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我的传奇二战> 简论北洋军编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简论北洋军编制(1 / 2)

 一丶编制

进入民国后,编制上一如北洋旧制,只是在1912年9月15日,将新式陆军的镇、协、标、营、队、排、棚的名称改作师、旅、团、营、连、排、班,将原有的“左、中、右”、“前、后、左、右”等一律改作“一、二、三、四”等。更新最快去眼快

此一编制的诞生,是中国陆军史上开天辟地的军制革命,尽管它基本上是仿照德日等国陆军的编制结构,还算不上原创,但毕竟是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中国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就基于此,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随后公布的《陆军平时编制条例》,对基本战略单位——师一级的编制进行了调整。陆军师下辖两个步兵旅、骑兵、炮兵各一团,工程兵、辎重兵各一营。其中步兵旅每旅下辖两个团;每团辖3个步兵营和1个机枪连;每营辖4个步兵连。

骑兵团分为甲乙两种,甲种团由4个骑兵连组成,乙种团由3个骑兵连组成,使驻地的情形而定;炮兵团下辖两个野战炮营,一个山炮营。

(1)师

进入民国后的1912年,随着部队名称的改变,北洋六镇、20镇、23镇等8个镇改成了8个师,番号不变。又增建19、27、28师,北洋军实力达到11个师。

1913年,建7、8两个师,达13个师。

1914年,建第10师,为14个师。

1915年,裁23师,又减至13个师。

1916年,建11、12、13师,又增至16个师。

(2)混成旅

混成旅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大量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编制。因没有法定编制的制约,混成旅的编成也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旅下辖有步兵2至3个团,骑兵1个连至1个营,炮兵1个连至1个营,工兵、辎重兵1个连。编制小一些的有三千兵马,多的则逾万人,如著名的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俨然一个陆军师的规模。从兵种组成上可以看出,混成旅具备战斗、战斗支持和战斗勤务支持全方面功能,可以独立承担作战任务。在袁世凯时期共出现17个。分别是:

第1混成旅

前身是驻山东的5师10旅,1913年11月扩编成第1混成旅,驻地:山东济宁。

第2混成旅

1913年9月成旅,驻地:湖北武汉。

第3混成旅

前后共编成三次:

1914年8月,以驻河南第6师12旅扩编而成,同年10月,扩编为第7师。旅长:张敬尧。

②1914年又以彰德招募的湖北省防团改编为第3混成旅,驻地湖北,不久即扩编为14师。旅长:卢金山。

③1915年12月,以江西省防团改编为第3混成旅,驻地江西信丰。民国13年12月与赣东之第2团合编为江西第1师。历任旅长:黄振魁/陈光魁/唐福山。

第4混成旅

1914年(民国3年)8月,以驻湖南长沙、岳州之20师39旅扩编而成,民国4年3月随陈宦进驻四川,民国5年,陈宦离川,该旅在宜昌遣散。旅长:伍祥桢。

[转自铁血社区:bbs./]

第5混成旅

1914年(民国3年)8月,以冯国璋率至南京之直隶第1混成旅改编为第5混成旅,驻军淮安。

第6混成旅

1914年8月,以驻湖北第2师补充旅改编为第6混成旅,民国7年1月,扩编为18师。

第7混成旅

1914年(民国3年)8月,以驻京师北苑第一路备补营改编为第7混成旅,移驻河南,民国11年,扩编为14师。

第8混成旅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