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海上马车夫> 资料 南直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资料 南直隶(2 / 2)

太平府:元为太平路。龙凤元年(1355)改置太平府,二年(1356)属行省。

当塗县:倚郭。北有采石巡司,西南有大信巡司。

芜湖县:北有河口镇巡司,后迁县南鲁港镇。

繁昌县:北有三山巡司,西有荻港巡司。

池州府:元为池州路。龙凤七年(1361)改置九华府,寻更名池州府,属行省。

贵池县:倚郭。西有池口镇、李阳河巡司。

青阳县:

铜陵县:南偏西有大通巡司。

石埭县:

建德县:南偏西有永丰镇巡司。

东流县:南偏南有香口镇巡司,后迁县北吉阳镇。

宁国府:元为宁国路。龙凤三年(1357)改置宁国府,属行省;七年(1361)更名宣城府,十二年(1366)更名宣州府,

吴元年(1367)复更名宁国府。

宣城县:倚郭。北有水阳镇巡司,北偏西有黄池镇巡司。

南陵县:南偏西有峨岭巡司。

泾县:南偏东有茹蔴岭巡司。

宁国县:东南有岳山巡司驻岳山麓,洪武年间迁县境纽口,再迁县东南石口镇;西南有胡乐巡司。

旌德县:西北有三溪巡司;东北有乌岭巡司,后废。

太平县:西南有宏潭巡司,后迁县西南郭岩前。

徽州府:元为徽州路。龙凤三年(1357)改置新安府,属行省;吴元年(1367)更名徽州府。

歙县:倚郭。东南有街口镇巡司,东有王干寨巡司,西北有黄山巡司。

休宁县:西南有黄竹岭巡司,寻废;东南有太厦巡司,后迁县东南屯溪。

婺源县:元为婺源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婺源县,仍属徽州府。西南有太白巡司,东有大镛岭巡司;

西偏南有项村巡司驻浇岭,后迁县西北严田,万历九年复迁浇岭。

祁门县:北偏西有大共岭巡司;西南有良禾岭巡司,后迁苦竹港。

黟县:

绩溪县:西北有濠寨巡司;又东有西寨坑巡司,后废。

徐州:元为武安州[无倚郭](初名徐州)属归德府。洪武元年(1368)复更名徐州,复徙故治,并改属开封府;四年

(1371)改属临濠府,十四年(1381)升为直隶州,直属六部。天启四年(1624)徙治云龙山。东南有吕梁洪巡

司。

萧县:万历五年(1577)自县西北徙今治。西北有赵家圈巡司。

沛县:元属济宁路(初属济州)。吴元年(1367)改属徐州。

丰县:元属济宁路。吴元年(1367)改属徐州。

砀山县:元属济宁路。吴元年(1367)改属徐州。

滁州:元属扬州路。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清流县入州;七年(1374)改属中立府,二十二年(1389)升为直隶州,

直属中书省。西北有大枪岭巡司。

全椒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滁州,十三年(1380)复置全椒县,仍属滁州。

来安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滁州,十三年(1380)复置来安县,仍属滁州。东北有白塔镇巡司。

和州:元属庐州路。洪武元年(1368)省和州入倚郭历阳县,县直属庐州府;二年(1368)升县为和州,七年(1374)

改属中立府,二十二年(1389)升为直隶州,直属中书省。东有浮沙口巡司,南有裕溪镇巡司;南又有牛屯

河巡司,后迁县北偏东乌江镇。

含山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历阳县,十三年(1380)复置含山县,仍属和州。

乌江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历阳县为乌江镇。后迁牛屯河巡司来驻,为乌江镇巡司。

广德州:元为广德路。龙凤二年(1356)属行省,十二年(1366)改置广兴府,洪武元年(1368)倚郭广德县更名广阳县,

四年(1371)降府为广德直隶州,十三年(1380)省倚郭广阳县入州。西南有陈阳、广安巡司,东北有杭村巡

司。

建平县:北有梅渚巡司,南有陈村巡司。

====================================================================================================

中军都督府属南直隶在外卫所:

苏州卫:吴元年(1367)置苏州卫于苏州府。

嘉兴中左千户所(在浙江):洪武九年(1376)置嘉兴守御中左千户所于浙江省嘉兴府。

太仓卫:吴元年(1367)置太仓卫于昆山州太仓城(太仓州)。

吴淞江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吴淞江守御千户所于嘉定县东。

宝山千户所③:嘉靖三十六年(1557)置协守吴淞中千户所于嘉定县吴淞江千户所东南,万历五年(1577)更名宝山

守御千户所。

镇海卫:洪武十二年(1379)置镇海卫于??????海口,后徙治太仓卫城。

崇明沙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崇明沙守御千户所于崇明县。

金山卫:洪武二十年(1387)置金山卫于华亭县东南。

青村中前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青村守御中前千户所于华亭县东。

南汇嘴中后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南汇嘴守御中后千户所于上海县东南。

松江中千户所:洪武三十年(1397)置松江守御中千户所于松江府。

兴化千户所:洪武年间置兴化守御千户所于兴化县。

泰州千户所:洪武年间置泰州守御千户所于泰州。

通州千户所:洪武五年(1372)置通州守御千户所于通州。

镇江卫:洪武元年(1368)置镇江卫于镇江府。

扬州卫:洪武四年末(1372)置扬州卫于扬州府。

高邮卫:洪武元年(1368)置高邮守御千户所于高邮府,四年末(1372)升置高邮卫。

仪真卫:洪武八年(1375)置仪真守御千户所于仪真县,十三年(1380)升置仪真卫。

淮安卫:洪武元年(1368)置淮安卫于淮安府。

盐城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盐城守御千户所于盐城县。

大河卫:洪武五年(1372)置大河卫于安东县东北云梯关。

邳州卫:洪武十三年(1380)置邳州卫于邳州。

徐州卫:吴元年(1367)置徐州卫于徐州。

徐州左卫:明初置武昌右护卫(属王府),属湖广都司,宣德五年(1430)更名徐州左卫,徙治徐州。

武平卫:洪武元年(1368)置熊韬卫于亳州,二十二年(1389)更名武平卫,属河南都司,后直属中军都督府。

宿州卫:洪武十年(1377)置宿州守御千户所于宿州,永乐七年(1409)升置宿州卫。

寿州卫:洪武十三年(1380)置寿州卫于寿州。

泗州卫:洪武十三年(1380)置泗州卫于泗州。

滁州卫:龙凤十二年(1364)置滁州守御千户所于滁州,洪武十八年(1385)升置滁州卫。

庐州卫:龙凤十二年(1364)置合肥卫于庐州府,洪武三年(1370)降为庐州千户所,十三年(1380)升置庐州卫。

六安卫:龙凤十二年(1364)置六安卫于六安州,洪武三年(1370)降为六安千户所,十三年(1380)复升置六安卫。

安庆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安庆卫于安庆府。

新安卫:洪武元年(1368)置新安卫于徽州府。

建阳卫:建文四年(1402)置建阳卫于太平府。

归德卫(在河南):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归德卫于河南省归德州,属河南都司,后直属中军都督府。

沂州卫(在山东)④:洪武四年(1371)置沂州守御千户所于山东沂州,五年(1372)升置沂州卫。

瀋阳右卫:建文四年(1402)置瀋阳右卫于和州。

海州中前千户所:洪武年间置海州中前守御千户所于海州。

东海中千户所:洪武年间置东海守御中千户所于海州。

刘河堡中千户所:洪武年间置刘河堡中守御千户所于嘉定县西北刘河口(后属太仓州)。

汝宁千户所(在河南):洪武元年(1368)置汝宁卫于汝宁府,属河南都司,永乐七年(1409)降为汝宁守御千户所,改

属中军都督府。

莒州千户所(在山东):明初置莒州守御千户所于青州府莒州。

----------------------------------------------------------------------------------------------------

右军都督府属南直隶在外卫所:

宣州卫:洪武十九年(1386)置宣州卫于宁国府。

----------------------------------------------------------------------------------------------------

中都留守司:洪武二年(1369)置中都留守司,治中都(凤阳府)。

凤阳卫:倚郭。洪武二年(1369)置凤阳卫于中都。

凤阳中卫:洪武十一年(1378)置凤阳中卫于中都西城西。

凤阳右卫:洪武十一年(1378)置凤阳右卫于中都西城西。

留守左卫:洪武十二年(1379)置留守左卫于中都西城西。

留守中卫:洪武十二年(1379)置留守中卫于中都西城西。

皇陵卫:洪武二年(1369)置皇陵卫于中都西南皇陵城。

怀远卫:洪武四年(1371)置怀远卫于中都。

长淮卫:洪武四年(1371)置长淮卫于中都西北长淮关。

洪塘湖千户所:洪武十一年(1378)置洪塘湖屯田守御千户所于临淮县东北洪塘湖。

本文由东方血脉收集相关史料和考古成果创作

====================================================================================================

附:凤阳府沿革:

龙凤十二年(1366)安丰路改置寿春府;

吴元年(1367)升濠州为临濠府,原辖钟离(倚郭)、定远、怀远三县直属府;

并降寿春府为寿州来属,原辖寿春(倚郭)、安丰、霍丘、下蔡、蒙城五县仍属州;

并析淮安府之泗州及所辖临淮(倚郭)、盱眙、天长、五河、临淮五县来属;

洪武元年(1368)省安丰、下蔡二县入寿州;

二年(1369)定为中都,钟离县更名中立县;

并升寿州为直隶州,所辖三县仍往属州;

并升泗州为直隶州,所辖五县仍往属州;

三年(1370)中立县更名临淮县;

四年(1371)降寿州直隶州为散州,及所辖二县仍来属,省倚郭寿春县入州;

并降泗州直隶州为散州,及所辖三县仍来属府,省倚郭临淮县入州,五河县直属府;

并析开封府之邳州及所辖宿迁、睢宁二县来属;

并析开封府之徐州及所辖萧、丰、沛、砀山四县来属;

并析开封府之宿州及所辖灵璧县来属;

并析庐州府之六安州及所辖英山县来属;

并降信阳直隶州为散州,及所辖罗山县来属;

并析汝宁府之光州及所辖固始、光山二县来属;

并析汝宁府之颍州及所辖颍上、太和二县来属;

并降汝宁府息州为息县,析息县来属颍州;

六年(1373)析开封府归德州之亳县来属颍州;

同年临濠府更名中立府;

七年(1374)析扬州府之滁州来属;

并析庐州府之和州来属[凤阳府面积达到最大];

同年泗州之虹县直属府;

同年中立府更名凤阳府,析临淮县置凤阳县,直属府;

同年信阳州及所辖罗山县往属汝宁府;

并颍州所辖息县往属汝宁府;

八年(1375)凤阳府徙治凤阳县,去临淮县倚郭名目;

十三年(1380)光州及所辖固始、光山二县往属汝宁府;

同年置来安、全椒二县属滁州;

并置含山县属和州;

十四年(1381)升徐州为直隶州,所辖萧、丰、沛、砀山四县仍往属州;

十五年(1382)邳州及所辖宿迁、睢宁县往属淮安府;

并六安州及所辖英山县往属庐州府;

二十二年(1389)升滁州为直隶州,所辖来安、全椒二县仍往属州;

并升和州为直隶州,所辖含山县仍往属州;

弘治九年(1496)升颍州亳县为亳州,直属府。

本文由东方血脉收集相关史料和考古成果创作

====================================================================================================

明代部分地名考:

颍州沈丘镇巡司:今临泉县;寿州下蔡镇巡司:今凤台县;

灵璧县固镇巡司:今固镇县;上海县川沙堡巡司: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

大河卫:今响水县黄圩乡云梯村;金山卫:今上海市金山区;

镇海卫(海口):

吴淞江千户所:今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千户所: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东北;

青村中前千户所:今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南汇嘴中后千户所:今上海市南汇区;

刘河堡中千户所:今太仓市浏河镇旧镇;

长淮卫:今凤阳县长淮卫镇;皇陵卫:今凤阳县西南8公里;

洪塘湖千户所:今凤阳县洪塘乡;

----------------------------------------------------------------------------------------------------

注:一说洪武二年(1369)省寿春、下蔡、安丰三县;一说元末废下蔡县。

注②:《明史》作“己丑曰常州府”,应承前文为太祖丁酉年三月己丑日,而非己丑年(永乐七年,1409)。

注③:一说,宝山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直属中军都督府。

注④:一说:沂州卫洪武元年(1368)置。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