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仪肯定的说道:“那是当然了!中医认为‘诸病于内必形于外’。当我们的身体器官出现病状时,就会通过一系列的症状来提醒我们。比如肝脏通窍于目,肾脏通窍于耳,如果肝脏出现病状时,就会通过眼睛来提醒我们,这时我们的眼睛就会出现眼涩、眼花、眼模糊等一系列的症状。同样的,如果肾脏出现病状时,就会通过耳朵来提醒我们,这时我们的耳朵就会出现耳聋、耳鸣等一系列的症状!”
林轩微微点了点头,继续听心仪说道:“其实,无论是想预防将会出现的症状,还是想祛除已经出现的症状,最好的方法便是中医所推荐的食疗养生,简单来说就是运用食物来调理好身体的症状或是预防。”
听到这里,林轩忍不住骤然插嘴问道:“食物也能预防和调理病症!这么可能?我多多少少也稍微懂一些医学常识,可从来没有听说过食物也能治病的。”
心仪微微笑道:“在西医里肯定不行,但在中医里却是可以!”
林轩疑惑的问道:“为什么中医可以运用食物来治疗疾病而西医却不可以呢?”
心仪回答道:“中医理论是根据人与自然的接触不断积累而来的!中医认为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都与人体息息相关,都可以对人的身体造成影响。像我们平时吃进去的食物,不仅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在无形之中调养我们的身体器官,所以在中医理论中有句话叫做‘食药同源’。”
林轩略有些明白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既然中医可以用食物来治疗疾病,那为何还要用药物来治疗疾病呢?用食物来治疗疾病与用药物来治疗疾病,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心仪走到净水器前,拿起杯子放满水喝了一口继续说道:“食物只能预防以及治疗一些轻微的病症,如感冒、发烧、咳嗽、湿疹等。像那些得了重病的人就只能依靠药物来治疗了,这个时候如果再用食物来治疗的话,显然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了。
食疗与药疗最大的差别在于,食疗是没有任何危险性与副作用的,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而药疗却有相当大的危险性与副作用,稍微懂点中医的人都清楚的知道,是药三分毒的这个道理,凡是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中医是绝对不会轻易用药的。”
听完心仪的叙述,林轩对中医食疗养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之前一直以为,食物只是用来充饥填饱肚子用的,却怎么也不曾想到过,食物不仅可以用来充饥填饱肚子,还可以用来预防以及治疗疾病。
林轩现在显然还想再听心仪继续说下去,连忙问道:“接下来呢?”
心仪看出林轩眼中略带些兴奋的神情,不由流露出一丝苦笑,说道:“这些其实都是一位朋友告诉我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食疗养生方面的知识,我可以直接带你去询问本人!”
林轩连忙点头答应道:“好哇!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心仪看着林轩一脸期待兴奋的神情只好现在就带她前去。临走前林轩稍微收拾了一下摆放在客厅里的包装袋,随即跟着心仪走出房屋来到一辆大众electricup!车前。
心仪和林轩两人一前一后分别钻进汽车里,随即系好安全带后,便朝着一条宽阔的公路行驶而去。一路上,林轩对心仪口中所说的那位朋友充满了好奇,于是便开始向心仪打听有关她那位朋友的事情。
原来,心仪口中所说的那位朋友名叫杨康,是在一家药店里无意间认识的。当时,心仪由于工作劳累的缘故,导致身体亏虚经常会感觉胸闷乏力的症状。于是就想去药店买点补药回来调养一下。
可去到药店,看见琳琅满的药品摆放在货架上时,一时间既然不知该如何选择!问药店里的服务人员,也只是一个劲的推荐各种昂贵的滋补药品,这不禁让她感觉有些厌烦。
正在心仪为此苦恼之时,一个年龄大概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骤然走到她的身旁,轻声问道:“请问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心仪稍微愣了一下,看了青年男子一眼,说道:“我最近经常感觉胸闷乏力、心悸多梦,想买些滋补的药品回去调养一下,但不知该选哪些好!”
青年男子稍微观察了下心仪的脸色,说道:“你那是由于气血亏虚所引起的症状,根本无需吃补药,只要通过饮食调理就行了!”说着,也不顾心仪是否反对,便带着她直接来到一家购物超市,挑选了一些淮山、黑米、红枣、花生给她,让她每天用这些材料熬成粥食用便会好了。
心仪看着青年男子为自己挑选出来的材料,都是一些常见的食物,忍不住质疑的问道:“这些食物真的能够调理好我的症状?”
青年男子自信满满的说道:“那是当然!如果你回去吃了之后没有效果,你随时都可以来找我算账!”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以及姓名都写在了一张纸上硬塞给了心仪。
心仪没有办法只好接过青年男子硬塞给自己的纸条,稍微看了一眼,这才知道原来他的姓名叫做杨康!刚开始,心仪对杨康说的话并不太相信,但当她将淮山、黑米、红枣、花生这些常见的食材熬成粥每天喝上一碗后,的确是感觉身体的状况明显好了许多。并且发现,身上的肌肤逐渐变得越来越细致软滑。
心仪开始有些不敢相信,简简单单的一碗粥既然能够给自己带来如此意想不到的神奇功效。为了感谢杨康,心仪立马找来杨康当初硬塞给自己的纸条,拨通了纸条上的手机号码向他道谢。
杨康似乎早就有所预料,当他接到心仪打来的电话时并不觉得有任何的惊讶,只是嘱咐她可以每天继续喝下去,如果喝腻的话,可以再过来找他重新为她搭配食材。
就这样!心仪和杨康逐渐熟悉了起来,对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心仪觉得,杨康这个人无论是性格还是品性都非常的优秀,特别是他对中医食疗养生的学识,更是有着深厚的见解,仿佛他就像是一个中医大学毕业的毕业生。
可唯独有一点让心仪感到略有些遗憾事,杨康从来不对任何人提起他以往的事情。每当心仪因为好奇想要打听一些有关杨康以往的事情时,他总会以各种理由避开。最终,杨康不愿意说,心仪也不好意思再问,于是便对他以往的事情再也绝口不提。
林轩得知杨康以往的事情不愿提起,心里更是对他以往的事情充满了好奇,甚至开始遐想,难道杨康以前经历了什么痛苦的事情,所有才不愿意对任何人提起。
正在林轩胡乱猜想之时,心仪骤然把车停了下来,说道:“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要走路进去了!”
林轩往窗外看了看,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之中。心仪和林轩从车上下来,随即朝着一条三尺多宽的栈道走去。
林轩走在竹林之中,觉得整个人都清静了下来,内心犹如一滩湖水般的平静,往日的浮躁都犹如浮云逐渐散去,顿时有种心旷神怡的奇妙感觉。这时,林轩突然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喜欢远离喧哗的城市,来到这深山老林中生活度日。
林轩一边遥望栈道两边的竹林,一边呼吸着竹林里的新鲜空气,感觉整个人顿时舒适了许多。不多时,心仪和林轩就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间用石竹搭建起来的竹屋。
心仪走到竹屋的大门,轻轻用手一推房门便轻易的打开了。随即便把脚上穿的鞋脱了下来,整齐的摆放在竹屋旁边才走了进去。林轩也按照心仪的方式,把鞋脱了下来整齐的摆放好后也才走了进去。
林轩走进竹屋,发现屋里几乎都是空荡荡的。放眼望去,只能看见三样东西。第一样是摆放在竹屋中心的竹桌,竹桌上还整齐的摆放了几个用竹子做成的杯子以及一个用竹子做成的茶壶。
第二样东西是摆放在竹屋最后面的一张用竹子做成的竹床。第三样东西是摆放在竹屋右上角,一个用竹子做成的书架。这个书架大概只有半米多高,并且设计的也只有三层。
林轩仔细看了下,发现第一层摆放的书籍主要都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金匮要略》《新修本草》《格致余论》等著名医书。第二层摆放的书籍主要都是《易经》《道德经》《礼经》《诗经》《春秋》《中庸》等古典文学。第三层摆放的书籍主要都是《佛经》《地藏王菩萨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六趣轮回经》等佛教经书。
走进竹屋心仪并没有看见杨康的身影,便直接走到竹桌前双腿盘坐,从竹壶里倒出一些茶水在竹杯里,开始细细品尝起来。
林轩看着书架上第三层摆放的书籍,心里对杨康这个人更是充满了好奇。原本她以为杨康只会专心研读医书,却没想到他对古典文学和佛教经文也感兴趣。
林轩扫了一眼摆放在第三层书架上的所有书籍,骤然对那本《地藏王菩萨经》产了兴趣,正想拿起来观看时,骤然听到竹屋外传来了一阵清晰的脚步声。
不多时,一个青年男子便走了进来,出现在心仪和林轩眼前。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