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隋末我是帝王> 第三十一回 仁寿“诗会”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回 仁寿“诗会” 一(1 / 2)

**********************************************************************

从这一章节开始,将进入精彩的诗会,

主角的经历将会精彩纷呈,

你绝对想象不到情节的发展脉络,

呵呵,

诗会的章节很长哦!!!!

麻烦大大们继续投票支持!!!

小弟给您请安啦!!!

哈哈哈哈!!!

**********************************************************************

“好,好计策!”

杨广和萧妃同时开口称赞,相视一笑,彼此石头落地。

“好极!建平不愧孤的‘军师’,今晚真是受教了!哈哈哈!”

张衡没有丝毫的轻松,他双眉紧锁,苦苦想了好一阵,才泄气道:“殿下,宇文成都今晚探望杨勇,臣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若是说他想谋逆,则不应该如此招摇;若是说他故意做作,韬光隐讳,这点倒是极有可能。臣宁愿不是后者,他若想挑拨杨勇作乱,十有八九会被我们抓住‘死穴’,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可若是他胆大心细到如此,倒是不可留了!”

杨广心中却不以为然,虽然自己那个大哥还有被人利用的价值,但是说白了,不是一方诸侯,没有强大的军力和财力作后盾,利用杨勇作乱只会适得其反,宇文成都虽然厉害,可手中兵权已解,手下亲信已散,除了当日从禁军挑走的百多人的亲兵可用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朝中和地方力量(起码杨广认为自己没有收到有关这方面威胁的报告),要说这两个没有实权的人凑到一起谈乱“谋反”,相信只有吃饱了撑的人才会相信。

“‘人走茶凉’!只要把他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等几年自己登基当了皇帝再收拾他也不迟嘛!就着么决定了,明天就找老明商议一下,过几日就让父皇下旨,一切就搞定了!现在最紧要的还是如何钳制杨俊那个臭小子,这才是自己真正的心腹大患啊!还有那个杨爽,自己还得多多拉拢,这小子不知那根脑筋有问题,竟然效仿起杨俊来,哼,等着瞧吧!”

“对了,”杨广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问道:“软禁大哥的地方不是只有皇上的谕旨才能入内吗?怎么会让人随意出入,嗯?”

张衡坦然道:“负责守卫的是京兆衙门的人,听说这次宇文成都还带着一个中年道士,大大方方地在里面逗留了将近一个时辰。”

杨广森然一笑,冲张衡眨了眨眼,阴*:“看来老年(京兆尹年庆丰)的好日子到头了,建平你去处理这件事,相信父皇知道了这件事也会有所作为吧!你把我们的人安插进衙门里去,京兆衙门这个地方能管的事还是不少的,对我们还有点用处,嘿嘿,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张衡连忙起身应诺,口中连连称赞杨广心思敏捷,世所罕见,心里却依旧没有放下我。

“也不知他到底用了什么法子,竟然蒙过了守卫,唉,此人不除,吾等寝食难安呀!他是内定的驸马,在怎么有罪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公主守活寡吧,可以说他成功的抓住了皇家颜面与自己休戚相关这一关键,这是其一;元旦之夜亲自探望废太子杨勇,光明正大地一起喝酒过年,对待这样的人,皇上绝对不会加罪,相反,杨勇再无能也毕竟是皇帝地亲生子,血浓于水啊,别人不敢去探望他,自己又不便出面,这个宇文成都去的可谓是恰如其分,真真的及时。若我是皇上,也会觉得此人忠义可嘉,不计小节,心胸宽广,光明磊落,不知不觉间便了却君王心事,这样的人除了喜欢断然不会申饬半句。天啊,这个宇文成都太可怕了,用起计谋来一环套一环,层层相扣不说,而且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太恐怖了!”

张衡想到此不由得浑身一阵哆嗦,眼角扫了一圈,只见萧妃正冲自己点头示意,心中登时雪亮,会意地颔首回礼,自己暂时放下了心。

“原来萧妃也看透了这些,这不过现在不能说出来,也好,萧妃在太子身边,只要天天吹风,相信太子会有所警觉的。这个太子妃好深沉的心机呀,连自己的丈夫都能瞒下去,不简单啊!”

******************************************************************

太史令袁充上表,称大隋朝自建国以来,白昼逐渐变长。

“太平日行上道,升平日行次道,霸世日行下道。”

这是纬书《京房别对》的理论,狡黠机智的袁充在我的授意之下,对原话加以引申曲解,称“大隋启动天运,感应上帝,致使日影缩短,白昼变长,此乃千古难求的绝大好事!”

已经渐入暮年,对这些鬼神之道越来越相信的皇上自然是大喜过望,当年他窃据帝位的时候就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杨家顺天应命,但是如此轻易得国总有一些不安,因此这些年来自己殚精竭虑,夙夜难寐,总算得到了天下百姓得认同,“万民敬仰,无不景从”。

如今,这个太史令竟然通过天象演变,凿凿验证了这一事实,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整个朝廷而言,这都是大好事,有怎能不欣喜呢?

“影长之庆,天之佑也。今太子新立,须当改元,宜取日长之意,以为年号。”

皇上一时兴起,准备借此机会营造祥瑞气氛,来凸现自己得功业。

机敏的袁充立即面奏,道:“今物与更新,改元仁寿,可乎?岁月日子,还共诞圣之时并同,明合天地之心,得仁寿之理,故可知供基长算,永永无穷!”

正月初一,朝廷下旨,布告全国,改元仁寿,同时大赦天下。

同一天,正在回京述职路上得越王杨素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赏赐无数,顿时这位杨广的死党成为“第一宰相”,权倾朝野。

而邵溢直则因病致仕,准许回江南家乡静养。

几乎与此同时,西北前线传来捷报,长孙晟历经磨难坎坷,终于说服了西突厥阿波可汗向大隋朝求和停战,并质子于朝。

皇上这段时间接到的全是好消息,心情也是好得要命,在任命了长孙晟的副手裴矩为“安西都护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并派兵三千进驻高昌城后,又直接下了道旨意,任命我为“青州东道总管”兼领阅军使,驻节登州,负责整个青州以东的治安和整军事宜,说白了就是去震慑地方,今天除个山头,明天灭伙海盗什么的,纯属出力不讨好的职位。

加之那里是胶东半岛,民风最是剽悍,青州都督吐万绪又是杨广的亲信,对于我这个“潜在危险分子”来说,皇上和太子爷俩还真是挑了个“好地方”。

*********************************************************************

仁寿元年正月初十,京城第一大青楼“锦绣云楼”发出请柬和告示,以京城第一才女慕容燕燕的名义,遍邀京城名流文人,相约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在锦楼举行大型的“诗会”。

告示和请帖之中虽然很谦虚隐讳地声称这次诗会只是“互相切磋,彼此交流”,但是在某个势力的故意造势下,京城文士已经将此次诗会的档次提到了极致,私下里用“天下第一才子比诗大会”来定义这场民间集会。

随着消息的传播,一些远在京城周围州县的书生文人纷纷慕名而来,顿时京城客栈几乎家家爆满,就连城中寺庙道观里也住进了人。

这种场面颇似举子赶考,不知内情的老百姓在纷纷惊讶的同时,开始议论起锦楼以及它的第一才女,一层神秘感顿时罩在了这一人、一楼之上。

“听说那个女人美得就跟画上的观音,啊哟,想象就流口水......”

“老兄,你流口水我不反对,可你别流到馒头上好不好,让人看了就想吐,你还卖不卖了?”

“刘老板,听说这次‘锦楼’花了大价钱装修门面,你家兄弟不是也被征去做木匠活了吗?说来听听吧!”

“你还别说,这次我兄弟可真是交了运了,每天包吃包喝,顿顿酒肉伺候这不说,临了还有三两银子的工钱。别看我开着个绸布庄,像模像样的,可一年下来也就能赚个二三十两的,人家十天就十两,全城你打听打听,上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去,唉!”

“真的啊,老天爷,咋那大方呢?那我也去试试,打个下手赚点银子花花。”

“切,就你,王四,你以为那是谁家盖房子,泥瓦匠谁都能上呀!做梦吧你,我兄弟的手艺可是在京城里数一数二的,上次皇帝老子整修皇宫他还被征召了呢!实话告诉你们吧,这次出面的是‘龙骧将军’宇文成都,我兄弟在工地上见了他两次面呢!”

“什么?你说是那个‘屠夫’......”

“嘘!你娘的还想不想活了,犯迷糊啊!那俩字是能随便说的吗?”

“哎,怕啥呀!俺听说他已经被皇帝老子罢官了,他还能宰了俺不成?”

“哼,张三,你好好卖你的馒头吧!祸从口出,知道不?我娘家四舅的小姨子的二表弟在宫里面当差,听他说皇帝老子还是很器重‘天宝将军’的。上次大年夜他闯进宗人府,陪着杨勇喝酒聊天过大年,换作旁人谁敢啊?这可是杀头灭门的大罪,可是你们猜皇帝老子咋说!”

“刘老板,你就别卖关子了,皇帝咋说的啊?”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