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踏上征途
虽然隆运皇已然将帝国在北方战场再次败退的消息进行严密封口,但事态却没有像他想的那么简单。似乎京城内的消息总是灵通的,不到两rì,不仅天华的贵胄们都知道了这个骇人听闻的消息,就连街面上的贩夫走卒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好似长了翅膀一般,一夜之间便闹的满城风雨,无人不知了。而这议论的风向似乎都若有若无的指向了那位有意拖延归期的二皇子殿下。看起来这位天华如今事实上的皇长子形势堪忧,提前一步迎来了寒冬。
而广宏德的迟迟不归也让一些人幸灾乐祸,一些人捶胸不已。而众多的旁观者不管是围观取乐的,还是趁机落井下石的似乎都有所触动,天华很久没有这么难堪了。难道真的要变天了?于是在纷纷扰扰的闹了几rì后,冷静下来的人们也开始正视眼前的局势了,京城又变的出奇的宁静。
在天华一连败了两阵之后,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次天华再也败不得了。虽然以天华庞大的实力即使再败也难以动摇国本,但所有人都清楚,皇帝陛下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而一旦失手,惹得天威震怒是什么下场自然无需大家三思。因此无论哪一派系如今都很沉默,似乎无人愿意做这个出头鸟。
诚然,这就像一场赌博。胜,自然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而如果是败,那么很可能就是穷途末路,一无所有。因此即使是平素以贤德著称的六皇子广宏威也在这个时侯失声了,而他曾经推荐的爱将这时也不再提起了。似乎大家都在观望中。
此时已经对北方战局愤怒的无以复加的隆运皇陛下,竟然发现找不出一个可以替他分忧的臣子。太师谈松虽为朝廷柱石,但也仅限于朝堂奏对而已。若说到带兵打仗则非其所长,因此也只能整rì一筹莫展。而在天华,可带兵出征者虽不敢说多如恒沙,但也是一抓一大把了。只是要么受资历所限,难以为帅。要么在镇守一方,不得轻动。再加上此时观望者众多,各有心思,而且隆运皇自己也是疑心颇重之人,将如此庞大的军队交托于人,心中也不免犯难。因此一连数rì朝堂议政,均无结果。
就在隆运皇已经忍无可忍的时侯。十皇子广宏忠一扫往rì的沉寂,以其慷慨激昂的朝堂请命赢得了满堂喝彩,自然也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而他此举不仅博得了隆运皇的赞赏,在许多中间派的朝臣那里也赢得了不少认同和赞誉。一时间,这位往rì立于太子一方的忠王殿下一夜之间便成为了国之干城,皇子中的翘楚。就连很少称赞他人的隆运皇都给与了“勇于任事”的评价。一时间忠王殿下这艘船水涨船高。
不等二皇子广宏德回京覆命,隆运皇便宣布广宏忠为新的北方战场的统帅。而此举基本上也等于宣布了广宏德的落马,至少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恐怕不会再出现在隆运皇的视野中了。
“万山,你认为老十这次请命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有必胜的把握?”下得朝堂,一路回到府中,广宏威就没停止过思考。说老实话,他不是没有想过带兵出征之事,只是天华这一连两败将他也弄的有些茫然。而且从前方传来的消息来看,天华如此速败的原因似乎和那些人有关。而若真的是同这些神通广大的修真之人有关联的话,就不是自己这个“小小”的皇子能够把握的了。
看到广宏威心情沉重,铁万山自然其中的明白原因,看来无论是谁都难免患得患失啊。“殿下不用着急。以在下看忠王殿下此举不过是赌罢了。”其实铁万山此时对广宏忠也很钦佩,毕竟在这个时侯站出来需要非常的勇气和决心。
“哦,怎么说?”广宏威并非没有想到这一点,不过总需要他人的观点来佐证。
“忠王殿下一直以来在众人的心目中都是tài子dǎng的人,而近些年来虽然他已然刻意的同太子保持了距离,俨然独成一派的样子。但终究根基尚浅,不为人所看好。因此平素在朝堂上也是沉默寡言,不愿引人注目。而此时恰逢东宫变故,储位虚悬。若继续沉寂下去,恐怕忠王殿下今后就没有任何机会了。因此忠王殿下此时站出来不失为一步好棋啊!给人以一种挽狂澜于即倒的形象。不仅赢得皇上和众多朝臣的赞誉,并且也会让天下的士子,百姓劳记于心。若果真得胜还朝,忠王恐怕就是另外一番气象了。退一步讲,即使败了,皇上也不会过多降罪。毕竟,在这种时侯能够站出来为吾皇分忧的只有忠王殿下一人,想来也无损于他的名声。”铁万山不愧为铁家下一任的继承人,不仅将局势看得相当透彻,而且识人也很准确,很轻松就把握了广宏忠的意图。
听着铁万山的分析,广宏威频频点头,深以为然。而他心中却有些不甘,“唉,早知如此,本王也应当请命出征,奈何……”言语间一片悔意。
“殿下无需如此,忠王殿下未必就能大获全胜。而朝堂也好,战场也好都是瞬息万变,此时出京未必就是好事。况且即使殿下您去请命,恐怕皇上也不会答应的。”铁万山大有深意的看了看广宏威。
广宏威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自然明白铁万山的意思。为君者首要做到的就是制衡,因此不会放任一方独大。而自己已然贤名在外,赢得广大士子拥护。在朝堂上,门人羽翼也不在少数。这些都瞒不了人,皇上自然也很清楚。若是自己又立下军功,赢得军方的好感,恐怕自己那位多疑的父皇第一个不放心的就是自己了。“好了,就让我们静观其变吧。不知道本王这位十弟还会带来什么惊人之举呢!”隐约中,广宏威似乎看到了登上那个位置的路上终于出现了最大的障碍。
马蹄声响,车轮滚滚,一路过了泗水,甘南,桑榆……随着越来越靠近北方,路上的风沙也变的频繁起来。而车队行进的速度也是逐天递减。
“爷,您说后面那辆车里是什么人?这么多天了,都没见人出来过。难道他不用吃东西么?”盈涟用嫩葱般的手指拨开一个蜜橘,一瓣一瓣的喂给枕在她腿上的男人。一脸幸福的随口问道。
唐逾本来没想带这对儿姐妹花出来,只是实在拗不过那两双泪汪汪的眼睛,因此心一软便投了降。一来以前发生的那些事情让唐逾也是心有余悸,万一自己不在身旁,再出点什么事情那就追悔莫及了,二来,他这些rì子实在是有些纵yù过度,似乎无女不欢了,若是这一路上没个可心的人还真挺难熬的。便以在路上教她们道法为由,带上了这两个小妖jīng。在刚出京的那几天,唐逾将清虚宗的心法和那双修之术教给她们,并且为她二人洗髓伐骨,之后便一直在温柔乡中享受。使得车两旁的护卫们这一路都有些魂不守舍,时不时的往车里瞟上几眼,可惜就是什么都看不到。
“呵呵!小宝贝儿,管他呢!谁知道后面那辆车里是什么人。大概是忠王殿下请来的帮手吧!呜…好吃!”唐逾一边咬着嘴中的橘子,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
自打出了京城,这辆车里面的人就一直没有出来过,其实唐逾早就心里有数了。以他如今的修为都探测不出里面的人,那么可想而知了。如果他所料不差,里面的人就是一直一来他很想见上一见的忠王府那个神秘的修士。不过唐逾不是个喜欢生事的人,虽然好奇,但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举动。至少暂时来说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至于那个人,自己早晚能够见到,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爷,为什么走的那么急,不等郡主过门呢?”俯在唐逾身侧的盈漪也娇声娇气的吞吐着芬芳。
“等她过门?”唐逾哑然失笑,“等她过门你还不把小醋坛子打翻啊!”唐逾伸手在盈漪的胸前轻轻的掐了一下,带起一阵娇嗔。而唐逾听到之后心神一荡,毫不犹豫的一翻身将这个小妖jīng压在了身下,一时间满室生香。
其实唐逾倒不是吃完了就扔的人。只是和玉长公主对他的下作手段不满,因此故意在此事上给他使绊子,一直推脱近来没有吉rì,不宜婚嫁。因此要等唐逾从北方回来才举行大婚。唐逾也知道和玉长公主气不顺,何况那位刚刚失了身的蒙郡主也需要一段时间平复心情,因此也就没有坚持,反而又加了一批彩礼。只是听说此事传到隆运皇那里时,这位至尊似乎也有所不满,但也莫可奈何,只得发了一通脾气,而为蒙怡同谈誉赐婚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唐逾倒没有在意隆运皇的反应,在他看来这属于正常,自己这般“先斩后奏”无形中也算是堵了这位至尊一下子。况且听说他对这位蒙郡主一向关爱,怕是因此对他也有怒气。因此唐逾也没多想什么。
另外就是听说那位谈尚书一连数rì称病未曾临朝。而唐逾对此唯一的反应就是,称赞那位发明“生米煮成熟饭”的先贤。因为事实证明这个办法真的很有用。
路上除了每rì一般xìng的问好,广宏忠很知趣的将剩余的时间都留给了唐逾挥霍。而唐逾也“不负众望”的在两个小妖jīng身上rìrì笙歌,索取无度,因此很是让广宏忠身边的众多将领鄙夷。就连一直同唐逾关系交好的陆子明似乎也颇有微辞。不过唐逾好似不知一般依旧我行我素。
自从宁远一线失守后,战线已然撤到了月源峡谷。而北方联军似乎也止步于此,虽曾发起数次大规模进攻,但都无功而返。当然,洪安宝能够守住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敌人那群如怪物般的士兵一直未曾露面。虽然他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但也不敢掉以轻心。一面催促加固城防,一面等待京城的旨意。
月源峡谷说是峡谷,其实地势平坦开阔,俨然就是一个小平原。两侧由半月山脉同断绝山脉呈倒八字形阻隔,最窄的地方也有三十里宽。而这个类似于葫芦口的地方就是月源城所在地。自古月源峡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是随着天华的强盛,一度将疆界推向北部草原,因此这里已然很久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了。而此时,随着号角地响起,马蹄地渐近。这里似乎又回到了几百年前战火纷飞的时刻。人们在惊慌失措中再次拿起了武器。只是月源城地百姓已经远离战火太久了,久到忘记了这里的另一个名字——锁喉关,曾经的天下第一雄关。只有那铁水浇筑的黝黑城墙在述说着自己往rì的辉煌。
中午时分,月源城西的一座小酒馆内,如今正是热闹的时侯。虽无jīng美佳肴,但三五成群的兵丁汉子们各围小桌,高声呼喝,不时的烈酒灌肠,粗口满堂倒也别有一番韵味。随着北方联军的几次进攻失利。人们似乎又找回了往rì的信心。
“我说马六,这两天大人似乎心情不错,竟然给咱哥俩喘口气儿的时间。是不是前面快打赢了?”一个穿着兵丁服饰的麻脸汉子同身旁相同衣着的人说道。随即还饮了一大口烧酒。
“可能是吧,这两天大人脸上难得能看到笑容了。要知道自打开战一来大人的脸上可有些rì子没放晴了。昨个我值哨,还看到刘将军和杨将军同大人一同饮酒呢!临走的时侯还有说有笑的。看起来用不了多久咱就能回去了。”一旁那个叫马六的兵丁顺口就臆测到。小酒馆里的人听了以后都有些兴奋。要知道这马六同那个麻脸汉子都是洪大人的亲兵。想来消息不会有假。
“呵呵,我说马六你个小王八羔子是想回家抱婆娘了吧!要不怎么没影的事儿让你一说就有鼻子有眼了!”门外传来豪爽,粗旷的笑声,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大步走了近来,“掌柜的,给老子来两坛子烧酒。别说,上回在这喝了一回还真够味儿。今儿个老子要喝个痛快。”
掌柜的连忙应声答应,“小轮子,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给爷上酒!”一旁那个跑堂的小胖子哎了一声麻利的向后堂跑去。
马六虽说是个小兵蛋子,但怎么说也是洪大人的亲兵,一般兵丁都会给他几分面子,因此连带着自己也有些眼高。如今听到这话本来应当拍案而起,可听着声音耳熟,一抬眼连忙堆满了笑容。“哟,原来是铁哥!您这边坐。”一边说,一边用袖子扫了扫旁边刚才他踩过的长条板凳。这位铁哥倒也不客气,一屁股就座了过去。
“铁哥,您先喝这碗,我还没动过呢!”一旁的麻脸汉子也连忙将面前的酒碗推了过去。
要说起来,这位铁哥可不姓铁,不过此人修理兵甲,刀具颇有水准,而且还管理着一营的兵库,因此大家都叫他铁哥。在这群兵丁中此人算的上是个有威望的主儿。毕竟吃饭的家伙都是人家管着,不论是坏了要修,还是要换都要经人家的手,因此大家平素也都多少有些巴结。马六自然也就“忘了”铁哥进门时的那句话。
“铁哥,您路子野,消息广。您跟哥儿几个说说,到底出了什么喜事,让大人这几rì喜笑言开。”麻脸听出来铁哥那里似乎有门,因此连忙追问。
“咕嘟”一声,铁哥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咧开了大嘴,“呵呵,成!只要今天这酒你请,老子就给你来个底儿掉,怎么样?”
“铁哥说哪里话,只要我们兄弟在,您什么时侯喝酒都算我们头上。”麻脸和马六连忙应承了下来。一时间小酒馆里忽然安静了下来,大家似乎都在等着铁哥的开口。
“好,那老子就不藏着掖着了。前些天,老子去给你们亲兵队长王头儿送一把刚打造好的jīng钢短刀。结果你们猜,老子看到什么?”这看似豪爽的铁哥竟然在关键时刻也抖起了包袱。一旁众人七嘴八舌的一通胡猜,只见铁哥一个劲的摇头,急地大家是抓耳挠腮,一个劲的催促他快说。
铁哥又喝了一碗酒,瞅了瞅四周,看样子大家似乎都被他逗起了xìng子,这才一挑眉,“老子看到有三个神仙下凡,进了洪大人的院子。”听到这个,大家“哄”的一声散开了,一个个似乎都不相信。
这个说“铁哥,你酒喝多了,胡邹呢吧!”,另一个说“铁哥莫不是梦里看到的吧,呵呵!”一时间大家都当笑话一般。
“铁哥说的没错,那天我也看到了,是有三个穿着道袍的神仙进了洪大人的院子。当时我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呢。”正当铁哥不知如何向大家伙解释的时候,角落里一个声音响起。大家看去都不再言语了。说话的正是平素很少说话的杜石头,这个人可是出了名的实心眼,从没说过瞎话。这一下大家似乎都有些相信了。因此酒馆里开始传出了嗡嗡的议论声。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