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强宋> 第11章 辕门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辕门下(2 / 2)

庞师爷一直走到了马廊前面方才站住,爱惜地抚摸着一匹粟色马的脖颈,道:“禁军最缺的就是战马,后营里倒有两百余匹。你们见过了这些马,今后再看到后营的精良装备,就不会太奇怪了。”

他说的是实话,大宋军队战马一直都是很稀缺的,马匹运输不畅是个最大的问题。北有契丹连年交战,蒙古马就运不回来了;西有彪悍的回鹘诸部,虽向大宋称臣,但中间隔了个西夏,与大宋为敌多年,虎视眈眈边境磨擦不断,开放贸易是不可能的,品种优良的西域战马运不回来;西南有吐蕃骚扰边界,高原马是没想头了;南有大理国,算是邻居中最为温和的一个,与大宋表面上相安无事,但一提到马匹贸易,总是百般管制推托,南诏马也是运不回来。

产马地都被外族控制,造成宋军战马奇缺,禁军手头上为数不多的战马,配种繁育也一直未有起色,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大宋国境内并无大型草场和产马地,各地稀稀落落的土产马偏又以负重见长,体型度均不如人意,用于沙场冲锋还是差了不少。

庞师爷神游了一阵后,似乎在对着马儿说话:“唉……又长膘了……前任都头走后,营里的战马也歇着有两个月了。”

杨述不解地问道:“周统领没有安排将官训练骑兵么?”

庞师爷回头道:“骑兵训练辛苦啊,要到跑马场去。就是有安排下来,各位步兵都头也是不愿意接手的,没有了上司监管,营里的骑兵训练怎肯出力?大伙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

沉默了一会,杨述与关定几乎同时说道:“我倒愿意领这份骑兵都头之职。”两人对视一眼,点点头,俱有了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之意。

庞师爷目有嘉许之色,道:“甚好。明日晨练,两位都头去给周统领打声招呼就可。”

他又拍了拍粟色马的脖子,领着两人向斜对面的一排营账走去。渐走渐近,闻到了食物的香味,庞师爷吸了吸鼻子道:“正好赶上饭点,中午这顿饭军官都是在此处吃的。营里的都头指挥应该都在里面了,进去再作介绍吧。”

三人进得营账,见到数张长木桌上饭食很是丰盛,有酒有肉,四处围坐了二十几个军官,分成几堆在边吃边聊。军官们见有新同僚加入,都是很热情的上来打招呼。

庞师爷就一个个介绍了过去,前面的只是简单报了名字,杨述心里明白均都是达官显贵之后。到得最后两人时,庞师爷加重语气特意说出了来历,显然是这拨人中家世最为显赫的。他指着一个无须军官道:“这位是枢密院副使丁大人的公子,丁岱丁都头,”又指着一个胖乎乎圆脸的军官,“这位是殿前司都虞候彪大人的公子,彪达彪都头,军里混得熟的人,都尊称一声彪大。”

等营里二十几人都介绍完毕,庞师爷才指向杨述道:“这位是新入营的杨述杨都头,与襄王府有莫大的干系。”众将听了,顿起敬意。

庞师爷又介绍关定:“这位是新入营的关定关都头,今日才从北校场调来。”

彪大皱起眉头想了想,就问道:“关都头,令尊在朝中任职何处?”

关定却不明说,再问时只答是凭军功而上。众将一听并非同类,就暗自有了提防之心。

彪大借着酒劲,大言不惭地道:“我就日了!凭军功上来的跑到后营来作甚?”关定也不生气,也不解释。旁边一人扯扯他衣襟,小声道:“算了算了,都是天天要见面的,和气生财。”

见彪大歇了气,众将招呼关杨二人围在桌边吃起了午饭,皆是对杨述有说有笑加意接纳。杨述见关定受了冷落,就随意与他摆谈起来。

杨述心里明白,如果某人与你交谈得很融洽,却又对自己的家世讳莫如深,那么必然是他不想谈这个话题,问了也是自讨没趣。因此他并不询问关定的出身,只是捡些感兴趣的军旅之事相聊。

关定神态友善地与他说着话,也是绝口不问他的来历,反倒是旁边的步兵都头们一个劲地追问他与襄王的关系。杨述模梭两可的应付着,既不明说也不否认。这层身份带来的震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既然有好处,也就没必要急着撇清。

饭毕,庞师爷叫来了杂兵,领着杨述和关定去库房点领装备。

两人领了兵器,又各有一套常服和皮甲。杨述仔细看时,甲身是一整片,上面是保护胸、背的部分,用带子从肩上系连,腰部又用带子向前束扎,下垂左右两片膝裙。身甲上缀披膊,左右两片披膊在颈背后联成一体,用带子结系在颈下。头部的兜鍪是圆形的覆钵状,后面垂缀着较长的颊项,顶上中央插着三朵漂亮的缨球。

庞师爷又提道另有一套铁甲,须等明日军中铁匠来量好尺寸再定做,战甲做得合身也是后营的传统。

杂兵呈上薄册,杨关二人在收条上签了名字职位。庞师爷盯着他们一笔一划的写下去,眼睛突然一亮,又凝视了良久,摇摇头道:“两位都头写得一手好字啊。本朝文职素得重用,两位不去进考却来从军,我倒有些搞不懂了。”

他眯着眼看了许久杨述写的字,道:“杨都头的字点如坠石,纵横有象,这一手行草,怕没个十几年的苦练写不出来啊。”

杨述微笑不语,他对自己的字还是有信心的。自幼临摹颜真卿书法,冬去春来也不知写了多少帖子,确实是练了有十几年了,这师爷的眼光真是不错。

等庞师爷走后,杨述和关定坐在库房外面,谈论起行军打仗之事。

聊起将要负责操练的骑兵,杨述提到自己对马性不熟,要请关定多多指教。

关定笑道:“军中马少,平日里自然是难得一骑。你我即然同领骑兵,关某但有所知的,定会倾全力相告。”

杨述道了谢,二人起身去营房四周闲逛,聊得甚为投机。杨述只觉关定对沙场作战、行军驻扎极为熟捻,又学识广博,并不象是武人出身,但要叫他猜测关定的来历,却是愈猜不透了。

他初来军营,免不了有许多好奇之处。一直逛到时已黄昏,才与关定在西校场大门外道了别,各自离去。后营中的军官,晚上都是各回城里住处睡觉的。

杨述凭着记忆朝铜锣巷走去。京城虽然庞大,但道路规划有序,可作为参照物的高大建筑比比皆是,自然不会轻易迷失了方向。

刚走到西角楼大街,他就看到街口处摆起了夜市,贩卖各色小吃的摊位前都挂起了灯笼,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杨述想起了在早上的院门口,巧儿挑着扁担那倔强的身影,心里叹息一声,就到小吃摊前买了一些蔗糖,仔细包好放在怀中,径自回铜锣巷去了。

他却没有注意到,有个妇人的身影一直跟在他背后。

进到了铜锣巷里,妇人离他又远了些,仍是不疾不徐地跟着他。

初升的月光映出了她满是皱纹的面庞,正是白天那个在银梁桥边摆摊的老妇人。

老妇人一直目送杨述进了院门,方才长吁一口气,脸上流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她又站立了半晌,才转过身颤颤巍巍地离去了。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