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实际上在没有高级通讯设备的现在。任何消息乃至小道八卦的传播速度。都是极为惊人的。
就更不用说是刘冕被拘审这样的惊天暴料了。
那个可怜的宫女放出水瓶后不到二十四个时辰。远在八百里外的西京大街上就已经在四处流传起该条新闻。
刘冕在西京的影响力远大于神都。因此西京的街头巷尾可就比神都更加热闹了。百姓路人们三五成群扎堆挤在一起公然议论。酒肆茶寮里的闲客挤作了一团。七嘴八舌高谈阔语。偶尔还暴出几声激愤的叫骂。就连只谈风月的莺苑里的风流客。都暂时放下了心头的花花念头关注起这件事情来。抱着艳丽照人的美姬相互打听关于此事的消息。
太平公主听到消息的时候。是午膳时分。邱大友胆战心惊的说完消息后。太平公主居然不顾形象的一口饭菜就喷到了他脸上:“这怎么可能?!”
“公主殿下。小人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是现在西京的街头巷尾已经传疯了……”邱大友很是担忧的看着太平公主。也没顾着擦去脸上的饭菜残渣。“照此来看。很有可能是真的啊!”
太平公主凤眼斜挑柳眉飞扬。一手将筷子拍到了桌几上:“备车!去神都!”“是!”
太平公主急急的站起身来就往房间走赶去更衣。嘴里恨恨的嘟嚷道:“这还了得了!”
公主府里上下都忙活开了。邱大友一面备车。一面命婢女下人准备公主出行的物什。又安全甲兵们准备开拔。正当此时。府门口有人求见。小卒进来通报时邱大友极不耐烦地摆手:“避门谢客。谁也不见!”
“可是……来人可是长安留守宰相……”小卒有点犹豫不决。
“管他是谁。不见。没看到公主正忙着要出门吗?”邱大友没好气的喝骂一声。小卒转身便走。片刻邱大友又回过神来:“等等。你回来。你刚说。是长安留守宰相。莫非是狄仁杰?”
“正是!”
邱大友寻思片刻:“你候着。我去向公主通报一声。”
太平公主正在房间里更换出行的袍服。邱大友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公主殿下。长安留守狄仁杰狄大人求见。”
“狄仁杰?”太平公主的动作一滞。“他这时候来作甚?”
邱大友道:“想必也是因为晋国公一事而来的。狄仁杰向来足智多谋有主见。公主何不花点时间与他见上一见。或许能有收获也说不定?”
太平公主凤眼顾盼思虑片刻。点头道:“也好。就连刘冕也都愿意征询他的意见。我也就听上一听他用何高见。有请狄仁杰。书堂静室说话。”
“是……”
片刻过后。狄仁杰快步走进府门。在邱大友的带领之下径直来到了公主府的后院书房。太平公主平常很少来这里地。就算看书也顶多是将书带到卧房里随意翻弄。这处书房更像是一处摆设。地处幽僻十分安静。
“微臣狄仁杰。拜见太平公主殿下!”狄仁杰丝毫不见忙乱。礼仪周到。
“狄公不必多礼了。快请就坐。”太平公主却有点心急如焚。未等他坐定就急道。“狄公此来所为何事?”
狄仁杰一双洞穿人心的眼睛早已看出太平公主神色忧急。拱手道:“想必公主殿下已然听闻了晋国公被拘审一事?”
“正是。”太平公主道。“狄公可是为此事而来?”
“不错!”狄仁杰道。“老朽猜测。公主殿下听闻消息后。定然会匆忙赶往神都。因此急忙赶来阻止公主殿下。千万不可在现在入京。”
“为什么?!”太平公主非常不解的问道。
“原因很简单。”狄仁杰说道。“在老朽看来。刘冕这一次被拘审的原因相当复杂。西京现在已是刮起了舆论风暴。可想而知地处风暴中心地神都是何等景象。皇帝必然面临极大的压力。公主殿下如若也在此时匆忙赶往神都对皇帝施压。很有可能适而其反。非但救不得晋国公。反而让皇帝更加恼怒。”
“恼怒?为什么?!”太平公主更加不解。“刘冕又没有真的杀人。他不是凶手!他是大周的开国功臣、万民心中的民族英雄!这样地人凭什么被拘审?天理何在?”
狄仁杰见太平公主情绪激愤。连忙摆手道:“公主殿下。请你务必先冷静下来。听老朽一言。”
太平公主宛如醍醐灌顶一般微然一怔。长吁一口气点头道:“狄公所言甚是。是我太过激动了。那好。狄公有何言语。就请娓娓道来。我耐心听取。”
“谢公主殿下。”狄仁杰的神情也比较严肃。一板一眼地说道。“现在我们对事实的真相。都还不尽然了解。就街头巷尾的传言来分析。像是晋国公被指杀害了流放途中的武承嗣与武攸暨。老朽细细思索推敲。虽然没有十足充实的证据。但认为晋国公决计不是杀人犯。”
太平公主心中微惊不动声色道:“狄公缘何如此认为?”
“原因有二。”狄仁杰说道。“其一。刘冕没有杀人动机。当初武承嗣与武攸暨。的确是将晋国公祸害得很厉害。彼此结下了深仇大恨。但是会审二武的案子时。老朽与晋国公同为此案地主副审。而实际上。审案的过程是全由晋国公一手经营的。当时。晋国公用了异常严酷的手段对待二武。有什么怒怨之气也都发泄过了。此事公主殿下可曾听闻?”
“不错。”太平公主也不否认。“刘冕跟我说过此事。他说他审案时将二武打得半死。感觉酣畅淋漓。但他又留了分寸。未取二人性命。”
“正是如此。”狄仁杰道。“当时是在御史台审案。就算是用刑过量致人于死。皇帝也不会降下什么罪来。也就是说。晋国公若是真地想杀二武。当时就可以顺水推舟的轻松干掉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费尽周折在半路派人截杀。晋国公是识得大体的人。他的头脑相当之清醒。他明白。皇帝虽然对这两个侄子相当的痛恨和失望。但也是容不得外人插手取他们性命的。她老人家打从心底里也不想真地杀了这两个侄子。晋国公洞悉君心。才如此理事。老朽当时与晋国公同审此案。对个中辛秘情由了如指掌。因此。晋国公完全没有杀人动机。”
“那还有两条呢?”太平公主追问道。她心中稍稍凛然想道:这个狄仁杰果然不简单。聪明过人老谋深算。怪不得刘冕与他结成了莫逆之交。真是物以类聚。
“另外两条更容易理解了。”狄仁杰说道。“他有很充分地不在场证据。二武遇害的时间。恰巧是晋国公率军在朔方与突厥人大战之时。晋国公此人一向注重大局。他是决计不会在这种时候将身边最为得力地助手鬼龙兵王派出去。去刺杀什么无关紧要的流徒的。这二人已是落水之狗。以晋国公今日的威望权势。要处置两个流徒还用得着亲自派人去办吗?就算是皇子国戚。到了流放之地也与普通地流民百姓没什么两样。晋国公只须扔下些许话语。地方官吏们就会趋之若鹜的替他办事。这些地方官办这种事情最是娴熟有能。要如此整死一两个戴罪流徒那简直就是手到擒来。话说回来。那些兵王也没有可能出现在三千里外的柳州杀人。此举。完全是栽赃嫁祸!”
“狄公果然高明。”太平公主说道。“我了解刘冕。他向来是一个办事细心缜密之人。如果他真要杀人。就绝对不会留下那些明显的证据。犯下如此低劣的错误。这明明就是一个很拙劣地栽赃。为什么……”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