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风云洛阳(三)
传国yù玺乃是就材于“和氏璧”。.net飞速更新^^ 诺书网 ^^免费网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jiāo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这传国yù玺只有一块,乃是以为正统之用,而yù玺则是皇帝起诏所用,与传国yù玺不同。
自从先帝刘宏死后,传国yù玺便不知所踪,之后又碰到了潘凤诛杀十常shì与何进之事,宫中大luàn,众人也无法再顾及传国yù玺之事。
而到了董卓入京之后,身为天子的刘协都被其挟持,自然没有能力再去寻找传国yù玺,但董卓可是找这东西找了许久,只是他翻遍了整个洛阳也不曾找到。
刘辨虽也知有此事,但他毕竟不是天子,加上董卓luàn政,他长时间在董卓监视之下,自然也没有能力去寻找传国yù玺。只是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传国yù玺竟然会被蹇硕藏在皇宫之中。
毕竟蹇硕乃是刘宏最为信任的宦官,刘宏死前便特意单独召见了他。目的一自然是命他带着归他所掌控的西园新军的上军隐于潘凤军营之中。而目的二。便是将这传国yù玺jiāo给他保管,并且藏起来,为的便是防止被他自己所托孤的潘凤,或者其他势大的大臣有异心的话,便可使刘辨取此传国yù玺之名勤王。
毕竟刘宏已在死前算计了十常shì以及何进,而等这两方势力一灭,则毫无疑问,不是潘凤借机掌权,便是士族之人执掌朝政。
只是刘宏也万万不会想到这期间竟然会出了一个董卓,而刘辨亦是险些死于董卓之手,要不是潘凤所施的妙计,恐怕刘辨早已死于董卓手中。而董卓倒行逆施,惹天下怒,根本就不需要用到传国yù玺之名来讨伐他便有各路诸侯起兵讨伐。
原本在蹇硕心中,潘凤无疑是一心为汉之人,便想找个时间将传国yù玺取出,送回给当今天子刘协,以成其正统,毕竟没有传国yù玺的皇帝,终究只能是“白板皇帝”。但今日听得这刘备一席话,不禁让他心中对潘凤以及荀氏一族又起了戒心,若是潘凤当真如同刘备所说,恐怕那大汉江山更加危险……虽然在他心中这种几率十分之低,但也是不得不防。
“蹇黄mén,难不成父皇亦知潘凤心怀异心不成?”刘辨听得刘宏将传国yù玺命蹇硕藏起,自是心有疑虑道。
蹇硕摇了摇头,解释道:“非是潘无双身怀异心。而是先帝恐其有异心,方才出此下策,若是潘无双依旧一心为汉,自是大汉之福。则臣自然会将传国yù玺取出,jiāo付于陛下,只是若他真有异心,还需殿下以此物邀天下忠心之士,一同勤王。”
“潘师定不会是那种不忠不义之人!”
只是此话从刘辨口中说出终究有些动摇,不知刘辨是在给自己已经有些动摇的信心上打气,还是专mén说给蹇硕听的。“我此刻便去见陛下……”
于寝宫之中的刘协听得刘辨求见自然命身边的太监邢书前去请入,能够入得刘协寝宫的,如今也只有少数几人,无疑刘辨便是其中之一。
“陛下,臣今日前来,乃是yù请辞贵江东去……”
方才见到入内,看着一身龙袍,已有些许天子威严的刘协,刘辨便直入主题,躬身拜道。
当刘协听到刘辨的解释,尤其是说道潘凤与荀氏一族之事,他亦是沉思不已。小脸上yīn晴不定,来回踱步之后方才开口说道:“皇兄为何会有此想法?潘师绝非那种人!”
“臣亦认为潘师非那种人,因此才会前来向陛下请辞,还望陛下准臣即日便回封地。”刘辨答道。
“不曾想你我兄弟二人,年逾不见,此才几日便又要分开。”刘协亦是叹气言道,毕竟他亦明白刘辨所说的话深有道理,只能开口推脱道:“不若皇兄再于洛阳多待几日,想来只是少许日子应该无事。”
“便依陛下之言。”刘辨自思已经与刘协商议过,应该不会有事,便不再计较。
然而刘辨与刘协却皆未曾发现,一直shì奉于刘协身旁的邢书,听得二人对话,心有所思。直到刘辨告辞而去时,他才找了个理由,短暂的离开。
一名小太监拿着令牌匆匆出宫,所去之地正是荀府。
“秣陵王向陛下请辞?”荀彧看着手中的书信有些不解。
显然,那小太监前来荀府,正是拿着邢书所写的书信jiāo予荀彧、荀攸二人。\
这邢书本与潘凤jiāo好,这宫内常shì的位子也是靠着潘凤举荐才有幸得上,自是对潘凤心怀感jī之情,须知因十常shì之luàn,使得宫内太监大多数皆被袁绍等人所杀,他能幸免于难已是不易,而能趁此机会上位,与潘凤所举不无关系。而他能够shì奉天子,自然脑子不笨,这刘辨口中多有提到潘凤,让邢书特别留了个心。但如今潘凤不在洛阳,所以他才命心腹的太监将书信送往荀府,毕竟如今洛阳,任是谁都知道荀氏一族与潘凤sījiāo甚密。
从荀彧手中接过那封书信,荀攸自是从身上拿出一吊铜钱,jiāo给那小太监,言道:“还请待我等谢过常shì大人,此些钱便给你做些huā销。”
那小太监也不客气,接过那吊铜钱便转身离去。
“文若可曾发现什么?”看着那封书信,荀攸不禁皱眉问道。
荀彧沉思片刻,答道:“以此信上所言,乃是秣陵王自愿请辞而去,只是为何他会向陛下提及无双与我等权利过大?且秣陵王与陛下皆可谓是无双之徒,又岂会疑心于他?”
“文若之言,莫不是要说有人于秣陵王面前进谗言?以间陛下、秣陵王、无双三人之心?”荀攸听罢亦是大惊。要知道为人臣者最担心的便是为君所疑,一旦如此,则不管你是否忠心,恐怕都会被形势所bī,或弃官,又或者被压上一个谋逆之罪,当然也有可能真的做出谋逆之事。
最重要的是如今潘凤掌司隶大半军权,于朝堂之上又有荀氏一族相庇,加上其义父韩馥为大鸿胪。若是想要架空天子,简直是易如反掌,正是这种情势之下,只要有人向天子进谗言,便是天子不相信,恐怕心中也会有想法。
“无双果真有识人之明!”忽的,荀攸拍案而道。、
荀彧本自己在想其中关系,却被荀攸吓了一跳,开口问道:“公达此言何意?”
“文若可还记得数个时辰之前,有密探曾言刘备前去见过秣陵王?”
“嗯?”荀彧听罢,便知荀攸所说的意思。疑道:“公达莫不是言秣陵王先前之言,乃是这刘备在其耳中进谗,yù让陛下疏远无双,以及我荀氏一族?只是,如此一来,对此又有何好处?”
“若是平日,他自是没有什么好处,然如今荀师病重,一旦归去,则太傅之位悬置,天子又年幼,如何能够掌朝政之权?而三公皆无兵权,自是将无双推到风口làng尖。刘备虽无高职,却是汉室宗亲,又有皇叔之名,麾下关张二人听闻皆是万人敌,如此一来,自是将被重用!”荀攸缓缓解释,虽其中仍有许多疑点,但无疑却已将矛头指于刘备处。
再一联系到早先潘凤便让荀攸寻一理由将刘备斩杀,又或者将他nòng的身败名裂,自是让荀攸发现潘凤有识人之明。毕竟刘辨对刘协所言之中不仅提到了潘凤,同时还将他荀氏一族如今地位也同时提到,或许刘协、刘辨皆不会相信荀爽会有谋逆之心,但对于并不十分熟悉的他们两个来说,自然也就将此事的可信度提升了几分。
若是刘备在此听到他二人之言,恐怕会大呼冤枉,他又何时起过这等心思?
“这刘备当真有如此心计?”听得如此解释,荀彧亦感其中所含的yīn谋。
“悔不听当初无双之言!待明日我便向陛下进言,使刘备往军中任职,借机将他除去!以免其再出言huò秣陵王。”刘备与刘辨二人关系极好,想要让刘备不往刘辨处去,唯有将二人分开,显然荀攸想的便是将刘备调往军中,而如今洛阳守军除却少数城卫为执金吾丁原所掌,其余于城外的皆是归胡车儿所掌握,到时自然能够选个理由。命胡车儿秘密将刘备除去,到时候只要借机偷袭,这关张便是真的万人敌也得乖乖的“扑街”。
“也只有如此办了……”荀彧听罢,同意道。
次日,荀攸自入宫见刘协,言道使刘备身为汉室宗亲,麾下又有关张之勇,当负洛阳守卫之职。
刘协本就在为此事担忧,听得荀攸之言,自无不允。好歹刘备也算是刘氏自己人,说起来总比潘凤、荀氏等外姓之人要信的过些,加上偶尔也曾听到刘辨曾说起过这刘备,经荀攸这么一说倒使得刘协对刘备的印象深刻了许多,不过毕竟如今汉室已过数百年,天下汉室宗亲不计其数,刘协又怎会真正的放在心上?
如今荀爽病重,潘凤又出征在外,如此一来正好尚书台由荀攸主事,平时诏书也大多出自荀攸之手,现在得到刘协允许之后,荀攸便直接回去自己起草任职之书,再由刘协过目后敲上大印,便命一小太监前去传旨。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