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吃惊地看着我,谁都明白这多的实权人物齐齐来到洛阳绝对不止是单纯的什么“送行”,更可笑的是高颍竟然打着“狩猎”的旗号,乖乖的,嵩山就在他淮阳郡旁边,还用得着大老远的渡过洛水来到洛阳“暂歇”?
我心里一阵惊讶之余,脸上却依旧一片平静,好像他们的到来早就在我的预料之中似的。
看着眼前的众人,我一沉脸,冲冯苴和宋宝亮喝道:“废物!就这么点小事,用得着慌慌张张吗?在御林军的时候我是怎么教导你们的,嗯?”
两人头一次见我发火,心里一阵恐惧,“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煞白着脸,只一个劲儿地磕头,口里叫着“有罪”。
刘布黑着脸,上前冲两人的心口就是两脚,骂道:“混帐东西,遇事不乱的气度跑哪里去了!净给老子丢人!”
“洛阳四虎”看得眼都直了,在他们眼里冯苴和宋宝亮都是小队长级别的“大人物”,王君廓曾偷偷告诉他们在我的亲兵队里,最小的也是一个七品武职,像冯苴等跟随我多年的军官早就挂上了从正六品的官衔,拿到地方上最起码也是一个大县的县尉,可就这么“大”一个官,竟然先是被我骂了个狗血喷头,而后又被刘布这个黑铁塔踹了个东倒西歪,狼狈不堪地乖乖跪在地板上,一声也不吭。
我冷笑了一声,走到两人面前,双手用力一提,把两人给拎了起来。
“好了,记得以后不要这样有失自信,在本将军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事情。”
刘布连忙代两人谢罪:“将军仁慈,不追究他们的失态,不过还得按规矩来,每人三十皮鞭的惩罚不能免!”
我懒得说话,挥挥手让三人退下,示意刘布自己看着办。
待房间重新恢复平静,一直不说话的徐茂功瞪着三角眼,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疑惑道:“张须陀和淮阳王一齐驾临洛阳,很明显是冲主公而来,什么‘送行’‘狩猎’都是接口罢了!只是不知道他们来此为何?”
我笑着对王朝等人言道:“看来攻打三崤的事情办不成了,哈哈哈,真是的,两个‘老朋友’来访的真不是时候啊!”
马汉嘻皮着脸道:“将军,听说‘铁头陀’和那个张大将军五服之内有点子姻亲,您这次真要贸然攻下三崤山寨还真有点麻烦!”
王朝心里一惊,一把捉住马汉的手臂,不信道:“老二,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怎地知道这些秘密事情?”
马汉咽了口唾沫,正要解释,我却打断道:“我相信马汉的话是真的,不然以一个落魄和尚的身份,背后没有势力支持,哪会连续几次击退官军,又能稳立不倒,达成和议,造下这般成就。呵呵呵呵,不过嘛,这次张须陀领兵前来断然不会是为了那个什么狗屁‘铁头陀’,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计划有变。再者,记住喽,不管他是谁的亲戚,就是皇帝老子自己做山大王,你们也得一样把它拿下来!嘿嘿,我的‘洛阳四虎’不仅要有老虎一样的凶猛,还要有狐狸一样的狡诈,我在这里给你们提个醒:任何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都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哼,派人打进山寨,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收买人心,伺机而动,再后面的事儿就不用我来教了吧?”
王朝眼睛一亮,崇敬地看着我,赞叹道:“主公真乃神人也!要让我们几个来想,一年也琢磨不出个头绪来,嗨,就按主主公的意思办,小的亲自到山寨里行事,保管不出俩月就让三崤山上的土匪走个干干净净......”
“不!”我摇头表示不同意,冲徐茂功相视一笑,缓缓道:“山寨不但要留下来,而且还要不断壮大,另外,这个‘铁头陀’的的死活还不能轻易让某些人知晓,至少两年内不能泄漏消息,有点难度,不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原战略的顺利执行,也只有给你们找点麻烦活儿才能体现你们的价值嘛,强将手下无弱兵,我是不要废物的,你们要永远记住这一点,哈哈哈!”
看着王朝等人面面相觑并且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又转头对徐老道微笑道:“那张须陀实际统兵不过三千亲卫而已,这次倾巢出动,我看八成是裹夹了什么人一同前来,而且这么大动静,看来此人来头还不小呢!”
徐茂功摇着鹅毛羽扇,频频点头道:“无量寿佛,贫道与主公不谋而和,也正有此想法。”
大隋王朝为了保障关中首都的安全,同时震慑地方,有意将一些功臣良将下放到各地组建“大营”,既锻炼了将才,达到和平时期练兵备战的目的,又能威慑各地的反抗暗流,即便哪里有事也能做到一呼百应,国家立马就能调动大批的兵力。
这种政策在王朝建立初期的确起到了安靖地方的作用,尤其是一大批拥有赫赫战功的武将在各地担任重要军职,为稳定当时的地方治安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但是,长期的掌握军权难免会造成拥兵自重的军阀派系局面,这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极为不利的。
从开皇十年起,随着社会开始繁荣稳定,朝廷便开始逐渐削减各处“大营”和藩王总管的权利,不仅禁止其干预地方政务,而且实行分兵驻守的政策,将原本较为集中的各地府兵分散到各要地驻防,并且规定除非发生战争,和平时期的统兵将领只有名义上的指挥权,非有皇帝的虎符密诏,任何人都无权私自调动超过10人的部队。
同时,为了能够维持正常的军务,又规定各要地大营可以保留一定规模的亲卫常备军队,以为应急之用。
荥阳大营的驻地就在荥阳州,按照建制规模有近四万的常备府兵,但是府兵的目的本来就是藏兵于民,再加上朝廷故意剥离调度指挥权,因此除了真正驻守在荥阳城里的三千多名亲卫常备军外,其余的几万人马都是轮流驻防周围,尤其是黄河两岸从洛阳到兖州的各个渡口、关隘和重要内河港口城镇,都是荥阳大营的官兵在驻扎。
时间一长,在朝廷的有意暗示和默认下,各道大营分驻的府兵渐渐成了依赖于本地官府的地方常驻军,日常供给不说,就是普通的升迁调任朝廷也要询问地方官员的意见,这样一来,能够真正受一方大将军直接调动的军队人数可谓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的藩王大将手下也就几千人的亲卫常备军而已。
然而,为了保持战力和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个武夫藩王将领无不拼命训练这点本钱,因为一旦有战事发生,即便能迅速调集到大军人马,可兵将不熟的尴尬只能让自己的亲卫常备军作为真正的主力部队来挑大梁--毕竟大隋朝的周边战事还是不少的,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异族反抗朝廷和入侵边境的事情不时发生,而每个统兵将领都有随时被征召出战的可能。
我稳了稳内心的波乱,重又坐下,开始了思索。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