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安平按剑相送道:“诸君勉之!吾领镇军之责不可轻动,唯赖诸君代我亲身杀贼,归当与诸君共饮!”
这是为了激励士气的话,因此不说自己武艺平常不宜冲锋,只说不可轻动。齐劲自然领悟这一层,便接过亲兵捧来的虎牙长戟,往地上重重一顿,应道:“大司徒只管坐镇,陷阵有我!自当戮首就饮,沙场之上,恰如君同至,不过死耳!”
此言豪迈,将士闻之,一齐奋臂高呼,声震云天。稍后,各部将士使矛的挺矛,使弩的挟弩,骑兵上马,步兵小跑,先后离开了大营,奔向关外。
第二次苍岭大战,就此揭幕。
(待续本回下)
版本:7.0、7.1、7.2
日期:2004-10-15、2004-10-20、2004-12-03
作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OICQ群:4916828
解释:龟兹,龟音求,是汉代西域古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位于如今新疆库车一带。
本节读者回应:(于“风雪山头”)
挖地雷:蒙古骑兵对后勤的要求很低很低,露宿野外也行,啃树皮草根也行。所以抄后路不见得有太大作用。
江南:正因为对后勤要求低,机动灵活,那更要抄后路,否则就会打成击溃战而非歼灭战。这是和以骑兵为主的军队作战最重要作战特点。就像吴起镇战役,红军击溃了马鸿逵6、7个骑兵团的尾追,可并没有消灭多少人。西路军西征,也击溃了不少二马的骑兵,可就是无法成建制的消灭。
爻:這下可好了,東﹑南﹑西三線戰事,要看看炎漢怎樣對付了。這算是炎漢的“伏爾加格勒”轉折,打敗了會忘國,勝了會大幅提高國力和周邊影響力。
面如冠玉:古代的大炮有一个致命的要害,就是笨重。在古代交通不是很顺畅的情况下,搬运起来很慢。可以不停骚扰,引其追击。如敌方以大炮为重,自不敢尽追,如果上当追来,就有办法对付大炮了。
面目一新:会不会这样?海都赶运大炮过前线,费时耗日,终给炎汉争取了时间布置,于是遣一部轻骑不断袭扰,打乱海都的步伐,一部死守苍岭,海都久攻苍岭不下,反而损兵折将,不得而撤退时反而把赶运上来的火炮留给了炎汉。
面露欧哦:假如,海都想开炮之前下雨了,结果火yao受潮,无法使用。想想,苍山岭虽然是山,但是要塞附近的树木未必多,这样攻城的器械都要后方赶运,又要花时间。而且,虽然苍岭在打仗,但是未必一定就会在这里死守,也有可能达到安汉守城。
面面俱青:原文何安平说道“诸君勉之!只恨我马上武艺不精,不能相率诸君杀敌。”——这一句中的“不能相率诸君杀敌”若改成“不能随诸君一道陷阵杀敌”,显得更能拉近与在场各将领间的距离,以激起众人同仇敌忾之心。不知不改大大以为如何?
一招就死:嗯,初步同意俱青意见,但有一点:何安平是什么人物?在炎汉的一帮粗人当中,响当当的大贤,何况亲兄弟明算帐,怎能作出如此小气的动作。大将风度当如此:“诸君勉之!吾领镇军之责不可轻动,唯赖诸君代我亲身杀贼,归当与诸君共饮!咄!”齐劲回曰:“大司徒只管坐镇,陷阵有我!自当戮首就饮,沙场之上,恰如君同至,不过死耳!”
面目一新:好!如一招所言,果是气势磅薄!
面面俱青:一招就死设想的用语确实更好。不过,你似乎误会了我的意思,我所说的“显得更能拉近与在场各将领间的距离,以激起众人同仇敌忾之心。”要激起斗志的对象并非在场将领,而是周围更多的普通将士。须知临阵之际激励全军士气乃必做之事。同时也和后文的“将士闻之,一齐奋臂高呼,声震云天”相应。谁有更好的意见欢迎提出。
一招就死:这个……其实大团体的士气这东西不是靠说话来鼓舞的,你看那些文学作品某某说一通话就惹得全军士气大涨,嘿嘿,那个是晃点你的。士气这个东西只和气氛有关,大家都发疯,我就发疯,就这么回事,所以何安平只要和主要将领说说话就可以了。像是军队这种情况,大将吼一声,周围人应和一下,很容易就一层层把这个动作带出去了,普通小兵是不思考的,呵呵。
江南:其实真正优秀的战场演说,更需要士兵们的思考。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认为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东西:自由、忠诚、荣誉、国家……优秀的指挥官必然十分善于将这些东西与战斗的成败,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激发人们的狂热。这就是为什么,经常一句“为了伟大的祖国,前进!”就会有无数战士前仆后继向前冲锋的原因。“谁给我冲上去,我赏他XXXX!”是绝对很难产生这样的效果的。
面目一新:有一点我是不太明了的,军队中如果没有扩音设备,那种现场鼓动的演说,千军万马中众将士是如何听到的?能听清的大约不过周围数百人而已。估计也是如一招所说,只能是周围人应和一下,然后一层层把这个动作带出去了,至于为什么群情激昂,那些士兵又怎么会知?
八面靈瓏:哎呀……。群眾是盲從的啊!參與開會的將領們,就是那隻領頭的羊啊!
江南:炎汉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将西边的军队调的东边去。其实海都的战略态势十分不好,四处树敌(前文有述),所以海都如果不利用现在的时间速攻炎汉,肯定有人很乐意在海都的背后捅上一刀。时间,关键是时间。火炮什么的并不重要。苍岭能在炎汉主力赶回安汉前撑住了,胜利必然属于炎汉。来他个追亡逐北千余里,克撒马尔罕以还。
日月无光:我以为蒙古时代的“炮”和后来明清时期的大炮是不能比的。在战场上对于敌人的影响应该不大。当时好象蒙古人主要是用它来攻城,没听说过在野战的时候用炮的。
面面俱青:苍岭已经要塞化,相当于依山而建的只有一个方向有城墙的城塞,而海都军为求在西线一战而定并迅速回师东线,大部为骑兵,不利于攻打有重兵防守的苍岭山堡,故在小房的“提点”下,海都会想到用炮。其实野战用炮也是可以的,只是蒙古人作战讲究机动灵活。换了宋军的话,出征都带重武器,例如霹雳车、床弩什么的。
一招就死:嗯,宋军出战,很有特色的一点就是抢先跑到对方行军路线之前开始建筑要塞,结果每次都是守城战。据说日本的真田流就是如此,hohoo
江南:怪不得宋军总打败仗。进攻方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防守方无论怎么折腾都是进攻方的板上之肉,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事实上,据统计几千年的战争中所进行的战役战斗,进攻方的胜率超过七成。损失也小得多。
面露欧哦:进攻方得利其实是由于在不利的条件下,就不会主动攻击了。宋兵在野战不如对方的条件下,这样做,也是合适的战术。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