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惠帝之子> 《楚汉春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楚汉春秋》(2 / 2)

《御览》十五引:“亚父谋曰:‘吾望沛公、其气冲天,五色相摎,或似龙,或似蛇,或似虎,或似云,或似人,此非人臣之气也。”又八十七引首有“项王在鸿门”五字也,下有“不若杀之”四字。

亚父碎玉斗

沛公脱身鸿门,从间道至军,张良、韩信乃谒项王军门曰:“沛公使臣奉白壁一双,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只,献大将军足下。”亚父受玉斗,置地,戟撞破之。《御览》三百五十二。

烹说者

说者是蔡生。《史·项羽本纪》正义。

董公遮说

董公八十二岁,其名未详,秦世隐士,遮道而说,遂封为成侯。《通鋻纲目·西楚霸王汉王二年》集览。

上败彭城

上败彭城,薛人丁固追,上被发而顾曰:“丁公。何相逼之甚!”乃回马而去。上即位。欲陈功。上曰:“使项氏失天下,是子也。为人臣用两心,非忠也。”使下吏笞杀之。《御览》六百四十九、三百七十三。

《前汉书·季布传》注引晋灼曰:“云:‘薛人,名国。’”

项王为高阁

项王为高阁,置太公於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王约为兄弟,吾翁即汝翁。若烹汝翁,幸分我一杯羹。”《御览》一百八十四。

项王使武涉说淮阴侯

项王使武涉说淮阴侯,淮阴侯曰:“臣故事项王,位不过中郎,官不过执戟。及去项归汉,汉王赐臣玉案之食,巨阙之剑,臣背判之,内愧於心。”《艺文类聚》六十九、《御览》七百十。

《文选·四愁诗》注引:“淮阴侯曰:‘臣去项归汉,汉王赐臣玉案之食。’”又《闲居赋》(赋)注引:“韩信曰:‘臣内愧於心’”。

问道萆山而望赵军

卑山。《史·淮阴侯传》索隐。

孔将军

孔将军居左。《前汉书·功臣表》注。

上欲封侯公

上欲封侯公,匿不肯复见。曰:“此天下之辨士,所居倾国,故号平国君。”《文选·汉高祖功臣颂》注。

上东围项羽

上东围项羽,闻樊哙反,旄头公孙戎明之,卒不反,封戎二千户。《前汉书·王莽传》注。

美人和项羽歌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太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史·项羽本纪》正义。

王应麟《困学纪闻》云:“太史公述,其不载於书者。正义云:‘项羽歌,美人和之。云:“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太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是时已为五言矣。”

汉已定天下

汉已定天下,论群臣破敌禽将,活死不衰,绦、灌、樊哙是也;功成名立,臣为爪牙,世世相属,百世无邪,绦侯周勃是也。《文选·移书让太常博士》注。

《前汉书·陈平传》注,引:“高祖之臣,别有绦、灌。”

高祖初封侯

高祖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曰:“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御览》五百九十八。

《困学纪闻》原注云:“下二句不同。”案《史记·功臣年表》云:“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故云“下二句不同”也。

许负

高祖封许负为呜亭侯。《史·绦侯周勃世家》索隐、《辍耕录》二十九。

周緤

封周緤为凭城侯。《前汉书·周緤传》注。

王隆

清阳侯王隆。《史·功臣表》索隐。

傅宽

阴陵侯(王)〔傅〕宽。同上

陈隤

博阳侯陈隤。同上。

蛊达

夜侯蛊达。同上。

张耳

南宫侯张耳。同上。

《史·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侯第”索隐曰:“姚氏曰:‘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郦商六,奚涓七,夏侯婴八,灌婴九,傅宽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陈平十三,王吸十四,薛欧十五,周昌十六,丁复十七,蛊达十八。《史记》与《汉表》同,而则不同〔者〕,陆贾记事在高祖、惠帝时。《汉书》是後定功臣等列,及陈平受吕后命而定,或已改邑号,故人名亦别。且高祖初定惟十八侯,吕后令陈平终竞以下列侯第录,凡一百四十三人也。’”

王疆

王疆数言事而当,上使参乘,解玉剑以佩之。天下定,以为守,有告之者,上曰:“天下方急,汝何在?”曰:“亡。”上曰:“王疆沐浴霜露,与我从军,而汝亡,告之,何也?”下廷尉,劓。《御览》六百四十八。

北郭先生

北郭先生献带於淮阴侯,曰:“牛为人任用,力尽,犹不置其革。”《御览》六百九十六。

淮阴舍人告信反

谢公也。《史·淮阴侯传》索隐。

淮阴武王反

淮阴武王反,上自击之,张良居守。上体不安,卧輼车中,行三四里,留侯走东追上,簪堕被发,及輼车,排户曰:“陛下即弃天下,欲以王葬乎?以布衣葬乎?”上駡曰:“若翁天子也,何故以王及布衣葬乎?”良曰:“淮南反於东,淮阴害於西,恐陛下倚沟壑而终也。”《御览》二百九十四。

黥布反

黥布反,羽书至,上大怒。《文选·咏将军北伐诗》注。

下蔡亭长詈淮南王曰:“封汝爵为千乘,东南尽日所出,尚未足黥徒群盔所耶?而反,何也?”《文选·五等诸侯论》注。

《困学纪闻》原注:“谓英布,《史》、《汉》不载。”

告萧何

斩告萧何者。《书钞·克明部》

案《史》及《汉书》无此事。萧何在高祖时尝以为功当第一,亦素无疑何心,《书钞》所引,无从编次。今因上有淮阴舍人告信事,姑附载於此。

叔孙通

名何。《史·叔孙通传》集解、《汉书·叔孙通传》注。

叔孙何云:“臣三谏小从,请以身当之。”抚剑将自杀,上离席曰:“吾听子计,不易太子。”索隐。

四皓

四人冠伟冠,佩银环,农服甚鲜。《後汉书·冯衍傅》注。

惠帝崩

惠帝崩,吕太后欲为高坟,使从未央宫而见之,诸将谏,不许。东阳侯垂泣曰:“陛下见惠帝冢,悲哀流涕无已,是伤生也。臣窃哀之。”太后乃止。东阳侯,张相如也。《御览》四百五十七、《困学纪闻·考史》。

刘泽

田子春说张卿云:“刘泽,宗家也。”《史·荆燕世家》索隐。

吴太子

吴太子名贤,字德明。《史·吴王濞传》索隐。

赵中大夫

赵中大夫曰:“臣闻越王句践素甲三千。”《文选·关中诗》注。

校点後记

,西汉陆贾撰。

陆贾,《史记》有传,云:“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他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尉佗称臣;二是吕后专权,协调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诛除诸吕;三是写了《新语》和两部书。其传最後云:“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陆生竟以寿终”。

陆贾《新语》是对汉朝取代秦氏天下的总结。《史记·陆贾传》云:“(高帝)乃谓陆生曰:‘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史记会注考证》引严可均曰:“汉代子书,《新语》最纯最早,贵仁义,贱刑威,述《诗》、《书》、《春秋》、《论语》,绍孟、荀而开贾、董,卓然儒者之言.史迁目为辩,未足尽之。”

记载的是秦末刘项争夺天下的历史。陆贾以当代人写当代事,一定真实可信。所以《汉书·司马迁传》云:“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接其後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四库全书总目》的《新语》提要云:“迁取《战国策》、、陆贾《新语》作《史记》。”可见此书的重要性。《汉书·艺文志》最早着录此书,云:“九篇。陆贾所记。”《隋书·经籍志》同,《旧唐书·经籍志》着录为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着录为九卷,王应麟《困学纪闻》曾经徵引,但《宋史·艺文志》则未着录,看来此书宋元之际亡佚了。《四库全书总目》于《新语》下云:“,张守节《正义》犹引之,今佚不可考。”

虽佚,但亦有少量片段见于各书,如《太平御览》、《北堂书钞》、《史记》正义和索隐、《文选》李善注等。清代学者黄奭从诸书中辑得四十七条,编为一卷。从辑录的条目看,如“高祖向咸阳”、“董公遮说”、“上东围项羽”、“美人和项羽歌”、“王疆”、“淮阴武王反”“黥布反”等条,皆《史记》所未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许多条都文字优美,语气生动,文学价值也很高。只是书无完帙,实在可惜。

此次校点,以黄奭《汉学堂丛书》本为底本,并参稽所从辑之书,改正了其中的讹误。分段一仍其旧,只是把书中的注语编号放在了段末。

校点者

1998年7月15日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