去种地谋生。如此一来。当地地百姓、村民。也可过上正常的日子。就如往常一样过活。”胡世云说道。
“这些人打制的农具等等。都是日常所需。如一些烧砖、制瓦。或是专门烧制瓷器、陶器的作坊。更是远近皆需地。只要做出来的东西。是不会愁卖不出去的。”
苏翎笑道:“所以。贷给这些人的银子。自然会有保障。”
“正是。”胡世云越说越轻松。“另外。这些人若都重操旧业。那么当地的农事、商事。也就正常起来。将军便不必再花费精力去重振农事了。所以。这一年免息的而已。日后不会有太多的事务要做。”
胡世云说完。大概是觉得总是自己一个人说也不太妥。便伸手从背后桶了捅旁边地严正安。那严正安一惊。忙看向胡世云。随即明白了这位二哥的意思。
“将军。”严正安小声说道。
苏翎笑着看着严正安的样子。说道:“大点声。要有朝气。”
“是。”严正安挺了挺身子。站得笔直。说道:“适才二哥说的。那些作坊、店铺都重新开业之后。便就可以正常收取商税了。”
苏翎微微一怔。问道:“这是你想到的?”
严正安略略脸红。说道:“是我们兄弟三人一起商量过的。”
又是兄弟。苏翎颇有兴致地打量着三个年轻人。说道:“你们是兄弟?”
严正安答道:“将军。我们三人自小一起长大的。”
苏翎点点头。说道:“你接着说吧。”
严正安便说道:“还有。我们记得镇江堡的胡将军曾经讲过。说是将军很早时在千山堡就说过。要有......”
大概是记不起是什么词儿了。严正安一时卡住了。
“引导。”胡世云小声提醒到。
“对。引导之用。”严正安大声说道。“对那些用处大的。或是手艺较为高超地。要用银子给予他们一个方向。让他们朝着我们的方向使劲。”
这又使苏翎感到一些意外。便笑着问道:“比如
严正安想了想。说道:“比如......在金州卫原来的铁场百户所里。有一位铁匠。最擅打造钢刀。据说是祖传地密技。能炼出好钢来。在那一带远近闻名。过去有些武官还专门要其打造兵器。价格也要贵上一倍。对这样的人。我们便用最低的银子贷给他。帮着他建立一个更大的作坊。雇佣人手。购买铁料。建更大的熔炉。只要他打造出更多的钢来。自然生意便好。还银子自不在话下。同时。还能让更多的人用上钢刀。且其余的铁匠作坊。也会加倍追赶。这样。便会有更多地好使的铁器、钢刀被打造出来。”
苏翎点头笑道:“嗯。不错。说得很好。”
严正安受到鼓励。面色又是一红。接着说道:“此外。还有类似造船、织布、养鱼等等。都照此办理。只要有越来越多这类地作坊出现。我们便自然赚得更多。”
苏翎看着胡德昌说道:“到底都是商人世家出身。说到底。都回到银子上面。”
胡德昌见年轻人表现不错。也咧嘴笑道:“有银子。样的手法。我也是新学的。往常可只见朝廷悬赏。倒没见过这样用的。将军。这几个孩子从胡将军那里听说之后。回来一说。我才发现。将军这生意经。可是我们几个望尘莫及
苏翎笑着摆摆手。说道:“这仅仅是初步而已。”
看着三个年轻人。苏翎再次说道:“目前战事未了。南四卫也仅仅是恢复这一步。以后。你们这样的事情。还要做得更多。更广。所以。这凡事都要想在前头。眼光要放得远一些。不仅是这些村、镇。还要看到整个辽东。乃至整个大明。这才算是做生意的气魄。”
“整个辽东?”严正安小声重复着。说道:“将军。日后将军收复了沈阳、开原、铁岭。自然也是要设置到这些地方的。”
苏翎笑着摇摇头。说道:“沈阳这三个地方算什么?”
“那......”三个年轻人均是不解。
苏翎笑着说道:“你们能想到这一步。已是难寻。不过。日后地辽东。可不仅是这样辖地。我要你们将银庄。开到赫图阿拉。开到萨尔浒。开到东海、海西。还要开到蒙古境内。你们可能办到?”
苏翎不经意间说出地这幅画面。可将胡德昌与三个年轻人一起镇住。四人的目光一起望向苏翎。?不信?”苏翎说道。
沉默片刻。那一旁默不言声地傅瑞江却突然开口。说道:“将军的马蹄踏在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