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悠悠五千年> 第三十三节 屌丝逆袭高富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三节 屌丝逆袭高富帅(1 / 1)

俗话说,盛极必衰。大周王朝历经三代50余年,已走向他的辉煌。但在康王死后,儿子姬瑕——周昭王在位期间,竟然发生了国王溺水事件,从而王朝走向了衰弱。而胆敢并有能力把周天子拉下水的主角并非哪位神仙或哪个强国,而是西周初期的一个**丝诸侯国——楚国。

夏商周三朝,皆以中原自居。四方其他民族则分别以狄戎夷蛮称之。在北,召公姬奭建燕国,控制北狄;在西,周人出自西戎,并以宗周对西戎各部落形成监迫之势;在东,周公灭奄和薄姑,姜子牙在奄故地建齐国,击败莱国,进逼东夷。此三方都已暂且无忧。而在南方却有不太驯服的南蛮,让周王朝深感鞭长莫及。

南蛮部族主要生活在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其中势力最大的部落便是荆蛮,也就是后来楚国的前身。关于楚人的祖先,

楚国社会公认的始祖是祝融。祝融来头不小,是传说中的火神,是炎帝的火师。后来,以祝融为首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即祝融部落。祝融部落除了祝融之外,另外一位最出名的的酋长是燧人氏,他钻木取火,被尊为三皇之一。

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之后,到了黄帝曾孙——帝喾时代,祝融一族在河南新郑一带建立祝融氏之国,因此新郑又称“祝融之墟”,“祝融之墟”便成为楚国先民的最早起源地。

提及祝融,涉及神话传说,难免让人对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但对楚源自祝融一说早有文物为证。楚帛书,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地方的楚墓中被盗掘出土,后来此书流入美国,一度寄存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旋经古董商出售,现存放在华盛顿的赛克勒美术馆,成为该馆的“镇库之宝”。1973年,在澳大利亚籍旅美学者巴纳的《楚帛书研究》一书中,用新技术拍摄的帛书红外线照片,便发现了楚源自“祝融”的记载。

上文已说明楚人来自祝融之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郑。那么楚人为何从黄河流域的新郑来到长江流域的南方?

楚人南迁,自商朝起。商汤灭夏,商王朝的强大与扩张,必然与地处中原的楚人发生矛盾,在商王朝的驱逐下,楚先民被迫逐渐南迁。

两千多年以前由楚国史官所写的楚国史书——《楚居》记载了楚人大致迁徙路线,其是从河南新郑出发,向豫西南和陕东南方向迁徙,于西周初年到达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丹淅流域)。之后继续南下到达荆山附近的丘陵平原结合部。即:河南新郑(祝融之墟)——桐柏山——丹阳(今淅川县或枝江市)——湖北荆山。

迁至荆山的楚人因山得名,被商王朝称为荆方,又被称为荆蛮。从荆蛮成长为楚国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mǐ)等,而建立楚国是祝融的后裔八姓之一——芈姓的季连家族。

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史书所载,楚人是正宗的黄帝苗裔,这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表述。楚先人世系如下:黄帝——(子)昌意——(子)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季连(赐为芈姓——(子)附沮——(子)穴熊——(直系子孙)鬻熊。其中楚人奉颛顼为先祖,祝融为远祖,而鬻熊便被楚人尊为始祖。

鬻熊不仅是荆蛮部落的杰出首领,也是一位有声望的宗教大巫。在商朝末年,鬻熊拜见周文王,并并成为周文王的老师和火师,并议定以荆楚之力协助周文王起兵灭商。可以,至少自鬻熊起,楚人便和周部落发生了联系,而这期正是周楚的蜜月期。

灭商之后,武王、成王先后分封异姓诸侯,此时鬻熊已经去世,鬻熊的儿子熊丽、孙子熊狂也都已去世。所以周成王便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1006年在位)为楚地诸侯。楚国自此立国,都于丹阳今淅川县,熊绎便是第一位楚王,他以王父字“熊”为氏,此后子孙都以熊为姓了。

楚国刚立国时,仅有地五十里,地处偏远,生活相对贫困。而且楚国的文化深受商人影响,一样的迷信鬼神,和周朝的礼乐制度格格不入,所以总被中原各国看不起。周天子也对楚国并不重视,仅封熊绎为子爵,公侯伯子男五爵位中的第四等级。因此,将此时的楚国称为**丝诸侯一点也不为过。

作为被分封的各方诸侯,他们每年都有向周天子进贡方物的义务。而楚国不受重视,因此周天子也就不要求他们进贡什么好东西,每年只要象征性地送上一定的数量的苞茅、桃弧和荆矢就可以了。

而所谓的苞茅,其实是一种茅草的嫩芽,在祭祀典礼上用来过滤酒的原浆。这样滤去杂质的发酵酒又清又醇,才能拿来敬献上天和祖宗。桃弧就是桃木弓,荆矢就是荆棘箭,都是辟邪之物,也都是宗教用品。

前1037年,周成王以洛邑宣告竣工为由与众诸侯在岐阳会盟。楚子熊绎因为被认为是荆蛮,便被排除在盟会之外,只能在屋子外和淮夷一起看着会盟的火炬,不能进场。周王朝官方的理由是楚国的祖先为火神祝融,历来都崇拜火,因此,派楚国国君守护祭天的火炬再合适不过了。史称,熊绎本人颇以看火这种职务为荣,但这是否他的由衷之言,只有他自己知晓乐。

楚国所受轻视还不止如此。成王死后,康王即位,熊绎与鲁国国君姬伯禽、卫国国君姬康伯、晋国国君姬燮、齐国国君姜伋一起辅佐周康王。由于齐、晋、鲁、卫四国与周天子亲缘较近,因此都得到周康王赐予宝器,而楚国与周天子无亲缘关系,所以没有得赐宝器。

此类屈辱,时过五百多年,楚人对此仍耿耿于怀,愤愤不平。

但早在周初,周王室为了加强对楚国和荆楚地区庸、卢、彭、濮等方国势力的控制,在汉东就分封了一些姬姓国。在南阳盆地,又有申、吕等姜姓国。慑于周王朝的强大,楚国不得不卑事周王室,等待时机。

不公的待遇孕育了楚人的叛逆性格。熊绎,这位楚国开国君主,痛定思痛,发展生产,扩大疆土,乘柴车、穿破衣以开辟荆山,带领国人开始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使楚国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前1006年,在位36年的熊绎死去,留给儿子熊艾一个强大了数十倍的楚国。而熊艾(前1006年——公元前981年在位)即位后,在如何和周王朝维持关系方面,他和老爸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此期,周王室向北攻击鬼方,向东攻击东夷。而熊艾趁着周无暇南顾时,积极在南方扩张自己的势力与疆域,渐渐羽翼丰满起来。

肌肉开始发达起来的楚人再也不甘心于偏居荒凉的鄂西山地,对广阔的江汉平原垂涎三尺,又毗邻鄂东产铜区,面对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和丰富的铜矿,楚人更是两眼发光。

商周时代,青铜制造业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青铜的用途也在许多方面,如礼器、兵器、生产工具、手工工具、生活用具、车马器等。因此青铜在商周时代非常重要。早在商代,便已开辟了南方铜路,到周初又分封汉阳众多姬姓诸侯国加以保护,使源源不断的铜料运到王室的手工业基地。

而此时,势力壮大起来的楚,不仅要和周王室争地盘,还要和周王室争夺铜料。于是,两者矛盾尖锐起来。

公元前996年,康王死去,儿子姬瑕继位,这便是周昭王。姬瑕贵为天子,外形帅气,堪称典型的高富帅。古书上说“仪容恭美曰昭”,故姬瑕的谥号为昭王。昭王为了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朝的疆域,同时攫取长江中游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如铜矿资源,对于侵犯王室权益的楚国,必然要给予坚决的打击。

昭王十六年(约在公元前980年),昭王亲率大军开始了第一次南征荆楚。此时熊艾刚去世,儿子熊黵刚即位不久(前981年~前970年在位,在位11年。),昭王此举确有趁人之危之嫌疑。

强大的周军越过被当时视为天堑的汉水,向荆楚腹地挺进。楚国虽较立国之初,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军事实力与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却难以阻挡周王朝军队进攻的铁蹄。周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以强攻弱,以大攻小,周王朝大获全胜,胜利班师还朝。青铜器史墙盘有此有金文:“宖鲁邵王,广楚荆,隹南行。”

过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977年年,周昭王十九年,深受伐楚之战的鼓舞,获得颇多的周昭王为了彻底打垮楚国,将其消灭殆尽,再次亲率六军南下伐楚。按照周王朝军队建制的规定:周天子拥有六军,大诸侯国拥有三军,小诸侯国只能拥有一军。周昭王此次率六军伐楚,说明了是举全国之兵而为,其用兵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西周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为史家所惊叹,也从侧面证明了二点:一是当时的楚周矛盾大,二是周昭王欲一战定乾坤,将楚国从远古时代的地球上抺去。

周昭王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结果但却事与愿违。楚国已经从上次的惨败中充分地吸取了教训。他们知道,面对强大的周王朝,硬拚是绝对不行的,要挠幸取胜,唯有智取。

《帝王世纪》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记载了此次楚人智战的过程和结果:“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入水中而崩。”《竹书纪年》也记载:“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周昭王北兵南下,为汉水所阻,四处征调船只渡河,早已依计用事的楚国人假装民夫,将大批用树胶粘接的船只献给了周军。周军用征调而来的船只渡河,船行进到了河的中间,树胶融解,船板分散,许多兵士掉入水中,北方人大都不识水性,不会游泳,基本上都溺水而亡。周昭王虽贵为天子,身为统率,也落入水中,魂丧汉水,年46岁。古书上说“仪容恭美曰昭”,故谥号昭王。

周王朝的大军还没有进入到楚国境内,就已损失殆尽,侥幸活命者唯有落荒而逃。历代周王都以天子自居,昭王伐楚不得,却死于楚国的雕虫小计,此事被周人视为奇耻大辱。为了避免遭他人耻笑,周人想尽一切办法隐瞒此事,记载周朝史事的史官更是讳莫如深。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如此大规模的用兵,其原因和过程不见于周朝文字记录的真正原因。

司马迁在《史记·三代世表》的一句话道破了天机:“昭王瑕南巡不返。不赴,讳之。”而《帝王世纪》也明确地说:“周人讳之。”

昭王伐楚,遭受了灭顶之败,强大的西周王朝自此开始走上由盛而衰的道路,楚国以弱胜强,上演了一幕**丝逆袭高富帅的喜剧,势威大增,不仅叫周边小国闻风丧胆,而且令中原各国括目相看。楚国正式走上了与周分庭抗礼的道路。

周昭王之死并不光彩,因此,周王室没有向诸侯告丧,宗室诸侯拥立周昭王长子姬满继位,这便是周穆王。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