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村宝> 第八十六章 乡人向石村 外客叹村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六章 乡人向石村 外客叹村宝(1 / 1)

[第八十六章乡里人赞美向往石村

县外客惊叹愿识村宝]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自主经营十年,石村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发生巨变。五分之三的户有电动冲床,五分之一户做橡胶制品。户户有电话,户户有电视。村集体的纸箱厂又建了第二生产车间,模具厂,橡胶厂,大吨位冲压设备的汽配厂都红红火火。路东形成工业区,还时刻准备接进扩大生产而宅院不足者来建厂,石东山、方长发等六户已经搬进来。路西石村饭店十大间,后边是客房,集体盖起来,投标承包。客房方大狗两口子承包,饭店石解放承包。石解放服役期间立三等功一次,退伍后在市招待处工作几年。老家兴旺发达,简直成了一个车水马龙的小镇子,他的心醉了,辞退工作,找了一个红案师父,他有白案经验,回家开起饭店来。媳妇荣华和娘王熙凤洗菜、端盘子,石永福成了采购员。饭店南邻,石世风承办的运输公司,眼下有一辆四十座的大客车,每天跑湖市两趟。两辆东风拖挂,村办和个体企业的原料成品运输加外村顾用忙不过来了,正张罗再购一部小型面包车,两辆货车。石村被县委、县政府、市委、市政府分别命名为“村级经济排头兵”、“汽配专业村”、“先进党支部”、“文明村”。

北风呼啸,夹带着雪粒,黄土地蒙上一层透明的白纱。

路上没有行人,时而有热烈奔放的欢声笑语飘荡,是石村饭店里冒出来的。饭店内春意盎然,几个单间内都是划拳碰杯声。大间内四张桌子,立着、坐着二十来人,焖饼、炸酱面、大饼卷肉、饺子、包子五花八门,不尽相同的饭没影响他们高谈阔论。

“酒好不怕巷子深。听说这里的焖饼好,名不虚传,没白跑一趟。”

“你就为吃焖饼而来?哪里的?”

“洪武寨的,儿子给方长发当工人。我们村穷得叮当响,原先的干部蔫出溜,再选新的没人干。我这儿子是过穷日子的料,不管刮风下雨,中午饭都往家里跑。天不好就别跑,方老板留不住他。这大冬天下地皮甲不放心,跑来拦儿子,也趁机沾点儿口福。”

“你们村子穷得叮当响,俺们村子穷得响叮当。现在的干部就会要钱、要粮、要命。怕挨骂的不干了,也有硬拱的,和别人要钱、要粮、要命了,他自己没掏钱粮还添命了。”

“这老弟也在这儿挣钱?要命、添命是啥意思?”

“给方万元做工呢。要命是逼着治孩子,添命是生孩子,当了官能一样车两样待。”

“别说你村他村了,全县有几个石村?其它都是澡堂里的人,赤条条的现眼。有粮了嫌没钱,外村人都红着眼往这儿跑。这里有村宝,钱厚。这里有肉铺,一天卖一头猪。李镇的肉铺供十几个村,一天也卖一头猪。这里有饭店,自己不愿做就到饭店搓一顿,既快又好。咱都跑来挣钱,石村人却是西装革履跑天下,跑银行。”

“往这儿跑也难了,外来做工的比石村人都多,工人不是任意添的。这儿的闺女出嫁不出村,外村的闺女能嫁进石村就当福分、造化。都是共产党领导,都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过日子,干部不一样,群众也不一样。难怪说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这老弟别悲观。”石永福插言,“俺村宝说合着眼是混日子,睁着眼是过日子,不闻不看瞎混就别有怨言。听说了眼见了就学就赶,等、靠只能毁自己。俺村给全镇通知书,凡想干汽配橡胶生产的,可以找我们村联系,技术、设备、资金,我们都尽力帮助。”

“啊?!你们冒啥傻气。同行是冤家,竞争,拆台,不怕也不防?”

“我们村宝说得明白,一村福不算福,全部福才是小康社会。全乡都做汽配、橡胶能形成一个大市场,这个名声响遍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才好呢。那会儿,大公路能通,铁路也许到门前。我们通镇的油路决定明年春天动工,村内两横两纵的大街先硬化。”

嘘唏声一片,咂舌、赞叹、褒奖、眼馋不一而足。石村有个村宝慧眼识政局,抢夺机遇,有魄力也有办法。在国家鼓励发家致富的宽松政策下,石村干部先致力于个体经济普遍开花到壮大提高,村两委组织的威望树起来,一呼百应,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百舸争流捧出几只小型舰,锦上添花。村集体有了经济实体,办公益事业不在话下,五年没收提留了,村委会、小学都翻盖一新。最让外村人羡慕的是石村每户都是各厂股东,自己不费劲能年年分红,真好比天上掉馅饼。没有集体收入的村没钱给群众办事,干事就向群众伸手,村干部的工作举步维艰,群众对村干部也没信任。石村干部的威望深深扎根于村民心中,对干部的高瞻远瞩都信任、支持。石村人都有大海一样的胸怀,海纳百川,海也无时不在壮大着自己。

冬日天短,不到六点天就黑普塌了。石世风的客车停下,为外来客人介绍路东和路西的情况,客车每天早六点,中午一点发车去湖市。

客人举目观看,明亮的村庄街道很安静,大道两边几个灯箱分别明示着路东的某厂,路西的饭店、旅社、汽车站。客人信步走进饭店,到通红的炉火前烤手。

荣华捧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到客人面前:“同志,请喝杯水暖暖身子。要住宿?”

客人感激地接水杯:“谢谢。先办住宿,一会儿再吃饭。”

荣华一声喊:“方爷,来客了。”

后门进来方大狗,乐哈哈地把客人领走。八号客房,进屋脸上感觉暖融融的。客人环视一周,两张单人床都有床头柜和椅子,鲜亮的用具,崭新的铺盖,火炉上的水壶吱吱响着。

方大狗提暖壶来:“同志,洗漱、沏茶开水有的是。你歇着。哦,用电话我屋里有,也有娱乐室,电视、象棋都有。”

客人和方大狗慢慢攀谈,问这镇子几千人,汽配、橡胶生产多少年了。

方大狗笑了,手伸八字。

客人说八千?好大的镇子,必定是乡所在地。不然汽车站、饭店、旅社不会这么齐全。那么石村和李镇的关系——,客人神态懵懂有解不了的疑问。听主人一番解释,愕然又写在脸上。湖市火车站、汽车站耸立的巨大广告牌,全市最大的汽配专业村只是个八百人的小村不可思议。他原本是村里的小队长,刚升大队长的第二年实行改革开放,集体所有制成为空洞后涉足汽配生产,当了业务员。从汽修厂得知石村的汽配件齐全,加工难度大的,大吨位冲床才能干的这里都能解决。看到好东西不能不信服石村的实力,辗转数百里来考察定货。客人说建村企干部敢想也一定有在政府、银行主事的本村人撑腰,敢鼎立相助。

方大狗说在外工作的人一没行政干部,二没当家财神。就靠村宝,他就是个农民。

客人扬脸,原本的懵懂再罩疑惑,似乎戴上硬邦邦的面具。突然一个震耳欲聋的喷嚏,鼻涕眼泪一齐下来。

方大狗说客人劳顿,受风寒要闹病,便拨电话叫大夫。

石二维背药箱来,摸脉,试体温,打针,其娴熟轻柔的技艺让客人赞不绝口。

大脚端来葱姜荷包蛋面,让客人用帮助发汗。

都是自己没敢想的,两件烫心事是那么快捷地来到身旁。客人眼里惊喜的火花要喷出来,一口气吃下香菜味窜鼻子薄膜似的滑溜面条,不一会儿要脱棉袄,方大狗拦住。

“你们这儿方便快捷,温暖如家的配套服务令人叹为观止。方老板,能讲讲你们的村宝吗?他的感人事迹肯定不少。”

说村宝方大狗来精神,津津乐道,滔滔不绝。想当初村宝说建村企人们不理解,也不信能办成。琢磨透村企性质和管理新套路,理解到公益事业的必要性和促进作用才有了一路绿灯。村宝的确有思想,关键还是他实心实意为人民的人品让人折服。但是,他坚决反对夸他。他说思想变行动才实际,行动是全村人的行动,大家才是功成名就的创造者。村宝自称是睁眼瞎,先天的视力障碍确实越来越严重,可他与村民的心贴得最紧。人力冲床产品少,不能承做复杂垫圈,上电动床子没动力电。村宝和干部们找有关部门申请动力电,别说给不给,拉线细账一摆就给迎头一棒,钱投不起。村宝真动心机,要大家细算账,电动生产率是人力的几倍,用电几个月生产的纯增效益等于拉电投资,这个困难就没勇气克服?再说村企还要上,没电就是空想。人们思想打通啥困难也不在话下,户户筹款,人人出力。组织青壮劳力二百人,拖拉机二十辆,拉杆、戳杆自己干,大干十天动力线进村了。找致富路村宝把本村在外工作的人员找遍,听建议找论证,个体干不了的集体干。干好一个厂再生一个厂,连五年唱新戏。俺村宝眼不好,出村没劳累过哪个村民,老伴儿蹬三轮车带着他为大家办事,他为村民为集体搭进去得太多了。我们支书说村宝,解放前他接触到共产党首先学的是油印本《共产党宣言》和《为人民服务》,为党为民的信仰一直烙在心上。在**的年代里他是老三篇的默默践行者,今天仍是为民致富的大忙人。自从有了村办厂,村民是股东都分红,头一年少,后来逐年上长,第三年开始免提留。这两年没建新厂,据说干部们有大规划,我们的村路要大变。

客人听得着迷,直直的眼睛,身子一动不动,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形象印刷在脑子里。

“方老板,明天领我转转,见着村宝告我一声,行吗?”

“同志呀,你的要求我能答应。你累了,该休息了。”

“纯粹的人和有色彩的村,跟着外来人飞往东西南北。又纷至沓来,趋之若鹜,有石村接应不暇的时候。”客人有发现新大陆之感叹,“噢,太感谢你了。身子舒服了,还想到饭店吃饭。呀,看病钱还没给人家呢。”

客人听方大狗解释后惊世骇俗地说别说遇到,听都没听过,他麻醉在那儿。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