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府第,禁声禁乐。然而此时的总督府内,却并不安静。
“啪!”的一声重击硬木的声响,将在庭院内觅食的几只雀儿惊得飞走,跟着便是声撕力竭的吼声从大厅传出——“朝廷不发援军,你要我怎么办?我不是给了你三千人?你还要练什么新兵?新兵!新兵!堂堂大明士兵都已经不是倭寇对手了,你召来新兵顶什么事?还呈什么练兵计划?”
随着怒吼声,“呼啦”一声从大厅内扔出一大叠被扯碎的纸张,被微风一吹,纸屑在庭院内四处飘舞起来。
大厅内,一人坐在主位上,怒目圆睁,一边喝斥着厅中伺立的人,一边拍着红木大桌,借此以壮声威,正是兵部侍郎浙直总督胡宗宪。厅下恭身听骂的,便是他的直系属下宁绍台参将戚继光。
直等到胡宗宪怒气稍息,骂声稍敛,戚继光才娓娓道来:“总督大人,末将有一事不明,请大人指点。倭寇犯我浙边,已逾十余年,屡驱逐而不止者,不知何故?”
胡宗宪道:“别说你不知道了,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矮子就是杀不绝赶不尽。”
戚继光接着道:“又据报,此次倭寇犯境,其人数为——六十七人!”
“啪!”的一声,胡宗宪手中的茶杯在青砖地板上摔了个粉碎。“六十……七人?侵我浙江十余县,杀人五千余众,是……六十七人?”
“末将仔细调查,绝无半点虚假!”
胡宗宪只觉得背后冷汗直冒,“六十七人而已,为什么可以如入无人之境?”
戚继光答道:“总督有所不知,各地官员皆通过暗中减少戍卒人数的办法从中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各地驻守士兵数远远达不到上报的数目。另据属下查知,各地兵士武装,皆是二十余年前下发的。”
胡宗宪再次失声:“什么?每年拨下去的武装银两,难道都被地方官员拿去了不成!”
戚继光道:“此事非属下职责所在,属下不知。”
胡宗宪一时只觉周身无力,摇摇头,挥手让戚继光继续说下去。
“由于倭蔻犯境多年,兵士与将官均心生怯意,倭寇一来,皆望风而逃。大人调拨给属下的三千兵士,经属下训练之后,依然毫无战心。勉力与倭寇一战,将士不听指挥,自乱阵脚,一触即溃。”
“难道堂堂大明朝,连六十七名倭寇都对付不了?任其烧杀虏掠而去?”
戚继光单膝跪地,双拳一抱:“恳请大人赐属下募兵符,准属下招募新兵!”
胡宗宪叹道:“绕来绕去,你又回到老话来了,也罢,朝廷不发援军,就让你姑且一试吧。若新兵也无能为,你又如何?”
“甘当军法处置!”
“好!戚参将胆气可嘉,若抗倭有成,本官必报上朝廷。封侯立相,前途无量啊!”
戚继光抱拳一拜,长身而起,朗声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PS: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始祖戚祥因避元末战乱居安徽昌义乡(定远),后随朱元璋起兵,战死于云南。明廷为追念戚祥开国之功,授其子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祥子斌,斌子圭,圭子谏,谏子宣,宣继子景通,景通子继光,历6世160余载均籍居蓬莱。
自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始,日本的一些亡命军人、失意政客,以及一些中国的海盗,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大事抢掠,并日渐猖獗,为祸居然长达二十余年,是为倭寇。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升任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事宜。
两年后,戚继光被调到浙江任江都司佥书。
次年(1557年),戚继光任宁绍台参将。
六十七倭寇入侵事件,据载确有其事,不过是发生在戚继光调任浙江之前,笔者借来一用而已。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