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正文第四卷,第八十二掌)
“啊?”
十分惊讶,也让人感到劲搞笑,这不是要白楚峰入赘日本去么!
“我不过是开玩笑的!”白楚峰腼腆地解释道。
“本王可不是开玩笑,请将军不要羞辱我。”卑弥呼一本正经地回应起来,教白楚峰一时难以招架。
“那么,换些别的方式报答你吧!例如……”
还没有让白楚峰想好,卑弥呼又继续说:“其他姑且不论,本王是真心希望将军能随我到邪马台。”
“这是何解?”田芷箐同样对卑弥呼的要求感到困惑。
此时卑弥呼就反问白楚峰了:“将军可知自身的处境?”
“我……”白楚峰眼珠转了一圈,一时也难以说得上来,只因他本身并无其他,只是如今的身份的确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将军在幽州势力几乎尽失去,流落辽东,辽东侯表面上也对将军礼待有嘉,然而将军与公孙恭发生的事情,已让情况不可挽回,只能躲藏过日,将军可曾想过何去何从?”
白楚峰说不上来的话,都被卑弥呼简单明了地归纳起来,何去何从他暂时还没有方向,毕竟在辽东还有他需要联络的人。
不过按卑弥呼的话粗俗地理解就是:留在中国不死也没有用,何不去日本开展新生活。
当然那只是从“公孙瓒”的角色上理解才是。
“只是到了邪马台有什么地方我可以报答你?”
去邪马台不是报答,为邪马台做些什么才是卑弥呼的终极想法。
卑弥呼鬼魅地笑了,说:“其实自从田氏东渡而来,不仅改变了先辈的生活,更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文化,让我们认识了外面的世界,从新世界里,我们一直都学到很多东西。”
“可否说的清楚一点。”白楚峰二人是听得晕头转向。
“田氏之所以东渡,是因为秦人使天下归一的结果,本王也希望邪马台国可以像秦国一样将诸国的统一起来,而不是仅仅众国联盟之主。”
毫无掩饰的野心,在田芷箐听来这是要经过多少残酷的杀戮才能完成的大业,不过白楚峰却并不排斥,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是早晚的问题。
“所以你需要一位将军。”白楚峰说。
“不错,对将军来说,东岛诸国不过是芥草一般。”
不,应该是芥末一般。
白楚峰难为情地回应卑弥呼:“承蒙女王看得起,只是末将已厌倦了乱世,从此只想找一处清静的地方度过余生罢了。”
“可是这汉土天下何处不是乱世,将军栖身之地又在何方?将军,东岛山林茂盛,景色秀丽,渔业丰富,恰好就是将军要找寻的地方,不妨考虑!”
“你看着我干什么?”
田芷箐发现白楚峰一面踌躇地看着自己,也狐疑起来。
……
……
……
……
……
……
……平行时空……
西元239年,也即魏景初三年。
中原大地的中心,本有一处地方曾被一个权臣变成废墟,但是今天,昔日的风采和繁盛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八年前。
宽厚的城墙,威严的军士,鼎盛的景象,那是多少先辈为了天下大治所牺牲而成,但他们却都未能目睹。
这就是洛阳。
只是洛阳城头的旗帜上再也不是那个曾经传承四百年的“汉”字……算起来,大汉皇权禅让到魏主手上也快二十年了,如今在位的已经是第三任魏主,他叫做曹芳。
上一任,也就是第二任魏主,是曹睿,也是后来的魏王曹操的孙子。
但不幸的是,曹睿就在景初三年的正月驾崩了,可怜他膝下无儿,继位的曹芳也只是他的继子而已。
此时魏国版图尽管仅仅统治着长江及秦岭以北的中原地区,不过洛阳如今也不弱于汉代强盛时的欣荣。
虽然南方还有蜀国和吴国与魏国对峙,但魏国还能依靠半个中国的力量,在北方对乌桓鲜卑进行压制,使其顺服,并收服了西边氐羌,使曾经的西域丝路再次打通。
曾经断绝的朝贡得以恢复,甚至东方的海外方国朝使也出现在洛阳京都。
洛阳城的太极殿内。
朝议尚未开始,此时朝臣尚在议事厅外的侧室候命相互会晤,而议室内也不安静。
“唉,真乃国家之哀!”
“真哀矣!皇考仙游半载不到,曹大将军却隆重其辞,虽歌颂功德,也于礼不合。”
“卿所言甚是,陛下年幼,只能听之任之。”
“然司马太傅也是托孤大臣之一,更是三朝元老,何不向陛下相谏?”
“太傅本授予尚书及都督中外诸军,却被曹大将军以宗室之力明升暗降,区区太傅不过一张嘴皮,在曹爽面前,哼!陛下听之又能如何!”
“嵇中散,这毕竟是宫中,说话可要小心。山大夫你就劝劝他吧!”
“嵇兄的夫人乃曹魏宗亲,万大事也有人可依,与你我不同。”那个山大夫不屑地回应同僚,
“山兄这是笑话我!哈哈!”
嵇中散与那个山大夫狂放而任情,其余同僚见此情形便不敢再聊,生怕惹上是非牵连,一时间都安静下来明哲保身,更引来嵇山二人的蔑视。
不一会儿。
“请诸位同僚随我到大殿静候陛下。”
“是,卢尚书。”
卢尚书是来领一众朝臣面见魏主。
离开了刚才那个是非之地,群臣如获新生,重新焕发了生机,只是他们之间的谈吐只是问候家常,再也不牵涉国家的权利中枢。
“陛下到!”
随着黄门的呐喊,众朝臣纷纷安静下来,并鞠躬俯首静候魏主临位。
年仅八岁的魏主曹芳,一面稚气,只道阶下群臣俯首恭候,让自己感到非常地满意。
“众卿家平身!”
当小曹芳幼嫩的声线回荡在这大殿之上,群臣抬头看去,魏主身后是那两位重臣,曹芳右手的是大将军曹爽,左手的是太傅司马懿。
只见曹芳示意曹爽,曹爽迈步在前,清清嗓子,对黄门说:“召倭国使者难升米、都市牛利。”
不一会儿,两个衣着异于中原,并老态龙钟的白发老者毕恭毕敬地来到大殿之上,对小曹芳行一个全礼。
曹爽说道:“贵国于中国数千里外,跨洋过海遣使来贡,为之忠孝,乃中国之友邦,我中国博爱,大魏少主必郑重赏赐。”
接着曹爽转身向曹芳说:“陛下,还记得去年征伐辽东,公孙渊拥兵固守渤海道咽喉,我魏军难进尺寸之地,若非得倭人之助,以海洋之便牵制军事,借*句丽之地袭其心腹,我军欲破辽东只难盼到年月。”
接着曹爽又向司马懿说:“全赖倭人相助,太傅才没有成为诸葛亮第二,若不嘉奖,岂不寒了人心?”
“曹大将军所言甚是,理应奖赏。”司马懿淡淡地回应说。
“嗯!依大将军所言,赏。”
一切的发展似乎都让曹爽感到非常满意,随即更趾高气昂地大声抒发出来:“感谢贵国表率报孝,使东海诸国臣服于中国之下,感谢贵国一直的支持,遥想太祖官渡大胜,平定河北,千里奔袭辽西乌桓,却兵困白狼山,有得倭人大将军从海路侵袭乌桓后方,致使蹋顿授首,奠定魏国基业。魏主决定封贵国之主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另以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都市牛利为率善校尉,假银印青绶,钦哉!”
……
“这也许是我一生最后一次踏足中国的土地了!”
这时洛阳城内,一名着装整齐却平凡老者在繁华喧哗的大街上感慨地叹息着,各自忙碌的洛阳百姓恐怕谁也不会留意到这样一名老者,只有老者身边那位一直相伴的老婆婆听到。
“老白,葛先生已得魏伯阳真传,宛如有神仙之术,你一定可以长命百岁,待中原三国纷乱结束,你若愿意,我们便携子带孙回来生活,好吗?别说这种话了。”
“小玉,以后很多事情都是你们想象不到的,在邪马台有我们最安宁的生活,也许将来的动乱,中国又会有许多子孙逃到百济、新罗,以及邪马台。”
“三国鼎立已久,除了各国边地战事,怎还会动乱?”
“历史就是这样,这一切都在所难免。”
“那太可惜了,真要好多看洛阳几眼,不然将来又变成一个废墟,嗨!可惜芷箐没有一起来,真是浪费。”
“在她心中,这些俗世之物都是过眼云烟,难得回来中原,她当然要回去草舍拜祭田畴,这是人间实实在在的记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