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才传入缅甸,非马克思主义的各式社会主义思想也传入缅甸,对当时反英独立的青年深受影响。1939年8月15日,一些“德钦党”(即后来的我缅人协会)内的激进分子德钦丹东、德钦索、昂山、德钦巴欣、吴登佩敏等人在印度**的帮助下成立“缅甸**”。昂山当选为第一任**总书记,不久由于昂山忙于别的事务,与**渐次疏远。
1940年至1941年间,德钦丹东、德钦索等人被捕,缅共无形中陷于瓦解,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暴发,1942年1月日本军队从马来西亚和泰国侵入缅甸,德钦索出狱,恢复了**的组织,任第二任缅甸**总书记。
1944年8月,缅共、“缅甸国民军”(昂山为首)、“缅甸人民革命党”(即缅甸社会党前身)等抗日团体,秘密组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1945年缅共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推举吴登佩敏为缅共中央政治局书记,并通过了在缅共推行美国**白劳德路线的“和平发展路线”。
1946年3月,由于清算白劳德路线造成缅甸**内部第一次大分裂,德钦索与其它七个中央委员脱离缅共另行组织红旗**,德钦索任红旗**中央总书记,缅甸**则重新组成新的中央,选举德钦丹东出任中央总书记(后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6年10月,缅共因同昂山(此时已经完全脱离缅甸**)及社会党份子政见分歧,缅甸**决定退出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缅甸独立后,缅甸**坚持反对吴努政府,1948年8月,吴努政府向缅甸**全面进攻,缅共被迫转入地下,并开展武装斗争,同时转入武装斗争的有红旗**、人民志愿军和一部份国防军。
1949年3月,缅共与人民志愿军及起义的国防军(该部国防军于1950年完全接受缅共领导,并正式编入缅共的武装中)取得协议,建立“人民统一阵线”,组成了“民主联军”,协同作战。但为期不久,阵线即告分裂,并发生内战,克伦自卫軍与缅共发生武装冲突,缅共同时与红旗**之间也发生磨擦,缅共武装斗争的发展大受影响。吴努政府则于1950年4月至1951年底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进攻,缅甸**武装被迫退出所有城镇,全部转入农村。
红旗派的武装力量在政府军的打击下不断削弱,活动区域曾退至缅印边境一带,最后仍未逃脱失败的厄运。曾经是缅甸**创始人之一的德钦梭,在其内部分裂后,实际上已经不得不放弃共产主义主张,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红旗派的武装并没有回为其红旗的称谓而壮大,反之越来越小。领导人德钦梭他的长处在缅甸文学创作,曾经就是一个著名的缅甸作家,随着时间推移,作家更加有了更多创作的yu望。革命对于他们说,似乎是彻底失败了,“红旗”勉强坚持到1972年便烟消云散了。
德钦梭于1972年被缅甸政府逮捕,宣判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由于德钦梭本人向当局说明需要书写缅甸历史的縁故,1980年被当局提前释放。
缅甸**“白旗派”较之“红旗派”要好得多,其领导人德钦丹东领导的地下武装,50年代以勃固为根据地,在克耶邦、克伦邦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和地盘。
缅甸政府自奈温上台后,开始对一切反政府武装采取了高压打击手段,缅甸**及其武装首当其冲。
50年代后期,在政府军的打击下,“白旗派”失去了原有的优势,队伍四散,部耸武装力量聚集到了缅中边境一线。
原缅共武装中的克钦族部队以及部份缅族部队,由于不敌缅甸政符军的军事打击,在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初期退到了中国境内,被中国政府接收并进行了安置,克钦族大多安排在中国贵州,缅族大多数安排在中国四川。
1952年7月,缅甸**、红旗**和人民志愿军骨干份子组成的人民同志党之间停止了武装冲突,举行三党谈判,讨论三党合作以及进而实现三党统一的问题,但由于三党仍有原则分歧,会议没有达到圆满的结果。此后,缅共曾一再向吴努政府提出和平谈判建议,吴努政府都予以回绝。
1959年缅共同克伦族团结党、新孟邦党、克耶族进步党、钦族最高委员会建立了“民族民主团结阵线”,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1960年11月,缅共派代表参加了各国**和工人党召开的莫斯科会议,并签署了有关文件。以后在国际共运的争论中,缅共站在**一边,并明确规定:*思想是缅共的指导思想。自此以后,**全面介入缅甸内战中,为缅共培养了大批军事指挥员,建立了缅甸**人民军,所有装备及物资均由**提供,从此缅共也完全充当着**义务兵的角色。
1962年奈温将军上台执政,1963年6月至11月,缅甸政府(革命委员会)提出与缅共进行各谈,在**的背后支持下,缅共在和谈中全面要求参政,并拒绝了政府要缅共交出武装的要求,红旗**领导德钦索也带领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和谈。
在**武装夺取政权的指导下,缅共于1964年举行中央全会,确定了“赢得战争、夺取政权”路线。
1966年**国庆,缅共主席德钦丹东作为*的亲密友人登上**国庆天安门城楼,正式揭开了**公开支持缅共的序幕。
1968年9月24日,活动在缅甸勃固地区“白旗派”的缅共主席德钦丹东在营地被其警卫人员枪杀,当时缅共中央与活动在缅北的人员对接不上的状态下,他们不清楚缅北的德钦巴登顶在中国的支持下已经在缅北建立了根据地,为了转变局势,德钦丹东的中央与政府吴奈温进行了一次和谈,奈温将军亲自派飞机将“总书记”德钦丹东接到仰光,双方谈判没有任何结果,德钦丹东被飞机送回不久,就被缅甸情报部门策反成功的德钦丹东警卫员苗敏刺死,苗敏携枪逃跑,缅共中央推选德钦辛继任主席,德钦巴登顶为付主席。德钦辛1975年在缅甸政府军的军事围剿中阵亡。
德钦丹东被刺当时是中南半岛上**组织最高领导人首次遇刺身亡事件。这次行动的成功,缅甸政府军事侦探部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尤其是1962年以来,奈温将军的情报工作较之吴努时期有了一个更大飞跃。某种意义上讲,情报系统成为缅甸执政者必不可少的工具。当时缅甸的情报系统分为军队和警察两大块,真正起作用的是军事情报系统。
勃固山区是缅甸南部地区的一个咽喉地带,东邻克伦邦、东北接克耶邦,南部与仰光相邻,由于濒临大海,山区气候异常,一年四季冬夏分明,当时“白旗派”的领导德钦丹东将根据地选在这里,明显是一个战略错误。
德钦丹东平时有一个警卫班担任保卫,打仗时,一般是由警卫队长带领至少一个排的人马跟随左右,保卫工作自从昂山将军遇刺后,缅共中央采取了更加严厉措施,特别是在与缅甸政府军对抗的特殊历史时期。德钦丹东的警卫班长苗敏是正宗缅族,跟随德钦丹东十几年的时间,由于苗敏对总书记的生活习惯十分了解,他被任命为警卫班长,苗敏虽然只是一名班长,但连中央的领导也要对他客气,他的位置十分重要,此人平时还老实,工作勤勉,能吃苦耐劳,深得德钦丹东的青睐。
奈温派飞机接德钦丹东赴仰光谈判,苗敏一同前往,照顾总书记的起居饮食。没想到这一次他被政府的有关人员“盯”上,做了大量工作,在金钱的诱惑下,苗敏终于答应与政府的合作条件。随身警卫的变化,德钦丹东丝毫没有察觉,同机返回了勃固根据地。德钦丹东每天早晨都要沿山路走一转才回来处理事务,他被刺杀这天他想一个人独行,苗敏坚持将其它警卫留下而自己跟随,心事沉重的德钦丹东根本没有理会苗敏这种有企图的蓄意安排,已经走出营地,德钦丹东还在往前走,似乎前方是他的归宿。德钦丹东走到一个土包上停了下来,看前远处出山的太阳,显得心事重重。身后的苗敏见时机成熟,掏出随身的双枪,从背后向德钦丹东一阵猛射,瞬间德钦丹东就倒在血泊里,苗敏摘下了德钦丹东的手表,携枪向仰光潜去。
德钦丹东遇刺对勃固山区的缅共是一个沉重打击,并直接导致了“白旗派”的终结。缅甸政府军抓住这有利时机,对勃固进行大规模进攻,取得了全胜。
1968年,重新占据缅甸北方大片土地为根据地的缅甸**,基本上是原来“白旗派”成员,由于“红旗派”退出历史舞台,“白旗派”就再也没有沿用这一名称。
南部缅共武装面临灭亡时,北部被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人民军却不断取得胜利,势力影响越来越大。外电报道说在一些职业军人娴熟指挥下,缅共人民军过关斩将,使政府军产生了极大的惊恐心理。
实际上这些军人就是中国派出的军事顾问,在**全力支持下,人民军在果敢站稳脚根后迅速向萨尔温江西岩扩展,1970年4月,人民军攻克北卡佤山的勐卯。人民军内也开始大量使用*语录,在人民军的立功证书上清楚地印着*着军服的头像,内容十分奇怪,上面写道:XXX高举*思想伟大红旗,在X次战斗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荣立X等功。下面署名:缅甸**人民军总部。
1970年11月,占领与中国云南省畹町一桥之隔的棒赛,,同时攻占了瑞丽县对面的姐兰、云南潞西县茫海境外的勐古并建立了根据地,缅共北方分局一度在这里工作,不久组建人民军东北军区,司令员林天,后为赵明,付司令是彭家声,彭家富为东北军区2旅旅长,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活动于缅甸贵概、棒赛、景北、勐古、果敢、北佤等地,东北军区加入了大量中国知青,缅共新的根据地,最强大时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左右,七十年代初,随着大批量中国知青加入缅共人民军,人民军在数量和军事实力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变,相继创建北方根据地,控制北方的一些城镇及农村。
1970年在**军队的协同下,**云南省军区司令员陈康亲自坐镇中缅边界一方蜿町,缅共集结了全部兵力,为打通西进之路首先进攻缅甸重镇腊戌,由于缅共军事失误,政府军掌握了缅共人民军全部军事计划,当缅共部队攻入腊戌火车站,缅共人民军战士正用火箭筒射击停靠在站上火车头时,奈温调动全国军队主力,将进攻腊戌的缅共人民军里三层外三层围了水泄不通,人民军在强大的火力下,只有强行突围,此次战役死伤参战的中国知青200多人,部队突围七天七夜回到中国边境蜿町时西进部队所剩无几,人民军从此以后也就开始走下坡路。
1971年底,为鼓士气,在中国军队配合下,东北军区与果敢、棒赛、北佤县的县大队共3000兵力,进攻缅甸边境重镇滾弄,与政府军恶战42天也没能拿下滾弄。
1972年攻占南卡佤山,占领邦桑、邦扬。邦桑成为缅共中央所在地。德钦巴登顶、杨光、林天、余建、德钦培等人纷纷进入邦桑,在邦桑中央所在地,开设了对外广播,与此同时,在僾尼族聚集的掸邦东部地区,缅共人民军815军区成立,林明贤任司令员,辖区在缅共中央附近根据地,林明贤是东北军区付司令彭家声的女婿,中国海南人。
缅共人民军前后成立了四个军区:东北军区、中部军区、815军区、以克钦族为主的101军区,建立了中央警卫旅。
东北军区主要负责腊戌以北的解放区,有二个正规旅,总兵力5000人左右,司令员赵明,付司令彭家声,参谋长余建,财政部长刘国玺,内务处长杨茂安,一旅旅长魏超仁,二旅旅长彭家富,付参谋长蒋声明。
中部军区根据地在缅共中央所在地邦桑一带,主要辖区是邦桑以南的区域,司令员李自如,付司令是佤族头人后裔鲍友祥,下属5旅、12旅,兵力4000人,中部军区以佤族为主,是缅共人民军中一支较能呼苦与作战的部队。
815军区当时的辖区一直沿湄公河至缅老边境,缅甸景栋以北的大部地区均是815的根据地,下属768旅和683旅,768旅旅长宰弄板,缅甸掸族为主。683旅则以僾尼族为主要人员。
101军区在“史迪威公路”的北线靠近中国的一段,属于克钦邦,以克钦族为主,司令员丁英,克钦族,这个军区一直是缅共人民军在克钦独立军辖区内唯一的根据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邦桑中央警卫旅旅长罗常保,中国昆明知青,89年缅共灭亡后任815军区参谋长,和林明贤一起在与中国打洛一江之隔的小勐拉。
1975年3月15日,德钦辛和中央书记德钦漆在作战中死亡,5月缅共召开了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选举德钦巴登顶为缅共中央主席,德钦偑丁和钦貎基为付主席组成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简单描述一下原缅共部队及组织情况,对于了解缅甸北部的**武装力量,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了解及本文的深入,大家就会了解实际上缅甸北部各种贩毒武装,除坤沙和果敢毒品大王罗星汉以外,也就是原来的缅甸**人民军。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