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龙旗> 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二 涟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二 涟漪(1 / 2)



天津。直隶总督衙门

眼见已是入秋时节。这津门的雨天便又多了起来。便似今日一般。原本还是个阳光普照的好天气。忽然间便转了性。浮云只一瞬就布满了天。渐渐地往地面上沉了下来。

“又要下雨了……”。张佩纶手里拿着份刚收到的电报纸。望着窗外的阴云。一语双关的道。

“嗯!”。仰躺在西式躺椅上的李鸿章阖着双目。漫步经心的应了一声。随即便问道:“叔耘那边又有电报了?”

“是!”。张佩纶一怔。便立刻回过神来。接口道:“正是薛叔耘的电报。”

“哦……”。李鸿章终于睁开了眼。却仍是仰躺在椅子上。“都说了些什么?”

“回中堂。叔耘先生在电报中说。他以约了英吉利国阿姆斯特朗厂的人。不日就将从英吉利国前往马赛以与任治明会合。”

“阿姆斯特朗厂?”。李鸿章一愣。随即便坐直了身子。就这片刻之间。刚刚还睡眼惺忪的他已是目光炯炯:“就是给我北洋海军建造超勇、扬威和致、靖二远的阿姆斯特朗厂?”

“正是!”。张佩纶的嘴角也泛起了一丝笑意。但一闪即逝。而声音也回归平淡:“就是这个阿姆斯特朗厂。”

“嗯。甚好!薛叔耘这一手做的极好。所谓货比三家。这卖船的越多。我们这买船的才越有利。不错。甚好。”。他满是褶皱的脸上立时现出了浓浓的笑意。

“如此一来……”。李鸿章又长出了一口气。“治明的差事就好办多了!”

“学生却担心……”。见到李鸿章这般如释重负。张佩纶脸上却马上布满了一层阴霾。他思忖了半天。终于一咬牙说了出来:“这样会让任治明的处境更加艰难!”

“嗯?”。李鸿章立刻微微眯起了眼。“幼樵。此话怎讲?”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

“啪”。价值连城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从皇帝瘦削苍白地手上飞出。撞在养心殿内的金砖地上。顷刻间便化作了一堆一文不名的破碎瓷片。而养心殿内的一群太监宫女则被吓得人人呆若木鸡手脚发软。其中几个胆小两腿一软。便直接就跪了下去。

坐在皇帝下首处绣龙瓷墩上的翁同立时将目光垂的更低。只见皇帝已经起身离了养心殿正中雍正帝御笔亲书的“中正仁和”匾下的御座。步伐急促的踱起步来。只听得驼色江绸衫下一双青缎凉里皂靴在金砖地上橐橐作响。已是全然把慈禧太后平日里最看重的守成持重地帝王风范丢到了九霄云外!

“混账!混……账……”。光绪涨红了脸。连鼻息都激动得调息不匀。显然内心已经愤怒到了极处。而那口吃的毛病也又发作了出来---“朕……朕殿试钦点地……地榜眼。翰林院的六……六品编修。朝廷明旨委任的加布政使衔筹备阅舰式事宜购舰帮办委员……他任令羽一个区区五品地微末小官。竟然就敢擅杀?”

光绪此时已经踱回了御案旁。他一眼就望见了摆放在预案上那由军机处眷抄过来的电文。不由得更觉愤懑。竟直接伸出手在御案上重重的拍了下去!

“简直是无君无父!”。光绪大力的拍击着御案。兀自怒骂不止。“本朝立国二百多年来。何曾出过如此狂悖的官员?”。见皇帝已经出离愤怒。养心殿内那几个还站着的太监宫女齐齐打了个寒颤。随即便如同被同一根看不见的丝线拉扯着一般。一起跪了下去。

翁同眸中微微一黯。眉宇间也添上了几分忧色----自光绪元年奉旨在毓庆宫行走以来。他已经给眼前这个皇帝当了十六年的师傅。对皇帝的性情可说是知之甚深。

早在皇帝还是个懵懂少年时。他便已知晓----皇帝虽然在太后面前一向都是个恭谨乖巧的百依百顺模样。但骨子却是个暴躁易怒地性子。虽然看上去文弱。但只要臣下还有内侍稍有忤逆。皇帝便会激动暴怒。早在皇帝亲政后的第一年。孙毓汶便曾领衔数名大臣向太后上奏称:“皇上天性。无人敢拦”……

以皇帝这个雷霆雨露均无一定。暴烈的近乎乖戾的性子。见任令羽如此肆意妄为。又怎能按捺得住?可此时。又岂是皇帝对北洋大动干戈的时候?!

“翁师傅!”。在一阵近乎歇斯底里的大发作之后。光绪的情绪终于略微平复下来。而他的注意力也随即转向了仍呆坐在绣龙瓷墩上的翁同。

听到皇帝地招呼。翁同便立即依“坐听立回”地规矩。自绣龙瓷墩上站了起来----虽然他是皇帝的授业恩师。但归根究底。他还只是眼前这个皇帝地臣子。

“老臣在。”。翁同神色恭谨的对着皇帝道。

“翁师傅。你是朕的老师。却也是朕的军机大臣……”。光绪眼中闪着狠毒的光。一字一板说道:“没错吧?”

“回皇上。正是如此。”。翁同心中突然闪过一阵不好的预感。却不知危险将从何处来。

“那好……”。光绪轻轻的点了点头。他伸手一指御案上的纸笔。对翁同道。“你现在就给朕拟两道旨意。一道发给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薛福成。叫他一与任令羽那狂悖之徒相遇。便立刻将其拿下。着专人押解回国。交有司严查后明正典刑!另一道旨意则发王天津。让李鸿章接旨后立刻上表自劾!”

“皇上……”。皇帝的话音未落。翁同已是浑身上下一个激灵。后脊背上已立时渗出了冷汗来。他对着皇帝径直跪了下去。声音中也添上了几分惶急。“万万不可如此啊!”

“嗯?”。光绪帝将双手负在身后。向着翁同转过了身来。狐疑又闪着火光的眸子也随之盯向了翁同:“怎么?连你翁师傅也不再拿朕的旨意当回事了么?还是你还想着你这个军机大臣是李鸿章上表举荐的。你既受了他这么大个人情。便自当投桃报李。为他遮掩弥缝不成?”

“回皇上!”。翁同听着皇帝这些刀子似尖刻的话。头上已经浸出汗来。而出口的话竟也带上了哭腔:“臣焉敢?臣焉能?臣自十六年前奉太后懿旨入毓庆宫为皇上启蒙之日起。便时刻自省。为人臣者。首先就要守臣子的本分----正所谓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太史公在《史记》中地教诲。臣未敢有一日或忘……而今日皇上竟疑臣有与他人上下勾结欺瞒圣听的勾当。这当真……当真让臣……”。他也不知是触动了哪根情肠。竟直接就在养心殿内的金砖地上伏地大恸了起来!

光绪一震。他略思忖了下。脸上随即浮上了羞惭交加的神色。他快步上前。伸手将翁同从地上搀扶了起来:“老师。是朕失言了。”。他想了想。继续道:“还请老师不要太放在心上……”

“臣不敢!”。翁同抬手拭了下泪。再放下手后已又是那副惯常的庄重神色。“老臣刚刚说过----主忧臣劳。主辱臣死!让皇上忧心。原本就是臣下的罪过。故而即便皇上不曾责骂为臣。臣也是责无旁贷。”

“老师不必说了!”。光绪松开了扶着翁同的手。清秀的脸上一下子满是颓然。“归根结底还是朕的不是!所谓君明才能臣贤。昔年圣祖高宗在位时。朝堂上可曾有过似任令羽这样的无君无父之徒?”

他似乎在对着翁同。又似乎在自语:“而偏偏是朕地光绪朝出了这样的混帐……说到底。怕还是要怪朕德行有亏啊!”

翁同只觉得头嗡地一声。蓦地又出了一身冷汗。他揣摩着光绪地这番话。只觉得字字句句透骨痛髓。竟不自禁又打了个激凌。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半晌才开口劝慰道:“皇上这话说得太重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