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武檄文飞出,直接取代了樊将军的位置,作为锥尖,杀下大阵。
大统领注视着那讨武檄文,在他看来樊将军的大军反倒其次,而有众生愿力加持的气运法器讨武檄文才是他真正关注的重点。
几乎一瞬间,讨武檄文便冲到阵前,午门上的光芒突然大作,这是紫禁城阵法极限运转的写照,显然操纵阵法之人也觉得讨武檄文非比寻常。
“嗡——”
在阵前讨武檄文突然停顿,并发出嗡嗡声响,那大阵光芒突然变得暗淡。
“怎么回事?”大统领惊讶着问道,回身望向午门阵法枢纽处,那里的军士也是一脸茫然。
樊将军带着大军已经紧随而至,根本没给大统领时间,手中狼牙棒运足了灵力狠狠的砸在大阵之上。
“嘭——”
一声闷响,狼牙棒反弹被樊将军接住,而他身后的修士大军也纷纷击出法器,一时间“呯呯嘭嘭”的声响不绝于耳,法阵上绽起一片片涟漪,光芒越见暗淡。
“这他、妈的究竟怎么回事?”大统领怒吼着问向阵法枢纽处的军士。
那军士一脸无辜的望着大统领,表示自己正在全力催促阵法,可事实是阵法越来越弱,不只是被樊将军的队伍攻击的,而是阵法本身也在减弱。
“大统领,会不会是讨武檄文在作怪?”一位将军问道。
大统领一愣,望向悬在半空中的讨武檄文,此时它正散发着明黄色的光芒,发出嗡嗡的声响。
凝神细听,那声音分明是在快速的诵读讨武檄文,若细看,依稀能见到有明黄色光芒加持在阵法之上。
“它怎么可能影响紫禁城的阵法?”大统领问道。
“大统领。”一位精通阵法的将军说道:“紫禁城的阵法核心是皇祖塔,皇祖塔靠的正是大琼气运,这讨武檄文上也有大琼气运加持,会不会是因此……”
大统领的目光从讨武檄文上落在午门前那被大军遮掩的身影之上。
“姜弋虬,这也是你的算计么?”大统领呢喃了一句,心中有些胆寒,望着越来越弱的防御阵,用力地甩甩头,挺起脊梁,道:“通知全军,备战,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
命令被一层层的传下去,所有军士都盯着漂浮在阵法之上的敌军,大多数人不自觉的紧了紧手中的兵器。
守卫午门的十万人中,有五万是禁卫军,他们都是没经历过战场的新兵,对于这种场面尚是第一次遇到,紧张是在所难免的。
“大统领。”赵龙赵将军来到大统领身边,道:“我军新兵太多,若被敌军打破阵法冲杀进来,容易溃败,不如暂时撤退,紫禁城越深处阵法越强,我军能整合的力量越多,毕其功于一役,方为上策。”
大统领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若不抵抗一下再撤,仙皇怪罪下来自己不好承担啊。
赵龙显然明白大统领的难处,上前一步道:“大统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末将保证,仙皇若怪罪下来,由下官一力承当。”
“好。”大统领一声应下,他等的就是赵龙这句话,傻子才跟姜太师的大军硬抗呢,“通知大军,除阵法师外全部撤退,另行通告阵法师,允许他们在敌人冲破阵法后投降,只要不为敌出力,有功无过。”
“是。”军士们应下,开始准备撤离事宜。
“赵将军认为,撤到哪里比较合适?”大统领低声询问道。
“太和门的防御还不如午门,而且那里只驻守了五万御林军,多是不曾上过战场的新军,用处不大。”赵龙深知谈话技巧,他若直接说不要太和门,大统领定然反对,可他只说太和门缺点,却不说不要太和门,让大统领自己寻思,等下再劝说,自然容易的多。
“你的意思是不要太和门?”大统领皱着眉头问道。
“不是不要,而是怕一撤再撤,影响军心。”赵龙望着无头苍蝇一般撤退的新军,摇了摇头,“这般队伍,姜太师的大军一个冲锋便能冲散,若是裹夹这他们冲入太和门内,更深层的守军必然军心动摇,到时候就回天无力了。”
大统领认真地听着,不时认同地点点头。
“那你的意思是?”
“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不适合防守,依我之见,直接退守乾清门。”
“不行。”大统领差点跳起来,说道:“乾清门后便是乾清宫,仙皇便在那里,我们退守乾清门,必定惊动仙皇,到时候仙皇怪罪下来,你我都担待不住。”
“将军,此时不是谈后果的时候,若不退守乾清门,太和门前我军若是大败,后果更加不堪。”赵龙劝道。
大统领用力的摇了摇头,道:“不行,若是连失两门,我对仙皇没法交代,还有别的办法么?”
此时他已没了分寸,完全把赵龙当做主心骨一般。
“将军若怕仙皇责怪,不如留十万没上过战场的御林军守太和门,咱们去乾清门前组织防守,我从南军处征召的十五万大军虽然还没适应,可太保带军向来善守,我用十五万大军组成青龙大阵,到时候太师大军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大阵上已经消耗不少,还有十万新军拖延他们发力,十五万南军的青龙大阵必然能够拦住太师大军,毕其功于一役,我军必胜。”
大统领的目光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犹豫再三,一咬牙,道:“我去安排太和门十万守军,你先带兵去乾清门,早早组成青龙大阵,不得耽误,一定要击败太师大军,明白么?”
赵龙利落地行了军礼,道:“保证完成任务。”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