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天庭任职 第七十八章 整风
想到了若是有迹象自己不能成就圣人,那等待着的就将是身化飞灰,杨易已经不把徒弟谈越这小小的挫折看得有多重了。 只要掳掠去谈越的那些人请不动圣人出手,徒弟总有春天到来的时刻。 何况估计此时谈越已经身陷晶球,那早些解救和晚些解救的差别并不大。
再者,此事虽不惹人喜,但对现在的杨易来说,却说不定正是个亲近老聃的契机。
正如一般人都会对施恩对象更加信任些一样,仙人和圣人也逃不过这种思维方式。 于是才会有阿弥陀佛借着对杨易的示恩来拉近关系,也同样,老聃因为曾经对杨易的示恩夹杂了其它目的而对杨易知道真相后的反应有些不确定。
既然此去清微观就是为了坚定老聃对两人亲近关系的信心,那何不借着谈越被掳事件让老聃出些力,可以令他对自己更多添一份恩情!如此一来,心甘情愿出力帮忙的会满意,而被帮忙的,除了解决眼下徒弟的麻烦外,还再度获得了施恩者的部分信任。 两全其美!
青牛妖仙蹈厉道童就候在清微观的大门口。 几乎在杨易举手叩门的同时,观门就在‘吱嘎’声中大开,蹈厉那张毫无一丝牛像的粉嫩小脸就微笑着落入了杨易眼中。
想想自己如果不是有成圣的可能,估计在老聃心中还不如这牛仙的分量重,杨易也不愿失礼。 同样微笑着朝这太清圣人的心腹作了个揖,问道:“蹈厉师弟,老师在入定么?还请师弟通禀老师一声,就说弟子终南办完了差使,前来复掌教老师法旨。 ”
先入门者为大。 这蹈厉道童虽然还没入太清圣人门下,但过往他称呼过杨易为师兄,于是杨易此次也客气地称呼对方为师弟。 密切一下关系。
这青牛对老聃心思的了解虽然不如其他几位圣人,毕竟有些秘密以他的身份不可能知晓。 但总算是长年贴身服侍老聃之人,从细微末节深知太清圣人对终南真人这记名弟子的看重。 所以此时看到杨易亲近的称呼他为‘师弟’,青牛蹈厉心下欢喜中腮红上面,躬身回道:“老师已经出了定。 终南师兄不必在此等待,随我一同前去老师殿外相候就好。 ”
推开殿门步入殿中,老聃一脸祥和沉稳的盘坐于云床,微笑看着这复旨而来的记名弟子——终南真人。
有些事情不需要言语。 只从细微末节中就可以看出结果。 在老聃地神念里,除了杨易处身于其他圣人面前的时候,他不能得知杨易地动向,因为被其他圣人屏蔽了神念的探查。 而其它任何时候,这前景光亮小爬虫的一举一动,莫不被他牢牢掌握着。 所以杨易出了佛界后,先是往明轩大陆而去,后来再折转方向。 直朝清微观而来的这种变动,老聃心知肚明。 就连杨易收到的白洞真人急讯,也同时反映在圣人的神念中。
老聃很满意,特别是杨易在收到谈越的噩耗后,仍然坚持先来自己这里地举动,让圣人感到高兴。
太清圣人虽然将杨易看作是小爬虫。 但那只是实力上的差别而已,他并不认为这小爬虫的智商就会低些。 所以杨易折返的举止落在圣人眼中,顿时就知道这小爬虫已经明白了自己的用意,这是在用行动向自己表明心迹!
如此一来,名义上的师徒俩人都对双方间的默契感到满意。 这在杨易踏入清微观的第一时间,就已经确定了下来。
心知肚明也不能缺了场面语言。 杨易到云床前,躬身施礼后道:“老师,终南已经完成对几位圣人地邀请归来,特此回复掌教老师。 ”
老聃颔首道:“此次前去诸位混元大罗金仙处,可有助益?”
“然!”杨易回道:“各位圣人都令终南有不同的启发。 还要谢过掌教老师给终南亲近诸位圣人的机会。 ”
“那感悟可深?”老聃继续发问。
“然!终南知晓了掌教老师对终南的期望。 此后定然会更加精进修行。 以不负老师厚望。 ”杨易答道。
“此时你我虽为师徒,但难保有朝一**的份位尚在我之上。 要知道修行路漫漫。 达者为师。 ”老聃的这一句话比较令人回味,表面像是在鼓励杨易修行精进,但细细琢磨,似乎有些其他味道在里面。
杨易恭谨地应道:“老师说的是!终南受教了。 只是虽说达者为师,但先行者、引路人的经验在后来者修行中起到的功绩永远不能抹杀,永远值得感激。 ”杨易的暗喻就是有朝一日自己真成了鸿钧的入室弟子,也不会忘记老聃的恩惠。
老聃呵呵笑道:“如此就好!要知道别的都在其次,还是要专注于道行修行才最重要。 嗯,终南你修行中可有问题,需要为师帮忙解释的?”
“本来弟子的修行中疑惑颇多,但自从上次聆听老师讲道后大受启发,所以现时没有疑问。 此后如是终南生出疑问来,定然会找老师帮忙指点。 ”说到这里,杨易停了一停,貌似有些犹豫,却又像是最终下了决心一般再道:“只是弟子此段时间有些外事干扰,怕会对修行进度有些妨碍,辜负了老师地期待。 ”
“额,又是何事?”老聃问道。
“弟子适才接到讯息,就是弟子那劣徒在明轩大陆被人劫走,对方出动了二十余位大罗金仙,恐怕后果不容乐观。 弟子思忖,想要解决这件事情,怕是要颇花费些时日才成。 ”杨易答道。
老聃叹了口气,“这些人自己不专注于修行。 还要打扰别人地修行环境。 更是全然不顾老道颜面,擅自在明轩大陆掳人,罪孽不浅!终南勿慌,你且去打探好那些下手之人地底细,到时候让蹈厉禀报于我,为师自会为你主持公道!”
其实老聃此时就已知对方地底细,但不让杨易自己去查探一番。 如何能将这人情卖到最大?又如何显示出他为了杨易痛下杀手剜疮的大恩情?
杨易也明白这点,却只是做出无限感激神色的说道:“老师肯为弟子主持公道。 那是再好不过了,终南这就放了心。 有掌教老师在背后撑腰,弟子那劣徒真是好命!”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