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光和三年五月初九,东海郡国治书彭湘,抵达洛阳,奉王上刘袛之命,向皇帝陛下刘宏进贡。东海王内府总管张忠与常侍张让等有旧,厚结十常侍,并述所求,张让、赵忠等俱皆应允。
三日后,彭湘应召上殿,进奉金帛锦绣、珍珠玛瑙等物,待贴有‘东海贡品’的十八坛美酒抬上大殿,文武百官顿时躁动起来,不说什么酒了,那红纸稀奇不说,就那写的龙飞凤舞‘东海贡品’四个字,一下子把一些文臣镇住了,议郎蔡邕顾不得体统,跑到酒坛前细细观看,连连赞叹:“好字!”“好字!”问了彭湘,知道是才十三岁的王世子刘羡所写,不由惊叹:“此子文笔仿若天授,老朽不如也!”后来,各式纸张、卷轴、折扇、灯笼等纸品,还有铁锅、铁锹、铁犁等用具,打开包装,都呈了上来,由彭湘一一讲解,听得百官们都惊呆了,纷纷交口称赞刘袛父子忠孝,还有的大臣竟说:白纸易做,则教化易也,教化易则天下大治近,故,此白纸是‘天降祥瑞’!东海王父子用心良苦,实忠王、嘉王也。。。。。
早听了十常侍对刘袛父子说了好话的皇帝刘宏,心里高兴,见满朝文武,不论宦官、外戚,还是士人、清流都盛赞刘袛父子,奉承恭维自己,更是愉悦。颁下旨意:“。。。。东海郡国刘袛父子,煦仁见义,有顺无迕,有忠无逆。。。。赤忱贤王,惟化之慕也。赐王刘袛‘东海嘉王’号,增邑至八千户。免其国租调、赋税三年,另每年进贡美酒百坛,各式纸笺五万张。。。。。闻其国常有盗匪流窜,朕心不宁。应所求,许自置甲兵千五。。。。。钦此。”
皇帝御旨嘉勉,一时天下俱知东海王刘袛尽忠,其子刘羡聪慧纯孝。彭湘更是时常与杨赐、王允、蔡邕等清流名士间走动,宣扬刘羡所作诗赋。几日内,贵胄名流,酒肆茶寮间满是吟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声。对少年刘羡之才,人人叹服。
刘羡仁孝,神童之名不胫而走,所作诗赋,学子士人争相抄读,洛阳一时为之纸贵!
。。。。。。。。。。。。。。。。。
自钦差到东海郡国宣旨之日起,东海王府已经张灯结彩,大宴宾客庆贺了数日,邻近的郡县,诸如琅琊相阴德,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等都来恭贺,刘羡还看到了任职下邳县丞的孙坚,个子高高大大的,挺壮实的,一脸的英武,与他随意的攀谈一会儿,好像孙坚对刘羡这个世子殿下并不感冒,吃过了饭人家就走了。没能和历史上有名的江东猛虎孙坚多接触一会,让刘羡好不失望,恨不得尾随,跟到城外旷野无人之处,一枪崩了孙坚。
好在刘羡发觉王府里,一个叫王郎王景兴的青年郎中(郎中令的属员,秩比三百石),说话引经据典的挺有才,便着意结纳,相交投契。王郎又介绍好友广陵射阳人陈琳陈孔璋,彭城人张昭张子布、张弘张敬礼兄弟二人给刘羡认识,刘羡大喜过望,对几人执礼甚恭。张昭、张弘、陈琳都二十几岁,与刘羡倒也谈得来。张昭之兄张弘外号张乌巾(就是长期戴着黑头巾),擅长篆、隶书法,对少年的刘羡能作得好赋、写得一手好字,很是钦佩,与刘羡相交最厚。几人相聚一起,谈古论今,诗赋唱和,常常到至深夜,把酒言欢,好不惬意。最后,刘羡恳求张弘加入郡王幕府,张弘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并与刘羡一起,劝说张昭。张昭初始不语,耐不住刘羡后世当过工商所所长的嘴巴,先是为国为民的大道理,接着就是标榜自己的种种发明创造都是为了强国富民。到后来,张昭还在委婉推辞,刘羡急眼了,这张昭在《三国演义》里,虽然有投降派的倾向,可也是治内政的大才啊!可不能放他走了!干脆直截了当的挑明:我刘羡是神人弟子,神人师尊有言,过得三年四年,大汉帝国有大乱发生,我刘羡身为汉室宗亲,有义务匡扶皇统,拯救亿兆庶民。。。说得涕泪横流,慷慨激昂。见张氏兄弟惊恐狐疑的表情,刘羡一狠心,从须弥壶里拿出《本草纲目》,给张昭两兄弟看,说这是神人师尊赠予的救世之书,又拿出驳壳枪、双刀展示,说这是神人师尊赠予的护体神器。看到刘羡腰插双枪,手握锋利的双刀,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张昭吓坏了,能凭空取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物品,而手中这本叫《本草纲目》的书,分明就是天书啊!听到刘羡说:汝张昭张子布,张弘张敬礼就是神人师尊指定,辅佐吾刘羡治国安天下的能臣!这气势,这威赫,哪里是出自十三岁的少年?分明是九五之尊的煌煌天威啊!是胆怯?是庆幸?是臣服?还是幸福?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好像有一个念头在张昭脑中一闪而过:快快拜殿下为主,将来必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甚至名留青史!否则就会被殿下变没了。张昭、张弘兄弟对着刘羡,口称主公,五体投地的拜了下去,发誓效忠!。。。。。
。。。。。。。。。。。。。。。
“唉,可惜陈琳已投了侍中何进的幕府,他的消息倒是灵通,知道何进的妹妹正获圣宠。”居室里,刘羡有些惋惜的说道。
“殿下,此人文笔虽好,却风骨全无,投机专营之辈,不要也罢!”张昭奉刘羡之命,延请陈琳,哪知陈琳矜然自得的说,已拜入何进门下,不敢受殿下之请!回绝了张昭。此刻,张昭回复了刘羡,见刘羡不乐,便开口劝慰。
“嗯,以吾之推算,此人将来必是个软骨头,子布兄、敬礼兄、子仲兄(糜竺字)可拭目以待。”刘羡点着头,说道:“这次上洛进贡,吾东海最大的受益,便是皇帝陛下许吾东海自置甲兵一千五百。可笑世人竟讥讽吾父子得不偿失,现一坛美酒价十金,一张白纸值八文,一年的贡品何止一年的租调赋税!哪知美酒实价不足一金,一张白纸仅值一文?哈哈哈,此皆是子仲兄妙手炒作之功啊!”
糜竺上前一拜,谦逊的说道:“此皆是殿下授意,臣不过是举手之劳,不敢当殿下赞誉。”
“好好好,就怕子仲兄客套!”刘羡笑着摆摆手,说道:“请诸位前来,刘羡有一事告知,现在陛下的旨意下来了,吾等置甲兵名正言顺,当务之急就是寻觅一处偏僻所在,招兵、练兵。周泰周幼平领着五十名王府侍卫、仆从,与孙德孙大人不辞劳苦的在北地买马,不日就可回来,王府之内,哪里容的下一千多将士!更遑论几百匹战马。时不我待啊!吾意,欲与诸位出府巡视,诸位意下如何?”
“殿下身份尊贵,如此白龙鱼服,恐有不虞,臣不赞同。”张昭上前,谏言道。张弘、糜竺、曹豹等都随声附和。
“哈哈哈哈。。”刘羡朗声大笑,对着门外喊了一声:“恶来何在!”
“殿下,典韦在此!”典韦身背亮晃晃的双戟自门外进来,对着刘羡躬身唱诺。
“恶来,这新打制的双戟如何?”刘羡笑吟吟的看着典韦,说道:“汝可愿与吾出府,寻访一位与汝相当的英雄好汉?”
“典韦求之不得!”典韦闻听大喜。这几天刘羡忙着王府诸事,没功夫与他切磋拳脚,可把他憋坏了。韩当与曹豹各与典韦比斗了一次,输的大汗淋漓、脚瘫手软,再也不敢与典韦比斗了,唉,就像殿下说的——英雄寂寞呀!“殿下,这新打制的双戟比先前的重些,看着更锋利,现下已经用顺了手,老典喜欢的紧,谢殿下赏赐!”
“嗯,喜欢就好!”赞赏的看着典韦,刘羡心中油然升起自豪感。对着众人说道:“恶来忠义勇猛,韩当果敢谨慎,何况,本世子还有神术在身,子布兄!诸位!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臣等愿随殿下出巡!”张昭等人相互看了看,一起俯身请命。
“好!这次出府巡视,人不要多,子布兄,子仲兄,再就是恶来,韩当,另外挑选四名精干王府侍卫随行即可,共计九人。敬礼兄与曹将军就留在王府,熟悉各项事物,如何?”
“臣等领命!”张昭等人齐齐唱诺。
“殿下哥哥,殿下哥哥,不好了!不好了!。。。”就在刘羡与张昭等人谈论王府各项事宜的时候,糜贞拉着曹玉,惊慌的跑了进来。一看到刘羡,眼泪就流了出来,大哭着说道:“殿下哥哥,你快去看看吧,小桃姐姐快死了!。。。呜呜呜。。。。”
“啊?”刘羡一惊,手就被糜贞、曹玉拉着,拽着,不由自主的望屋外走去。出了门,刘羡蹲下身,问糜贞:“别哭,贞贞,跟哥哥说,小桃姐姐如何了?”
“呜呜。。。。小桃姐姐快死了。。。她。。。她。。。这里。。。”糜贞说着,一指自己的下身,“流了好多好多的血啊!
殿下哥哥快去看看吧!”
刘羡膛目结舌:“。。。。。。?”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