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玄谈> 第二十九章 谈笑有鸿儒 治国借国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谈笑有鸿儒 治国借国手(1 / 1)

.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y:none;visibility:hidden;}

年华易逝,岁月易老,转瞬间高顺新婚已一个月。曾祥辉既羡慕又伤怀。但他绝不是羡慕高顺娶了善解人意的翠屏,也不是伤怀把如此惹人爱怜的翠屏给了高顺。他羡慕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伤怀自己却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不管是什么样的情怀,曾祥辉都需要把真正的感情深埋,眼前的很多事情还需要他去处理,他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格去伤感往事,回首终会被往事打得头破血流。

在这两年内,曾祥辉与曹操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役,虽然最终都以曹操的正面战场胜利告终,但曾祥辉的实力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尤其是河北、幽燕之地在荀彧的治理下发展迅速,已超越中原地带很多,为曾祥辉与曹操的争斗提供了充足的粮饷,并为曾祥辉提供了充沛的兵员。虽然曹操的恢复能力远远差于自己,但曾祥辉充分意识到想在短时间内打垮曹操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司马懿的妖术自己方面无人可当;再一方面曹操手下猛将如云,夏侯惇、夏侯渊、许褚、曹洪、乐进等人都是勇冠三军之辈,张辽、李典、于禁等运筹帷幄,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才,曹仁防守能力可以说世间无人能及,曹操自己也是用兵老手,用兵狡诈万分。自己方面除了高顺、张合、颜良勇猛非凡,其余田楷、田豫、高览、阎柔等都是儒将,防守有余,攻势不足。鉴于敌我双方情况,曾祥辉决定暂时发展内战,修炼好内功,再来痛揍曹操。

于是曾祥辉将中原政事交由田楷负责,阎柔协助,自己则赶到邺城来找荀彧、荀攸叔侄两人。荀彧、荀攸叔侄两人迎接曾祥辉入大将军府后,将河北、幽燕发展的大体情形说给曾祥辉听:邺城已经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城市,并成为全国最大的冶铁基地,其冶铁技术领先全国,其生产出来的钢铁比其他地方产的铁更加刚硬,不易断裂;南皮、北平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教育基地,培养出了很多少年英才,邯郸、平原、晋城等地的农业发展比去年翻了一番,长治等地的畜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每年可为军队提供数万匹战马。曾祥辉听到这些成就,还是非常感概激动,但离他的想法还有一定距离,而他此次专程来到邺城,也是为了将他的想法得以付诸实施。

曾祥辉在夸奖了荀彧、荀攸叔侄之后,开始表述他自己的想法:

在教育方面:一,推行全民教育,凡七岁以上儿童都需入小学学习,经过五年学习后,考试合格者进入中学学习,经过三年中学学习,考试合格者进入大学学习,经过三年大学学习,考试合格者可以由朝廷根据所学酌情录用。二,小学课程应有语言、数学、品德、自然、体育、艺术等学科;中学应分为文、武两种班级,文科班课程应有语言、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理、艺术、体育等学科,武科班课程应有语言、数学、地理、体育、武术、兵法等学科;大学根据实际应用分为建筑、军事、政法、水利、会计、艺术、材料、机械、教育、医学等专业,各个专业学科根据自己专业实际应用所需要的知识设置课程。三,所有学校由朝廷设置,教师由朝廷任命。教师渐渐由取得教师资格证者方能执教。

在生产方面:在保障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生产质量,加大研发先进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力度,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加物美价廉,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产品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力争制造出更加优秀的产品,更加贴近人们使用的产品。

在经营方面: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缔造长久经营神话。

在科研方面:鼓励技术人员积极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凡向朝廷申报获批者不仅得到朝廷经费赞助,朝廷还将对其项目进行保护;禁止高新技术流出!

在人力方面:制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政策,让百姓生活的更加轻松;尊重、保护高知识人才,杜绝高知识人才流失。

在吏治方面:允许百姓上访,在各级府衙前均设置登闻鼓,上访百姓敲击登闻鼓即可上访,接待官员必须将处理情况向上级详尽汇报。

在军事方面:积极推进先进武器的研发、优秀军事教材、训练方案的制定;招兵实行府兵制。

在农业方面:鼓励开垦荒地,实行土地均田制,让农民人人有地可种,家家积极种植。

曾祥辉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荀彧与荀攸两人如坠雾中,相互对视一眼,都摇摇头表示不解。荀彧摇了头后,转回来看着曾祥辉,躬身恭敬道:“主公想了这许多方面的策略,确实有经天纬地的抱负,只是有一些地方属下不是很明了,还请主公明示。”

曾祥辉暗自偷笑,这些都是数千年沉淀下来的治国精华,那当然是经天纬地的了,别说你荀彧是治国能手,就算是神仙转世,那也得向这些治国方针膜拜,这可是二十一世纪得现金治国理念!想到这里,曾祥辉又有些自得起来。

荀彧见曾祥辉面露微笑,却不吭声,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回头看看荀攸,见荀攸比了一个噤声的动作,就转回头坐正身子,等候曾祥辉回话。曾祥辉得意完,回过神见荀彧荀攸两个都正襟危坐,一霎不霎地盯着自己,才想起荀彧刚才得问话,忙清了两声嗓子,掩盖自己的失态,问道:“哪里不清楚,先生请讲!”

“这教育之学校分别命名为小学、中学、大学,简单明了地区分学问之深浅,变化一个名称,倒无不可。只是这所学的语文、数学、物……、化学等等这些学科敢问是什么?”荀彧一本正经地问道。

曾祥辉听了差点笑出来,这两千多年前的人哪里知道什么物理、化学,就连语文、数学也都不清楚呢。曾祥辉费尽心思左思右想,该怎么给这两个老古董解释这些新名词呢!想了好一会儿,曾祥辉终于想到办法了,伸着手指分析给荀彧、荀攸听:

“这语文呢,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属文了。小学语文呢,主要就是学习认字、组词、造句、简单文章的读写。中学、大学呢,就要学习更深层次的文章读写了。”

荀攸点点头,插嘴说道:“比如学写《诗》《赋》,对吧?”

曾祥辉忙竖起拇指称赞荀攸脑子活,回答的很正确。

荀彧若有所悟得缓缓点头道:“原来如此,也还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曾祥辉不想再在这个“语文”上纠缠下去,如果两个老古董真的谈起来什么《诗经》,那还不得让自己撞南墙上去。曾祥辉赶忙接着向下解释道:“数学呢,就是算术,学习计算能力的。”

荀彧点头道:“属下猜测也应该是算术,只是这算术说起来虽然复杂,却小学、中学、大学都要开设这门学科,恐怕没有那么多内容可教可学吧?”

曾祥辉嬉笑了一声,掰着手指给荀彧数着说道:“算术内容还少?你看,第一,学习数字读写规则;二,四则运算;三,乘法口诀表;四,一次方程;五,二次方程;这还没说是几元的呢,要是每一元说一个呀,那都说不完了;六,平面几何;七,立体几何……”

荀彧听得瞪大了眼睛,打断曾祥辉的话问道:“算术竟然有这么多内容?臣……臣孤陋寡闻了。这乘法口诀倒还知晓,只是这什么方程、什么几何的,又是什么东西?还请主公指教。”

曾祥辉叹口气,想着跟这老古董解释这些可算是费老鼻子劲了,但如果不把他们说懂,自己想的一切啊,那也还是执行不了。于是曾祥辉耐着性子解释道:“这个方程式呢,主要是针对一些未知数而列的算式,通过这些算式计算出未知数。几何呢……”

不等曾祥辉说完,荀彧已经急不可耐地问道;“未知数又是什么?”

曾祥辉郁闷得解释道:“未知数就是不知道得数。我举个列子来说明这个方程式吧。”

曾祥辉刚说完,就见荀彧与荀攸都将身子前倾,瞪大了眼睛,一脸虔诚地盯着自己,仿佛和尚等候佛祖传经一样。曾祥辉暗暗偷笑,没想到自己到古代竟然还当了回老师。不过自己上学时,也没少当同学的小老师,教教这对老古董,倒也不辱没了他们。

“比如甲和乙都有一些苹果,甲的苹果比乙的苹果多十个,甲和乙的苹果一共是三十个,请问甲乙各有多少苹果。这个如果要列算式计算的话,就很不好列算式。因为这个人和苹果我们都不知道。”说到这儿,曾祥辉故意停下来看荀彧及荀攸的反应。

荀彧与荀攸两个人一个抬头看屋顶,一个低头看地,都在那细细地计算着,过了好一会儿,荀彧盯着曾祥辉答道:“甲有二十个苹果,乙有十个。”

“不错!正是如此!”荀攸也抬起头来。

“嗯,不错。那要列算式的话怎么列?”曾祥辉笑眯眯地看着荀彧荀攸两人。

“额,这个……不曾听说有什么算式得。”荀彧有些尴尬地回答道。

“哈哈,这个题用算式确实不好写,但是用方程式就非常好办。设甲的苹果为a个,乙的苹果为b个,那么第一个方程式就是a-b=10,第二个方程式就是ab=30.两个式子一综合,就变成了2a=40,所以甲的苹果就是20个咯。乙的就不说了吧,非常清楚了。”曾祥辉得意得笑起来。

荀攸恍然大悟,笑道:“原来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就是方程式啊。确实非常方便简单。教主公的这位先生真乃算术奇才,当今天下恐怕无人能及。”

曾祥辉暗暗偷笑,强忍住不笑出来,继续说道:“还有这个几何呢,他是用算术来计算图形。”

荀彧惊讶道:“用算术计算图形?这个只曾听说有算术家这样研究过,却还没真正见过。还请主公不吝赐教一二,我等也算开了眼界了。”

“最简单的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这你们总知道吧?”曾祥辉斜着眼睛看他们两。

“额……这个,我等愚昧,未曾听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荀彧惶恐地回答。

“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3,另一条直角边是4,那么他的斜边就是5.这就是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了。这么出名,你们竟然不知道?”曾祥辉有些郁闷。

“哦,这样啊。”荀彧似乎没有多大兴趣,很简单地配合惊讶一下。

曾祥辉完全泄气了,只好继续向下解释物理、化学等等一系列荀彧、荀攸不懂不知道的,三个人从中午一直讨论到晚上掌灯时分,曾祥辉才算终于把大致意思给荀彧、荀攸两人说明白。荀彧、荀攸两人确实聪明透顶,经曾祥辉这么一说,已经明白了百分之八十。两个人对曾祥辉所说的方案十分佩服,在称赞之后,两人把策略分解细化,迅速形成了可操作的详细方案,以及哪个部门负责实施哪一部分这样的细节都也考虑到了。曾祥辉对于两人的政务处理能力实在是叹为观止。就这样,曾氏帝国辉煌腾达的发展战略就此定型,帝国将向它伟大的历程迈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步。而令曾祥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物理课被荀彧、荀攸两个老夫子变成了金工实习,化学课则变成了炼丹冶金,体育课则变成了演武。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