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柱国率军撤出芦溪县城,踏上了来时的路。三万清军浩浩荡荡跟在身后,不过与来时不同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背着一个包裹,甚至还有些大车上堆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显然这些都是军官在龙家镇的“收获”。
不过这些“战利品”显然拖累了行军速度,整整一个上午,三万人才走了三十余里。对此,胡柱国却不好强说什么,因为他在龙跃海的府内也搜罗了一些东西,比如龙府内正堂前的一个大瓷缸,原来是养鱼用的,不过被他看到后,发现这大瓷缸竟然是景德镇官窑的东西,而且做工精细,缸体上的荷叶和鱼儿如同真的一样。如果带回去,献给岳父,肯定能讨岳父的欢心。
于是胡柱国也不客气,将这个大缸打包然后装到大车上,另外还有一些女人用的,比如绸缎就堆满了整整一车,这些东西准备带回去,给自己养在府外的小妾,反正自己的正夫人也看不上。
胡柱国正盘算着,心里倒是一点都不担心盘龙山被围的事,心想:自己的岳父就是一只老虎,征战数十年,何况还有两万军队,“湘西叛匪”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拔虎须,简直就是活腻了。
忽然胡柱国听到后队传来喧哗的声音,扭头望去,看到后队已经乱成一片。
一匹快马从后边赶上来,马上的是一个参将,见到胡柱国后,也不下马,急道:“大将军,后队遭袭了!”
“哦?”胡柱国继续向后看去,心里合计是不是派兵支援。
“袭击我们的人在林中放箭,射死几个人后,马上就消失了,追也追不上,从衣服上看,可能是龙家民团。”参将说道。
胡柱国点下头,说道:“让后边的注意些,没什么大事,龙跃海只是不想让咱们顺利地回去支援盘龙山,咱们继续走咱们的。”
可是胡柱国的盘算还是有点错误,在接下来的一天里,龙家民团频频偷袭,不但让清军损失了上百人,而且还拖延了清军的行军速度。
就在这时,大军的前路之上,迎面疾驰而来数匹快马,由远近,胡柱国发现头前一人竟然是岳父身边的侍卫长吴达,肩膀上缠着绷带,好像受了伤的模样。
当吴达来到胡柱国近前,气喘吁吁地说道:“大姑爷,王爷亲令让你尽快赶回去,前天与‘湘西叛匪’交战,我军大败,损失了五千余人!”
胡柱国一听,仿佛晴天霹雳一样,惊讶地长大了嘴巴,忙道:“这怎么可能,王爷可是有两万兵马啊?”
吴达喘了一口气,然后将两天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胡柱国是越听越惊心,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
原来在三天前,也就是在胡柱国进入龙家镇的时候,在盘龙山发生了吴三桂进入湘西以来的第一场大战,交战双方共动用了四万人马。
虽然湘西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冲突,但这场大战就规模上来讲,在湘西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其中“湘西联军”一方还使用了一种奇怪的武器,貌似“铁疙瘩”,叫做“手榴弹”的东西,此外“联军”的火枪兵也大显神威,在开战之初,给予了清军弓箭手重创。
经过是这样的,“湘西联军”出现在盘龙镇以后,首先清除了附近几个村子里的清军,然后“大摇大摆”地在盘龙镇的东侧扎下大营,全然不将吴三桂和他的两万大军放在眼里。
盘龙山上的吴三桂看到“联军”肆无忌惮的摆开阵势,气的当时就发作了。不管怎么说,“湘西联军”只是土匪组成的“乌合之众”,竟然敢在身经百战的平西王面前“撒野”,这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吴三桂下令出动一万军队,由自己亲自统帅,八位总兵副将为辅,在盘龙镇东的宽阔场院上摆开阵势,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态。
不过“湘西联军”开始的时候一点动静也没有,因为大营是扎在树林里,所以吴三桂根本不知道对方会作何应战。
既然对方不肯出战,吴三桂觉得也没必要等下去,不如先派出一支军队试探一下,如果能杀入树林中,大军再随后掩杀过去,定要活捉“贼首”李定国和姚大榜,全歼“湘西叛匪”。
在一番布置后,派出了三千人马,为首的是昆明副将侯邦宇。上次在昆明开会的时候,侯邦宇因为逛窑子,惹怒了吴三桂,差点被要了脑袋,此次随军出征,也是“戴罪立功”的意思。
侯邦宇虽然喜欢流连“温柔乡”,但是却颇为能打,大小战役也经历上百次,积功升为正四品副将。从他的排兵布阵上来看,算是吴三桂的一员“骁将”。
三千清军,其中有一千弓箭兵,被他放在最后,两千刀斧手和长矛手在前,慢慢的向树林走去。
盘龙镇外是一大片水田,这在湘西山区是很少有的,此时是艳阳九月,水田里的稻子已经收割完毕,田里的水也放干了,所以清军在向树林前进的时候,是从田地里呈扇面型前进的。
就快要接近树林的时候,跟在最后的侯邦宇向树林望去,在林中看不到任何一个人,好像对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来进攻他们一样。“这真是奇了怪了?”侯邦宇挠挠脑袋,感觉场面有些诡异。
就在侯邦宇自言自语的时候,突然听到树林里传出声音:“预备――射击――”,紧接着林中忽然出现了数百手持“火铳”的“叛匪”,对准走正在行进中的清军就是一轮射击,“乒乓”之声不绝于耳,上百个清兵被迎面击倒,接着林中又响起一阵“咻咻”的声音,无数箭支从林中射出,如雨点般砸落在清军的脑袋上。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