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如吉想想,脸色严峻,探讨道:“那么,上次海都进击苍岭关,为什么放弃呢?”
独隆翰道:“苍岭关的价值哪里可比德里城!我朝的坚守能力,说实话也在贵国之上,海都觉得胜利无望,自然放弃。但是现在,他觉得攻陷德里有把握、占领恒河粮仓大有意义,怎不倾力而为!我料他不但不会退缩,还会增兵!”
郝如吉点头,屏去心腹,只留下独隆翰一人,请独隆翰坐下,再按着独隆翰的肩头说道:“说得有理!这样说来……兄弟,我们是一家人,大哥要跟你说点心里话,你可千万不要泄露!”
独隆翰点头。于是,郝如吉谨慎说道:“你觉得,我将领地治理得怎样?”
独隆翰道:“甚好。”
郝如吉又问:“那么,我国的朝廷却是怎样一番情景?”
独隆翰道:“萎靡不振。”
郝如吉叹道:“可是,听说你们汉人将背叛君主的人,都叫做乱臣贼子,是吗?”
炎汉国人在外通称汉人,独隆翰虽是北地人,亦视自己与汉人无区别,便道:“不是。诸如华夏史上有个秦朝,国君暴戾,臣民便把秦朝推翻了,汉高祖建立了汉朝。远古还有夏朝、商朝,都是因为国君不仁,天下不堪暴戾而推翻之。”
郝如吉道:“哦!倒是我忘了。其实秦汉的事,我也听兄弟讲过。夏朝、周朝,倒是第一次听说……那么,兄弟啊,我有意独立建国,舍弃德里,定都占蒲儿,你觉得怎样?当然,贵军主将乌大都督,我十分敬仰,希望他能一起到这里来。泰屯国王我也会写信邀请,檀尤腊加也跟我有交情。一旦举事,一定会成功的!在我的统治下,国家一定能保全,人民一定能安生!”
独隆翰沉吟良久,答道:“大将军想要保国安民,我想是好事。但是如今的时机,我不觉得恰当。舍弃德里绝不是好办法!德里一失,震动远近,有可能一溃千里,尽丧国土!虽然大将军有很强的能力,也很得民心,可是行事总还是稳妥为妙。我愿与大将军歃血为盟,将来助你举事——但是,绝不是在今时!”独隆翰敢于这样决策,只因现在情况特殊,无法禀报国君作主,而若不与郝如吉巩固关系,只怕郝如吉会疑心独隆翰与自己不同心,故此,以姻亲身份加上歃血为盟,郝如吉该当相信自己是为大局考虑所以才阻止他。至于炎汉将来要不要帮郝如吉夺位,一来,赵矜跟郝如吉现在可说也有亲戚关系——尽管很疏,毕竟维尤伊与独隆翰只是族亲关系;二来,炎汉急需盟友,郝如吉肯定是比肯克巴特要强,如果是肯克巴特的话,恐怕只会拉炎汉的后腿;三来,就算炎汉不帮郝如吉,郝如吉一样能夺位,那么何不顺水推舟?
郝如吉大喜道:“那样甚好!兄弟勇猛过人,又有见识,我听你的!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办?”
独隆翰道:“应该尽快击溃联军,使其元气大伤,短期之内难以再进攻。然后我军迅速北上,解德里之围。先使海都退去,保全国家,改朝的大事稍后再慎重进行。那时,大将军有击退强敌的丰功伟绩,百姓定会更加拥戴!”
于是,郝如吉与独隆翰歃血为盟,按汉礼宰了白马祭天。从此独隆翰呼唤郝如吉为兄,不再称呼“大将军”,郝如吉十分欢喜。
(待续119回)
版本:7.0、7.1
日期:2005-04-16、2006-01-06
作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OICQ群:4916828
本节读者回应:(于“风雪山头”)
魂魄毅兮为鬼雄:独隆翰要成为别国的国戚,怎么着也要支吾皇帝一声,不然御使大人(有这职务么……)不参一本才怪。
面面小卒:首先,是“御史”不是“御使”,在中国历代不但确有这职位,而是非常重要。御史队伍相当于检察官+智囊团,汉朝时御史们的头头——“御史大夫”一度位居三公之首。其次,独隆翰远在万里之外,要是还顾着什么向皇帝支吾,岂不错失良机?中国的传统,凡是利军利国的大事,外将可以自己作主的。
小刀:独隆翰处理与郝如吉的关系真是手腕老道,合情合理,将来定是了不起的人!
沧海基石:独隆翰的确是个吕蒙式的人物,即有武力,又有战略眼光和政治头脑,多锻炼锻炼炎汗就多了一个帅才啊!只是如此人物还希望不改兄笔下留情,不要象吕蒙那样下场啊!楼上的意见提的也很在理啊,临阵收妻可是死罪,就算没有法律的约束,似乎还有军队和朝廷的组织纪律吧!更何况还是和外国的重要人物通婚,要是心怀叵测的外国敌对势力暗中对重要将领使“美人计”策反呢?看来是作者的疏漏吧……
面不改色:不是疏漏,而是不需要在文中注解。真正有见识的人物,是“苟有利于社稷,便可为之”的,哪里顾得到避那么多嫌疑!很多政治上敏感的事情是见仁见智的,婆婆妈妈、为避嫌疑而不敢行动的话,可不是象独隆翰这般磊落汉子的行为。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