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气吞山河水浒传> 资料6 《水浒传》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资料6 《水浒传》的地位和影响(1 / 1)

(一)地位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造反的。这是旷古未有的事。《漫稿》则从英雄传奇的角度评价,《水浒传》为此类开创先河。

《水浒传》也是第一部以白话为主体的长篇,比《三国演义》更加口语化,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接受。因为它的成功,明清白话就逐渐多了。例如仿《水浒》或续《水浒》诸书,都用白话写作,其中《金瓶梅》更是一代巨著。

《三国演义》着重战术计谋和战争场面的描写。《水浒传》虽然也有战术计谋和战争场面,但主要倾向却是走向刻画人情世故,挖掘社会问题。水浒英雄聚义,一个主要问题是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你看任何官司,任何救援行动,无不涉及贿赂和贪污;英雄之间交往,也是钱财互济。第三回为捐助金氏父女,李忠献银二两,鲁智深嫌他不爽利,“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后来鲁智深在桃花山遇到李忠,又嫌他送客悭吝,一不高兴就和他闹翻跑了。宋江和柴进能够结交各路好汉,其中也与大洒金钱有关,原因是“及时雨”常以金钱资助别人,另一个是他常为人排难解纷。后者则是人情问题。宋江对待败将,不仅不杀,每次总是和颜悦色,说尽好话,动之以情,因而招得大群人马。但梁山英雄对待异己,却是杀戮惨重,每次杀人放火,无辜生灵被害的不知凡几。金钱和人情其实都与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有关,几千年来形成了一种积重难反的风气。通过贿赂,即拿金钱给做官的人,从而影响官员的操守,影响其处事,影响其判决;有时不用金钱,利用交情、温情等人情关系,为罪犯开解,说好话破坏司法公正,《水浒传》中此种情形普遍,现代中国亦然。中国后来的长篇,除了《西游记》外,《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都倾向刻画人情世故,这大概是从《水浒传》开始。

《水浒传》衍生了无数文学作品,有些是作者直接从水浒故事中挹取材料,特别是戏剧作家(可参看马蹄疾编《水浒书录》外编《水浒故事的各种文艺作品》,1986),有些则是后来的作者受水浒启发而创作,尤其是长篇英雄传奇故事的作者。

(二)影响

《水浒传》出现以后,六百年来既影响中国的民风,也影响中国文学创作,特别是戏剧文学。有关《水浒传》的影响说得较详细的有何满子(1993)《水浒概说》。

清末梁启超撰写了一篇《论与群治之关系》,举《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为例,说明影响人心之深。罗尔纲着《〈水浒传〉与天地会》(辑入《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研究》),可以了解它与明清以来秘密会社的关系。从1933年广西贵县发现的文件——《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核对与《水浒》百二十回本最后一回一篇《单道梁山泊好处》的宣言,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断定天地会精神源自《水浒传》。水浒聚义的核心思想是四海皆兄弟,即“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论阶级,不论贵贱,“都一般儿哥弟称呼”,在“忠诚信义并无差”的基础上,大家“一寸心死生可同”。“天地会”名称取自洪门拜会歌歌词“拜天为父,拜地为母”,也就是泯除家族的畛域,合异姓为一家,共图大事业。《贯华堂水浒传》记宋江等一百八人拈香已毕,齐跪堂上。宋江为首誓曰:“窃念江等昔分异国,今聚一堂,准星辰为弟兄,指天地作父母。”天地会名称,即洪门歌词,恐即源出于此。后来《忠义水浒传》出现,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天地会聚会所也称“忠义堂”,堂前对联为“忠义堂前无大小,不欺富贵不欺贫”,都是一贯的政治平等的理想。至于歃血为盟等手法,也与《水浒》英雄做法大同小异。

我们讨论《水浒传》的文学影响,可以从四个角度去观察:(一)它的题材对明清以来戏剧创作的影响:(二)其创作手法对后代创作的影响;(三)《水浒传》的语言材料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四)续作等衍生作品的出现。

—、何心(1985)《水浒研究》十六《根据水浒传所编的传奇杂剧》列出明清两朝曲家所编传奇二十六种。较著名的有洪升《闹高唐》、沉璟《义侠记》、李开先《宝剑记》、凌蒙初《宋公明闹元宵》、唐英《十字坡》等。《漫稿》提及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有剧目六十七种,其它各种地方戏和说唱文学则难以估计。

二、《水浒传》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位英雄牵涉另一位或数位英雄,然后逐一或逐批推出活动舞台。后来的《儒林外史》,所采用的基本方式也是如此,只是《儒林外史》不是把它们融汇为一个整体的故事罢了。至于人物刻画方面,亦有人认为《红楼梦》仿《水浒》。

三、《水浒传》吸收很多方言俗语,可以参阅何心《水浒传中的方言俗语》一文(何心,1985)。后来《金瓶梅》也使用很多方言,以至现代如茅盾《林家铺子》、黄谷柳《虾球传》,都毫无顾忌地采纳方言俚语,形成另一种特色。《水浒传》中引用当时的熟语非常多,今天都成了成语,如:

不怕官,只怕管一不怕职位高的官吏,只怕顶头上司。(第二回);

“发昏章第十一”——发昏,原指开启昏愦。“发昏章第十一”本佛家语,借以谐谑,谓神智不清。(第二十六回);

不打不相识——因误会而冲突,却因互相了解而结交。(第三十八回);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有明确复仇目标,不会伤及无辜。(第二十六回);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不能长久维持美好境界。(第四十四回);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只闻名声,不如会面好,见了面知道比传闻更好。(第三回);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意谓人心难测,奸诈莫辨。(第四十五回)

这些成语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还经常被作者使用,不能不说是《水浒传》的一大贡献。

四、续作等衍生作品的出现。何满子《水浒概说》将《水浒传》的续书和仿作分为五类:“有衍演其人物故事而另出关目者;有作翻案文章者;有袭取个别人物作点缀而遥相呼应者;

有师其形象和情节的风貌而另辟途径者;有截取其情节加以生发而别开生面者。最后一类的影响尤其深远。”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