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风火临眉> “加价流程图”尽现药品流通黑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加价流程图”尽现药品流通黑幕(1 / 1)



news.longhoo.net2004-7-129:00:53推荐本稿短信订阅

【龙虎网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一瓶阿司匹林,药店售价悬殊6倍》,快报的这篇报道引发了读者对混乱药价的强烈质疑。一瓶“阿司匹林”6.2元能买到,1块钱也能买到,这药的成本究竟是多少?中间有多少惊人的暴利?政府的最高限价“6.2元”是怎么定出来的?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了药品流通领域惊人的加价黑幕。一瓶药最终到达患者手上后,它把太多不合理的费用一并压到了患者身上。“什么都能有,就是不能有病”,这句话的背后是人们面对高昂药价的无奈。快报今日开通讨论热线025-84783616(下午2:00~5:00),欢迎您的参与。

“阿司匹林”出厂价8毛钱

“别看有的药店卖4块多,有的药店卖6块多,可是我们厂家却一点都没得赚……”南京白敬宇制药厂制剂部的林经理抱怨说。

当记者问他“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出厂价时,他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公司价0.85元,现款现货价0.80元。”记者当即诧异,怎么这么低的出厂价到了患者手中转眼就翻了六七倍,林经理说:“卖多少那都是药店和医院的事情,我们管不了。(批销)公司、药店、医院都在压我们的价,反正企业是无利可图的,这种小药根本不赚钱,可是机器又不能停着,毕竟还有这么多工人要吃饭……”

另一家生产企业南京恒生制药厂销售部人士也同样表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出厂价是“一块钱左右”。

成本翻10倍定价很普遍

像这种“低出身、高售价”的药品,“阿司匹林”是不是特例呢?不待询问,接受采访的厂家人士已主动告诉记者:“不值得奇怪,这是很正常的普遍现象。”根据业内人士的介绍,以及记者两日来收到的热线传真和电子邮件显示,和“阿司匹林”一样“价格涨水”的药简直太多了,有的甚至比它更严重!

浙江某厂“环丙沙星”,出厂价一般是3元-3.5元,市场零售价一般是16元,“涨水”5倍左右;

重庆某厂“先锋”,批发价1.5元左右,市场零售价最高20多元,至少“涨水”12倍;

广州某厂抗生素“头孢他叮”,出厂价每克6元,零售价80多元,涨水近15倍……

一位署名为“njghy”的读者自称已在药厂工作了6年多,这位读者在给记者发来的电子邮件中说,药品按照成本翻个5-10倍再定价是正常的,有的甚至达20多倍,尤其是新药。

“加价流程图”揭开黑幕

药价“步步高”的过程是怎样实现的?钱让谁赚去了?记者根据从各方面采访获知的情况,拟就了以下这个“流程图”,该图可直观地反映出药品加价过程:

1、市场零售环节:

相应地,药价的通常组成即为:

药品生产成本、临床试用成本+申报费+广告费+推销推广费+医药批销商按比率加价+中间商按比率加价+药店店员回扣

2、医院销售环节:

相应地,药价地通常组成即为:

药品生产成本、临床试用成本+申报费+广告费+推销推广费+医院药事委员会攻关费+医院加价+医生回扣上述流程图或许未必全面,但基本反映了当前药品在流通领域销售过程,以及药价逐步“浮肿”的原因。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金陵大药房等连锁药店的营业员说“药品全是由公司统一配送的”;一些小药店说“药品是从医药公司批来的”……光就医院外的流通渠道而言,其中就至少关系到药厂、医药公司、药店等多个环节。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三甲医院主任医生告诉记者,药价虚高,各个环节都有份,各个环节都拿一块,最后就反映到了患者的负担上。“只有患者是弱者,他们不但对一种药品价格的高低毫无决定权,而且对是否选用该药品甚至也毫无选择权。”

这位主任医生说,一种补血药品的出厂价只有1.2元左右,经过各个环节层层加价后,到患者手中竟然将近15元,逼近国家的最高限价。“在这过程中,大型批发企业、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医院或零售药店,都必然要狠狠地挖上一勺子。当然,有时候也包括医生,他们要拿回扣。”

网名“中国南京532”的读者则发来邮件说:“都说医院医生开药拿回扣,又有谁知道药店的店员在卖药的时候也可拿回扣,一盒普通的感冒药零售价15元,店员可拿2元……”

“雁过拔毛”谁是最大赢家

通过层层加价,药品的平均利润率究竟有多少?在上述各环节中,瓜分到最后谁是最大的赢家?

在此不妨还是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该药的出厂价为0.80元,药店的售价最高达到6.2元,而南京市物价局给记者提供了该药的招标价格是2元(零售限价),这意味着,参加药品招标的医院直接从厂家进货,其进货价格低于2元。最高售价与之相比多出的4块多钱全部被流通领域“吃”了。

再如某抗生素(注射液)批发价30.50元,零售价35.07元。而医院从制药厂直接进货,实际供应价仅为3.5元。这中间相当于实际供应价9倍的利润在流通领域被“流通”掉了。

据知情人透露,某市医药公司为推销上述的某抗生素,给医院的折扣率为18%。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医院从医药公司进药,得到18%的折扣,其余绝大部分利润留在医药公司和零售药店等流通企业;药厂和医药公司还通过给医院和医生高额回扣、行贿等手段,使一部分“好处”转移到医院和医生手中。如果医院直接从药厂进药,虚高定价的好处大部分被医院得了。一般来说,进口药、合资药和国内药厂生产畅销新药,给医院的折扣率均在20%左右。

药品加价率名存实亡

出厂之后药价形同脱缰的野马,难道就没人管吗?非也。记者从南京市物价局获悉,国家对药品销售利润率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化学药品一类新药最高为不超过35%,普通仿制药品为不超过8%;批发企业加价率(进销差率)为最高不超过20%,零售企业加价率(批零差率)最高为不超过15%。

然而,对照实际情况可以发现,这些规定其实早就名存实亡。除了集中招标采购外,绝大多数药品的加价率远远超过规定,主管部门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目前市场上的药品有成千上万个品种(规格),一个个查得过来吗?

政府定价为何这么高

凡是列入政府定价管理的药品,患者都知道有个“最高零售价”。这个最高零售价就是由国家发改委、省市级物价局等主管部门确定的,药品的实际销售价格可以低于,但是不能高于最高零售价。那么,这个最高零售价是怎么确定出来的呢?

出厂价0.80元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而限定的最高零售价高达6.20元;长春产青霉素钾片平价药店仅售1.90元,而国家核定最高零售价每盒(12片)16.10元;上海产怡那林(依那普利)在平价药店仅售12.80元,而核定零售价每盒(16片)42.50元;某种栓剂的出厂价为1.80元,该药国家最高核定零售价为15.80元……

这样的“最高零售价”是不是和成本相差太多了?既然1块钱的“阿司匹林”有钱赚,为什么还要制定6.2这么高的“最高零售价”呢?把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定得这么高,是不是给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层层加价提供了可能与方便?

对此,物价部门的有关人士解释说,药品定价依据与企业的研发费用、生产成本密切相关,同时也要考虑适当的利润。然而,业内人士透露,很多药厂都把制造成本、广告费用和销售费用大幅度虚列、抬高,由于药品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技术性较强,政府物价部门很难确切掌握各类药品的真实费用,对药品的报批价格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使得药厂虚假的成本报价顺利“瞒过”物价监管部门,成本几元一盒的感冒药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被定为零售价几十元。

如何打破药价暴利

有人提出,打破现行的医药流通体制,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开设平价药房是对付药价暴利的有效方法,那么,这些举措现在能否行得通呢?现行药价暴利的坚冰如何才能被彻底消融,您有哪些好的观点和建议?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