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点,老百姓心里不太舒服,毕竟有了田地的人,突然又变成了国家的长工了,谁心里能舒服呢?
卢萦颁布了,每人租种良田的目数,还有税制,老百姓才好受了一些,毕竟十之二三,比地主家的租子低多了!
而地主们则是集体反对卢萦的政策,不能拥有土地,他们的生活不再有保障了,这样的日子,谁愿意继续下去?
卢萦反复思考了一下,土地改革必须进行下去,为了南朝百姓的温饱生活,她没有退缩。
崔颢也对卢萦的土地改制略微有些微词,这样激进的做法,会让各地的富人不满,这些都是国家稳定的资源。
卢萦不赞同崔颢的看法,国家的稳定在于农耕,在于经济的实力,在于全民的温饱,一部人的富裕是可以的,但是大部分人吃不上饭,就会造成国家的动乱,千百年来,政权的更替都是因为有大部分人吃不饱穿不暖了的缘故。
卢萦的看法。就连卢家的人也不是很认同,毕竟卢家都是地主出身,百年世家,土地就是财富的象征,没有了土地的拥有权,相当于剥夺了世家的地位。
所以,卢群虽然没有阻止孙女的做法,但是说心里话,他觉得会有麻烦的。
而确实如卢群所想,南朝各地的富商开始反抗了。他们拒绝把土地收归国有。而且煽动百姓们,抗议南朝的举措。
卢萦对于自己帮助过的南朝百姓有些失望,这些年,这些南朝的百姓倘若没有自己空间的粮食。如何还能存活下来。可是如今一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了。他们第一个站出来反抗自己。
把自己关在了书房立面整整三日,卢萦不肯见任何人。
卢群叹气,崔氏叹气。崔颢叹气,八郎叹气,全家的人都为了这件事情叹了气,可是谁也没有办法说服卢萦。
尉迟恭是唯一一个在这件事情上支持卢萦的,他是贫农出身,向来都是租种地主家的地,但是租子确实税后的六成,剩下的四成根本养不活一家人。
他一直都觉得这世上最可恨的就是地主这类人了,明明占了很多的土地,却让他们这些贫苦出身的人,更加贫困不堪。
尉迟恭想了几日,来敲了卢萦的书房门。
“陛下,臣有事启奏!”尉迟恭谦卑的在外面站好,他没有要求进去,就这么站在外面说着,“臣以为,陛下的改制是对的,陛下知道臣是贫农出身,最是憎恨那地主老财日夜盘剥。
臣,以为,土地归为国有是对的,土地为国之根本,有土地才有国家,不然何来我南朝?
至于百姓们不愿意,是因为他们无知,臣愿意为陛下到地方去解释陛下为百姓们筹谋的心思。
而关于地主?
陛下,可曾想过,地主赖以生存的是土地,倘若他么没有土地的,他们当以何为食?
陛下圣明,定然能为地主们找到新的生存之道啊!”
书房外,尉迟恭的一番话提醒了卢萦,是啊,只要自己给他们指明以何为食不就好了?
唉,自己就是一个农科院的高材生,让咱这样总是跟植物打交道的人,治理一个国家,多么的难啊!
卢萦又想了一夜,才出了书房。
之后,尉迟恭等贫苦出身的官员下了地方,为卢萦改制做系统的解释。
而卢萦收购了南朝所有地主的土地的同时,又为地主们指了一条宽广的大路,经商!
卢萦把国家商税由十之七八改成十之三四,但是增加了地皮税,还有国税,商业税等项目。
而且,古来,士农工商,经商之人一直地位低下,被人看不起,这也是地主们不愿意改行当的原因,因为税高,且地位太低。
卢萦废除了‘士农工商’的排名制度,虽然无法做到人人平等,可是农工商还是平等了。
而且,卢萦恢复了科举制度,南方贫苦或者富裕之子都可以参加科举,以选贤明治理国家。
大量的改革,充斥着卢萦的时间,可以说除了睡觉,她的时间都在各种公文之间。
崔颢心疼自家媳妇已经六个多月的身孕了,还要如此忙碌,忙前跑后的帮忙。
快到夏日了,卢萦登基都五个月了,肚子已经鼓的厉害了!
不光崔颢看的心惊胆战的,连卢家的人也都是担忧不已,这孩子太大了些。
幸好,卢家以前的医士跟来了钙州,检查下来,只说了一句,“是双子!要多运动啊!”
崔颢听说了以后,不知道自己是激动啊,还是担心,反正心情很复杂,有孩子了高兴,可是一下子两个也愁的上。
特别是,崔颢特别怕卢萦有什么意外,想起那年阿萦生卢义的时候,差点没缓过来,崔颢就心有余悸的。
所以,崔颢都尽量的跟在卢萦的身旁,从来不接任务出远门,他可不想自己出门的时候,自家媳妇出了意外可怎么整?
就在这时,崔砺登门造访了。(。。)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