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周匡天下> 第七十四章 拔黄牛八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四章 拔黄牛八寨(2 / 2)

在张建雄这一批生力军地加入下下,黄牛、木门、白涧三寨更是岌岌可危,但是一次又一次居然奇迹般的顶住了,每每到了关键时刻总是出现张存的身影,整个儿血人一般的张存。

五月九日,顽强抵抗了六天地黄牛、木门、白涧三寨全部被攻破,木门、白涧两寨蜀军守将被杀红了眼的周军杀的一个没剩。

郎兵怜惜张存之才,佩服这些汉字地英勇,请求王景抓活地,才保住了黄牛仅剩地十七人的性命,这里面就有张存,他已经完全看不出一个人样儿了。

当张存被带到王景、郎兵面前时,他依然睁着血红地眼睛狠狠地瞪着王景。

王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道:“要不是郎将军为你求情,你早就没命了。”

他语气冰冷,眼底却忍不住露出赞赏之意。

张存看也没看郎兵一眼,呸了一声,声音嘶哑地道:“莫不是想招降张某?趁早死了这份心,张某深受陛下大恩,就是死也不会降敌。趁早杀了我,不然我还会杀敌报国。”

王景听他如此不识好歹,大怒道:“来人,把这厮拉出砍了!”

“慢!”郎兵急忙阻止,转头对张存道,“张将军,俗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孟如此昏庸值得你如此效忠吗?我大周皇帝乃当世明君,周军勇猛无敌,才是将军发挥才干的地方。”

张存斜瞟了郎兵一眼,嘿嘿一笑:“柴荣或许是明君,周军却未必无敌,要是王昭远听我的建议,把其它几寨的兵全部移到这三寨来,屯重兵与唐仓镇,互为应援,坚持到我朝大军来援,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王昭远执掌蜀国枢密院,却志大才疏,还时常自比诸葛亮,孟昶居然也赞同,对他更加宠信。历史上自比诸葛亮的人不少,但像王昭远这样无耻而无能者却不多。他是无赖小儿,完全靠奉承后蜀的孟昶才取得高位。

“正因为如此,将军才更应该弃暗投明。看看吧,蜀国君昏臣庸,王昭远、赵季札之流不在少数,上面已经烂透了,下面再努力又有何用?”

张存神色有点黯然,却依然不为所动。

“另外,将军再看看这蜀国百姓过的什么日子,这几年蜀国风调雨顺,可谓五谷丰登,但是百姓却依然衣食无着,秦、凤百姓更是请求我军来伐蜀。将军一心为蜀国效力,却不是为了蜀国百姓,而是为孟昶、为那些朱门酒肉臭的大臣们享乐。将军忠诚的是个人,而不是百姓,非大忠,更非大志之人。”

张存眉头皱了皱,咬了咬嘴唇,依然没说话。

郎兵叹了口气道:“将军好好想想吧。”

王景皱着眉头挥挥手,让人把张存等俘虏带下去。

“汉人杀汉人有什么意思,要是这样的将领都用来抵挡异族的侵略就好了。”望着张存的背影,郎兵忍不住说了一句。

张存似乎听到了郎兵的话,回头看了一眼,见郎兵望来,又转过头去,很快被周军士兵押了下去。

当晚,王景摆了个小小的庆功宴,让士兵休整一晚,第二天一早,留下少量士兵驻守唐仓镇,大军开拔前往秦州。

临走前,郎兵打听了向训那边的情况,不是很妙。凤州地势险恶,城内又有五千威武军精锐、数万民壮,向训强攻八九天,损失惨重,凤州城却嵬然不动。

****************************

秦州地理位置独特,扼陕甘川之要道,自古为陇右门户、战略要冲和商贸中心。古往今来,这里人流物聚,商贾云集,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秦州横跨大江、大河两大流域,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盛产小麦,是秦川四州最富裕的一个州,在唐朝时就号称“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过陇右”。

五月十三日,王景大军一万一千余人到了秦州,当天就把秦州城团团围了起来,王景大营就立在秦州城南大门对面。

就在周军到达秦州的前一天晚上,孟昶的诏令发到秦州。孟昶复起韩继勋为雄武节度使,为安抚其心,外加侍中之勋,让其抵抗周军进攻。

同时还告诉韩继勋,蜀国正在集结大军,任命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珪为北路行营都统,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高彦俦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吕彦珂为招讨副使,客省使赵崇韬为都监。大军一集结完毕,立即由李廷珪率领来援。

韩继勋见圣旨后大喜,李廷珪、高彦俦是蜀国少有的能打仗的名将,看来这次皇帝真的清醒了,不仅派出了真正能战之将,还把拱卫京城的禁军都派出来了。

自从歼灭郎兵骑兵无果后,他就深深的失望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却没有抓住。当黄牛八寨的失守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的心都快冷了。

孟昶的圣旨却让他又看到了希望,或许蜀国还有机会,韩继勋在心里告诉自己,并以此坚定抵抗的决心。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