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人冯应京的《月令广义》“二月令”条“桃李春”中有如下记述。
宋真宗朝,日本国人滕木吉朝献,诗云:
君问吾风俗,吾风俗最淳。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玉瓮藏新酒,金刀剖细鳞。
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这首诗的背景有争议,有人说是宋朝的事,有人说是明朝的事,还有人说是越南的使臣而不是日本使臣……总之很乱,这里节选自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秘书长副教授贾蕙萱写的《中国的日本民俗研究》一文,莫要为这个较真。)
抛开这首诗的背景与意义不谈,单论它的描述,应该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相去不远。
第一句属于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暂且不论,不过能很好地引起别人的兴趣。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起码这一点被很好的保留下来。
日本正坐的姿势,双膝跪席,臀压后脚跟,完全是秦汉时期的古礼。
平野仁介在上学通勤的路上,已经不止一次见到身穿和服木屐迤逦而行的丽人,若不是怕被人当成变态,他还真想凑近了看看,看和服与唐代仕女服究竟有何异同之处。
在高速行驶的电车上,电线杆和高压铁塔被甩在身后,时常看到远处樱树掩映之间露出神社大殿的一角,气势恢宏的斗拱与梁架,建筑风格与他熟悉的大唐完全是一脉相承,只是限于国力,面积和体积没办法造得像大唐宫殿那般庞大。
玉瓮藏新酒,金刀剖细鳞,这里说的是日本清酒,同样是由中国黄酒针对日本口味加以改良而来,若不是仁介尚未成年,真想买一瓶喝来尝尝。不过他还很是很守规矩的,既然现代社会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喝酒,那一定是有科学道理的,若是连自己的欲望都不能压制,他也就白活这么多年了。
最后一句的“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很可能指的是艳若桃李的樱花。
樱花早在唐朝时就已经遍种在长安富贵人家的庭院里。二三月,也即是公历三四月的现在,正值樱花漫舞之时,一阵轻风掠过,花瓣便如同落雪般飘下,树下笑靥如花的和服女子,更是赏心悦目的存在。
每年的3月15号至4月15号,是日本的樱花节。樱花的花期很短,有“樱花七日”之说,正是因为花期短而种植数量极多,一到这个时节,樱花的花瓣甚至能够浮满河面。大学生和商社职员有时候还会自发组织起来去上野公园的樱花大道彻夜赏樱,用欢乐与喧嚣冲淡落樱带来的哀愁。
这,便是现今世界的唐风最盛之地么?
仁介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浑然不知浓妆大婶给他暗下了绊子。
下了电车,走在最后一段路上,他挥去了遐想,将思绪拉回至现实,思考着应该首先提升哪门学科的成绩,果然是数学吗?然而数学也是难度最大的,倒不如先突破英语?
正当他想得入神时,伴随着一支尖锐的刹车声,一只巴掌重重地拍在他的肩头。
“哟!阿仁,今天你的脸格外迟钝啊,看起来真让人安心!”
早川隆志骑着一辆山地车,头上戴着棒球帽,几缕的金发从帽檐下胡乱探出来,他单脚撑在地上,把车停在了仁介旁边。
“你才是,一大早就精神得像个笨蛋啊!”仁介反唇相讥。
“哈哈!要不要我载你一截?”隆志拍了拍山地车的后衣架。
“请容我拒绝。”
先不说禁止骑自行车双载的法律法规,仁介更怕的是被早川由纪趁机找茬,她可比警察麻烦多了。
“哈哈!真是的,不要像个老头子一样无趣啊!人生就是要冒险才对!”隆志也下了车,推着自行车与仁介并排向前走。
那不是冒险,是犯法吧!
“说起来,你家离学校挺远?”仁介看着自行车的变速轴问道,心中琢磨着这玩意儿是什么原理,简直是可以媲美木牛流马的奇迹啊。
“倒是不太远,我骑车是为了能多睡一会儿。”隆志摘下棒球帽,捋了捋头发,满头金发在学生组成的人潮中格外醒目,吸引了很多女生的目光,冲着他指指点点,毕竟他长得很美型,又有一种西部牛仔式的散漫而洒脱的气质。如果他参加足球社、篮球社等运动系社团驰骋赛场,肯定能赢得许多女生的尖叫吧。
相比之下,仁介就显得有些大众脸了。不过同为平野家的孩子,妹妹爱花就长得不错,活力十足,学习也很好,处处都强于他这个长男。
他们闲聊了一些无意义的话题,仁介觉得有些奇怪,按照隆志的性格,为什么没有问起他昨天先行逃跑的事?而且看隆志这样子,也根本没有打算提起。
“对了,昨天土井老师给你们家打电话了吗?”仁介问。
“打电话?”隆志想了想,“没有啊。给你家打了?”
完蛋了,大概是被老师盯上了吧……这种感觉可不好。
“是啊。”
“那还真是辛苦呢。”隆志同情地说。
二人走到学校门口,远远就看见早川由纪单手握着竹刀,板着脸站在学校门口,用鹰隼般的眼睛逐一扫视着进入学校的学生,生活指导老师田中佝偻着身体站在一旁,向到校的老师们打着招呼。
仁介低头看了看领带,确认今天的着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你姐姐每天到校都这么早?”他问道。
“可不是嘛,她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先跑到门外做一套广播操,然后吃早饭,吃完早饭就到校参加社团的晨练,晨练结束以后就来履行风纪委员长的工作。”隆志说道。
“也挺辛苦的,倒是颇有武者之风啊。”仁介点头。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