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时空中华之商业佣兵传> 第十七章 阵地防御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阵地防御战(1 / 1)



为了在这么长的后勤线上保证运输的及时和安全,朝鲜人民军第三师的两个旅,第四师的三个旅如今已经完全转变成为后勤部队,利用原我们朝鲜劳动军第一师的千余辆运输卡车,大量的骡马,和我们直升机运输大队一起形成了庞大的运输群。根据战场上的统计,我们参战人员为两万一千余人,目前负责后勤以及后勤线保卫的人员已经到了两万七千,超过了1:1的比例,使得战场上的后勤保障至今没有停顿过。后勤方面由我部第一师后勤团即直升机大队总队长潘尚平以及朝方第四师师长金项生领导,双方共同组成后勤纵队。全权指挥后方补给以及保卫工作。

另外由我方第一师师长和朝鲜人民军第三师师长共同指挥前方攻击纵队。由于敌人现在开始对釜山进行增援,使得弹丸点大的地方驻扎了大量的部队,我方主动放弃攻击釜山的行动在大丘一线防御转进。脱离大部队和美军的接触,轮番上前实施突袭,或击溃,或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开战以来成绩显著。

1950年7月25日,也就是我们迎接中国内地代表团的当天,美国和南朝鲜的军队此时正迅速接近大邱西面的洛东江防线。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决定,若要保住朝鲜境内的一个据点,就必需停止撤退,他此时仍然认为我们会继续攻击釜山,即使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不过目前的状况,对于美军战线的展开是不利的,面对朝鲜方面超乎想象的远程火炮威力,在狭小的纵身内部署如此多的兵力无疑是危险的。所以只有主动出击占领新的据点。

针对敌人此次几乎是倾巢出动的攻击战役,我方联合指挥部制定了一个针对整个南朝鲜的部队的包围战役——该战略跟朝鲜部队所采用的局部战术规模的战场行动一样,左路的包围圈由我第一师的三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一个坦克团以及欧洲派遣大队、一个高平两用机枪大队组成。他们沿着日本海的那条东海岸公路来实施;右边则是第一师剩余的部队,包括三个步兵团,两派炮兵团,一个坦克团,一个高平两用机枪分队和攻击直升机中队组成,非洲派遣答对配合。他们沿着黄海海岸,左右两路的最终目标是敌人进攻部队的补给和后方防守。

中线是其余朝鲜人民军第三第四师加起来的全部人员,包括三个步兵旅,一个坦克旅,一个炮兵旅和原第三师装备的高射机枪团,都是重新整编的满员部队。

中线的任务是牵制和吸引美韩的主力部队,配合侧翼的包抄作战。整个战役与1905年阿尔副雷德-冯-施利芬伯爵指定的征服法国的著名德国计划不同,联合指挥部的战略不是用大兵力压向侧翼,以绝对优势兵力推到敌人后方。而恰恰相反:联合指挥部的战略实际上是围绕敌人缓缓推进,而不是围住他们大兵压上,实际上,我们的总兵力和对手有很大的差距,两翼在兵力部署上相对薄弱,即使成功突进到敌人后方,也是要避免正面的冲突。不动声色地,试图在空虚无防或者放手薄弱的地方寻求突破。以中路优势兵力吸引敌方主力,两翼司机奇袭对手的空虚之处。

首先担任正面进攻的韩国第三师,他戏剧性地成为了我们此次正面诱敌战略一个非常合适的配角。当时我们正在考虑是否分出一部分兵力向前推进,再接触等人之后撤退出来。没想到侦察飞机发来了信号,发现韩国大约一个师的兵力沿公路、铁路稳步向这里推进。消息发回来的时候,我正忙得不可开交。情况还没有完全明了,我一个远程指挥官并不能轻易下决定。我发了一通电报,,告诉前线的第一师师长,让他全权指挥战斗。务必尽量削弱我后方的敌人特别是美军。

1950年7月26日清晨,韩国先锋部队于我正面接触,清一色的美军装备的南韩师团,大部分士兵没有战斗经验甚至是缺乏必要的训练。而且指挥官员中间也没有军事方面的人才。实际战斗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大起大落的,要嘛全线突袭,要嘛全线撤退。战争对于他们来说还只是中世纪骑士之间的对决一般生硬,缺乏灵活有效的战术演变。

首先于敌接触的是负责第三号阵地一个连,由于部队是两个师的攻击兵力组合而成,所以所有部队的番号都有所改变。这个被命名为步兵第三旅二团二营一连的部队,装备了三门反坦克火箭炮,大量反坦克手雷、十二挺轻机枪,八挺重机枪,掷弹筒若干,还有小型野战迫击炮2门,其余的都是携带手雷弹和半自动步枪。这一个连的武器装备是其他朝鲜一个团的装备总和,韩国虽然依靠美军的帮助在武器方面略优于朝鲜,但是也没有这般夸张。

韩国先遣的是一个轻装团,他们在距离阵地一千三百米的左右的时候遭受到迫击炮的袭击。指挥官立即按照培训时的规定,命令部队分散推进。一个原本相对具有兵力优势的先遣部队,就这样将队伍分散到了我军三个连的防守区域内。此时,指挥部发来了消息,威力避免过多的火力点过早的暴露,决定由所有狙击手参加战斗,前线其余的部队注意隐蔽和防守。

狙击手在大兵团作战当中担任着刺刀的作用,专门寻找对方的软肋毫不犹豫的刺下去。每个迎属狙击小队在接到命令之后,纷纷离开自己的防线,前往接敌的三个阵地进行清除战斗。

一开始韩国士兵只是听到了千米外迫击炮的声音,许多士兵开始按照指令弓起身子向前推进,他们的任务是试探前方阵地的火力配备。这个步骤不可谓不对,只是一般情况之下起码需要一些有战斗经验的士兵担任,向韩国第三师这样运用新丁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纯粹是自杀,先遣队此刻已经注定要变成敢死队。

五分钟后所有前线待命的狙击小组各就各位。眼前的正是最佳的射击距离。不需要等待,前线指挥直接命令个狙击小组瞄准正前方的敌人,进行射击。

为了不暴露,大部分狙击手都用上了消音器,只有一些我方的伪装阵地上的狙击手才大胆社稷。他们更是在重火力的支援下正大光明地对敌人进行压制,以此减缓他们的推进速度。让狙击手有更多的反应时间。

韩国士兵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接着一个闷声倒下,一个以这样的方式牺牲自然比中枪之后声嘶力竭要来的轻松许多,但是十个、一百个、甚至更多的人用同样安静的方式倒下,这不禁让周围仍然还活着继续前进的战士从心底深处开始胆寒。所有人尽量压低自己的身体,要不是需要一定的速度,他们甚至要用匍匐前进来抵抗无声无息的武器。一个先遣团每前进一百多米就要丢下一百个左右士兵的尸体,绝大多数都是无声息地倒下的。,同时侧面地方“主要阵地”上的重机枪有效地压制了他们的推进速度。韩国士兵现在心理非常矛盾,当重机枪的声音再他们耳边不断响起的时候,他们考虑尽快的冲锋,但是却办不到。当诡异的透明攻击夺去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时候,大多数人想到了逃跑,但是他们看到那些转身将自己的背部充分暴露的人的下场之后,他们又开始犹豫要不要逃命。

不过老天注定只选取少数人作为幸运者活下来。一个团的士兵,只前进了差不多三百米,其结果就变成了仅仅只有数十个韩国士兵不顾一切的转身逃跑。当时人民军前线已经下达了停止开火的命令,检查武器装备,清点物资弹药。清点人数,加固战壕……

大约一个多小时之后,残余的韩国士兵非常配合地带着大部队前来。接到韩国主力部队进攻的消息之后首先发言的是在防线12公里外的炮兵阵地,第三师,第四师的炮兵部队所装备的火炮是我们换装后以及从苏联购买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苏联大口径榴弹炮,射程最大值是24公里,威力大准确度偏低。第二层是我们八十年代自行研制的加侬榴弹炮系列,后来统一称为榴弹炮,不仅在射程上比目前苏制的火炮高出许多,准确度上,更是无与伦比。

当韩军大约两个师的兵力推进到阵地前方大约五公里的距离休整时,我军下达了炮击的命令。刹那间整个韩军方阵上暴出无数朵鲜红的礼花。根据高空无人侦察机的准确定位,所有炮弹均落在了敌人的头上。纵使韩军指挥人员紧急命令部队迅速散开,部队的伤亡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两个韩国师的总兵力是14000左右,战后统计结果表明,光是在第一轮火炮轰炸中阵亡的人数就达到了两千七百多人。这个数字也表明了韩军指挥人员对于现代战争的运作极为生疏。基本上还处在密集冲锋,人多势重的战争理论层。

遭到突然的火炮打击之后,韩国军队迅速向前推进,意图尽快走出火炮射程。在一般的情况下,遭到中远程火炮袭击能够迅速脱离的机会已经很小了。而且在火炮之后还有火箭炮的攻击,运气不好的话,在真正进入阵地前,着手进行阵地攻坚战的时候,整个部队的大部分有生力量不是被消灭,就是被打散。在战场上整顿部队,不仅需要指挥人员高超的指挥能力,而且还需要对方的“配合”,显然韩军目前两项都不具备。

在遭到我军第二轮火箭炮轰击之后,整个部队的编制已经彻底被打散。士兵们不再继续前进。而是撒开双脚死命逃跑。主力部队的第一次交战就这样被朝鲜人民军轻易夺得。

敌人撤退之后,指挥部立刻要求炮兵部队迅速转移阵地,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战术要求。没过多久,他的重要性就被体现了出来——对方的炮火迅速的落到刚才的炮兵阵地周围。

防守部队运用灵活的战场调度,以完胜的形式取得了现阶段的胜利。不过,他们自己心里明白,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没过多久,敌人又开始反扑了。打仗的经验不光是在书上能够学到,在战场上同样能够受到教育,——血的教训。韩国军队调整了步伐,重新集结了部队,并向美军发出了遭遇敌人大部队的消息。先是发射了火箭炮以及榴弹炮袭击了我们刚才的炮兵阵地。大约十分种之后,我们的前沿阵地也遭受了一次炮火的洗礼。

由于这一阵子接连不断的胜利让部队中的轻敌情绪开始蔓延,虽然没有愚蠢到直接去追击敌人的逃兵。但是,许多战士在遭到炮火袭击的时候都没有按照训练时的要求保持足够的警惕遭受了一定的损失。阵地纵深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幸运的是敌人没有确定阵地的具体位置,而且刚才暴露的“主力阵地”也起到了诱敌的作用。火炮没有多久就继续向前延伸,然后停止了。

经过了这次教训,许多对于部下教育不严格的士官都受到了处罚,队伍损失严重的还被降了级,前敌指挥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所有战士记住这个教训。杜绝了娇纵思想的进一步恶化。

后方的炮兵阵地重新支起火炮以及火箭炮重新向地方刚刚暴露的炮兵阵地进行覆盖。可是效果不明显,敌人的火炮也转移了。

当我方炮兵停止轰炸后敌人边出动了隆隆的坦克部队,其后方是成群的韩国士兵。他们的目标是我军处在开阔地段的一段阵地。新到的美军联络官,怀疑开阔地段后面的小高地上有我军的人员驻守。他建议韩军索性放弃全面开花的作战目标,利用重型装备重点进攻,我方的一端或者数端。

虽然斜坡顶端的确是有我军的一个连在把手,和其左近的三号阵地守卫连的装备相差无几。面对这些皮厚肉粗的坦克,他们除了有些紧张之外,无所谓害怕。手头有许多方法让这些铁家伙翻车,那还有什么可怕的。

连长压着手势,阻止战士们沉不住气,莽撞进攻,他的两只眼睛始终盯着前方的坦克。

“一排准备反坦克导弹,目标右边的三辆靠前的笨家伙,一定要保证一击即中。二排三排抽调所有机枪对跟在苯家伙后面的跟屁虫进行压制,让他们抬不起头来欣赏坦克开花表演。其他人员跟我进行随时支援。”

这个连长是第一师教导大队派驻到三师的人员,脾气好,嘴巴甜。在原来部队里就是个开心果,不过别看他嬉皮笑脸的,真到了战场上,他总是能够冷静的分析情况,并且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次他临时担任这个连的连长,连里的士兵对于教官自然是服气的,大家在他的指导之下迅速的掌握了许多新式武器的运用,并且在此前的战斗中得到了战火的考验。第三、第四师的其他许多重点队伍目前也是由第一师教导团的战士们指挥,整体作战能力都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当坦克刚准备爬坡的时候,一排的反坦克导弹终于发射了。由于反坦克导弹目前仍然是我们独家生产。在这次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是不准备公布的,但是目前我们对于美军喜欢运用的坦克开路计量还没有比使用反坦克导弹更加有效的办法,所以在责成我方教导团成员看管部件的前提下,交给担任重大攻坚任务的部队暂时使用。

如此短的距离,简直是百分百的命中,其中两辆甚至被炸上了天,看来美国佬的坦克下盘不稳啊!呵呵!导弹的威力不止是坦克遭到摧毁,连带着紧跟在坦克身后的韩国步兵也受到了不小的波及。顿时陷入了混乱,剩下两辆坦克中的一辆居然直接掉转车身逃跑了,本着节省有限资源的目的,我军并没有发射导弹,任由其离去,并且乘机利用机枪对茫然失措的敌人进行扫射,至于最后的一辆坦克,我们直接用两颗反坦克手雷送他回废铁收购战。

”好!同志们,大家继续努力,把赖在下面不肯走的跟屁虫直接送上天。”

连长发布了命令,所有战士坚决地执行起来。机枪停止了扫射,大家都用半自动步枪进行射击。几乎是一枪一个。

此处战场的胜利使得周围阵地的战士都憋足了劲,就等着敌人上来摸摸老虎屁股试试看呢!

相对于战士们的兴奋,一师长尚志兵则是有些犯愁,敌人后方的炮兵实力不明,具体位置不明。这对于以后对方大部队进攻时给我们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相反的如果能够找出敌人炮兵部队的详细位置,不动声色的将他铲除,这样,凭借我们强大的火力,我们就几乎立于不败的境地。这对于是否能够很好的完成诱敌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尚总指挥还没有吃饭啊!现在都几点了,再不去,伙食班都要‘收摊’啦!”

周旬此时走进来催他去饭,他是现在四个派遣大队唯一还有空闲的一队之副,

“唉!……”尚志兵明显是没有胃口,“周队长,现在敌人炮兵的具体方位我们还没有找出来,我们目前是依靠先进武器和优势火力来抵挡数倍甚至是十数倍于我的敌军,我们有优势同时也有弱势啊!”

周旬听他这么一说当然明白他在发什么愁,不仅轻笑了起来,“呵呵呵呵……尚总指挥原来是在为敌人的火炮部队犯愁啊!这个简单,让我们大队帮你完成如何?”

尚志兵显然不太相信周旬的话,同时也担心团长的“亲兵”出什么意外,自己不好交代。

“敌人现在集结了大量的士兵在那一边,你们几百人过去是非常危险的,这个我不能同意,还是想其他办法吧!”

“你不了解熟悉我们的战斗能力,所以不相信我说的话。这个我不怪你,不过目前的情况的确需要尽快解决对方炮兵的问题,我给你个折中的办法,你去个电报给我们团长,他的话你可要相信啊!哈哈哈……

谁也不会想到这些在战斗开始至今,整日里只是不断的进行战斗训练和对第一师的军官进行战训的“教官师公“们眼下正憋着一股邪劲,要是不发泄发泄,说不定人就要发疯了。派遣大队都有自己的专署装备,包括飞机,直升机,还有各种武器,派遣大队的战士都是佣兵团内的战斗精英,不光是入水能游(开船)平地能跑(开车)上天能飞(直升机甚至每个队还有个别队员会开飞机)而且各项战斗技能都是全团的尖子。他们拥有的现代高科技武器催化下的战斗理念,配备新式武器更能够发挥百分百的威力,虽然不能和纯粹的现代特种兵相提并论,但是在这个年代,他们就是无敌的。

“那好,就听你的,司令官同意我就不拦你。”看到周旬一副坚持到底的样子,尚志兵只好同意下来,说句实话,刚在基地训练的时候周旬还是他的教师呢,专门叫他怎么打仗的,在周旬和所有佣兵团士官面前,他始终在内心里当成是学生。虽然他现在是前敌总指挥。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