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隋末我是帝王> 第四十八回 龙门客栈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回 龙门客栈 二(1 / 1)



我和张须陀、高颍等三人便装打扮,在一众亲兵的环绕护卫下并辔而行,不急不缓,任由马儿自己散着步。

谭镇是第一次担任我的亲卫队长,因此很是有些紧张,指挥着手下百多名潼关来的骑兵,前面派出十几人作为探马,传递情况信息,左右各有数十人散开来,沿着大路两侧四下游荡,后面是张须陀和高颍带来的各五十名卫队官兵。

两人的军队分别已经驻扎在洛阳城的东门和西门外,由王君廓负责招待,“洛阳四虎”的手下兄弟也去帮忙了。

高颍看着一脸紧张肃穆的谭镇,又仔细观察了那些潼关骑兵,赞道:“人说关中出精兵,此言的确不假啊!但看他们身上的那股子沉稳和彪悍就知道是精锐了,嘿,到底是御林军出来的,那身子明黄号衣就是惹眼,比本王手下的大红颜色光彩多喽!”

张须陀只是瞧了一眼,鼻子哼哼几声,并不评论,显是心中不以为然。

隋朝军制,军队铠甲、军旗全部用黑颜色,但是船在外面的号衣则是五花八门,由统军将领的喜好决定,但是也有规矩,比如说只有御林军才允许使用明黄色的号衣和军旗,这也是沾了皇帝亲兵的光而获得的一种无上荣耀。

本来,只有刘布那些老亲兵才有资格穿这样的号衣,但是为了制造声势,我连夜让人做了五百件一模一样的号衣,让他们一看是御林军护驾,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上的震慑嘛!

当然,为了不让这几个大将在官兵人数上挑出毛病,我让宋宝亮和冯苴率领一百名亲兵扮作洛阳州的府兵到龙门客栈布防,又挑了百十名潼关骑兵作为这次路上的新亲兵队伍,这样有心人看来就不会怀疑我私自调兵了,毕竟自己出京时只带了一百多亲兵,这些情报人尽皆知,自己做事自然要谨慎,马虎不得。

听见高颍的称赞,我谦虚了几句,倒也是有些得意,看看这些个精神抖擞的关中大汉,一身精良的盔甲(关中所有府兵的装备都是天下之最,这也是朝廷的政策)衬托出他们强健的体魄,一个个手挎马上长刀,真真是雄赳赳、气昂昂,威风之极。

再看走在最后的中原士兵,虽然也是百里挑一的精壮之士,各自体形也不错,甚至是与关中士兵不相上下,但是他们身上的青铜盔甲就明显不如谭镇等人的铁甲防护好了,而且但从手腕的握力上来看,绝对不是马上劈杀的高手。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靠的就是手中军队兵甲精良远胜于其他诸侯国,尤其是骑兵,不仅马匹是优良品种,而且大量使用新发明的制式马刀,善于马上劈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立下卓越战功。

“关中本位制”被确立为国策后,关中的常驻府兵变成为皇帝手中的利剑,为了把这把利剑打磨得更加锋利无比,所有的最新和最好武器都优先装备关中官兵,其他地方的驻军只是按照程序供应普通类型,就是藩王大将的亲卫常备部队也是极难得到这样的好装备,因此,高颍的羡慕也就不足为怪了。

徐茂功骑着一头走骡,晃晃悠悠的,看来很是舒服。

在他一旁的是一个中年文人,张须陀称其是“幕僚”王先生。

两个人,一道一儒,边走边谈天说地,不时还大笑几声,想来谈话很是轻松愉快。

“王先生祖籍何处啊?听口音是江南人哦!”

“道长明鉴,不才的确是江南人士,祖上原是南朝大姓,后来避难到北方的。”

“噢,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呵呵!”

“敢问道长仙居何处呀,可有法号?”

“无量寿佛,贫道乃是云游之人,随遇而安,四处为家,法号也是难听之极,不说也罢!倒是先生好像有些面熟,贫道好像在哪儿见过似的,奇怪了!”

“是吗?呵呵呵,那是我与道长的缘分了,哈哈哈!”

“哈哈哈哈,是啊,是啊,贫道也是奇怪,先生现在荥阳居住吗?可曾到过并州晋阳,听说那里汉王手下有一个谋士也与先生有几乎同样的遭遇,而且也是姓王,呵呵呵,说不准你们是本家近亲也未可知嘛,哈哈哈哈哈!”

“噢!哈哈哈,是吗?有时间倒是要去晋阳拜访一下这位本家了,呵呵呵!”

“哈哈哈哈哈哈!”

......

我和张须陀、高颍聊着洛阳的兵灾历史,三个人都是一片感叹,张须陀更是难得与我达成共识,从京城来回几次之后,他对于京城的繁华热闹简直是不能自拔,加上又爱故作风雅,派了手下人采购了大量的奢华用品,致使这些东西并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环境,因此隔着荥阳最近的古都洛阳变成了他缅怀感叹的对象。

“嗨,想当年着洛阳是何等的繁花似锦,就是较之于京城大兴也是不相让呀!这里的地理位置太好了,要是洛阳成了一座真正的大都市,那我的荥阳也就水涨船高,跟着沾光了,现在我那里可是一片萧条啊!”

张须陀一阵唉声叹气,倒惹得高颍乐了,一捋虎须,望着不远处隐约可见的一片楼厦,笑呵呵道:“须陀怎得也开始谦虚了,老夫可是听说你的境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呀,若是真如你所言‘一片萧条’什么的,哪会有这么好的治安啊?要说萧条,哪还得说老夫辖境内的谯郡哦,本来就民风强悍,加上连年的水旱蝗灾,真是苦不堪言,中原一带土地肥沃,良田何止千万顷,绝对是种粮的好地方,而且道路四通八达,处于天下之中心,漕运和陆运都是必经之地,若是能将此处之农工商业发展起来,决不会比京城差,甚至还要好上十倍,届时我大隋朝的国力将是何等的强盛啊!”

高颍说着,两眼已经是炯炯放光,神情颇为激动,而张须陀也是被他的美好描述所吸引,呆愣愣地想着什么。

我正要插上几句话,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徐茂功和中年白衣王先生激烈的争辩声,不由得一阵好奇,转头一看,好家伙,两个人已经是脸红脖子粗,互相怒目而视,似乎就要打起来了。

高颍河张须陀也是急忙转身察看,见此情景都有点吃惊,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张须陀显然对王先生极是关心,见他咬牙切齿的样子,还以为吃亏了,慌忙问道:“先生,何事如此愤怒,可是这老道胡言乱语,冲撞了先生?”

我登时不满地一声重哼,什么“老道”,难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人?

高颍连忙打圆场,笑眯眯的文道:“道长、先生,是为何事争吵成这个样子呀?说来听听,我等为你俩作个公断,如何?”

徐茂功没等姓王的出声便一口应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然后恭恭敬敬地崇高颍道:“回禀王爷,贫道刚才与这位王先生讨论继位正统的问题,贫道以为当依照圣人早就订下的古制来办,所谓‘立长不立幼,立贵不立庶’,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根本无可争议,可是这为王先生竟然说出什么‘传位当以贤为准’,还说什么古人有先例,贫道就纳闷了,那些整天想着谋朝篡位的王子难道就是贤王,被人陷害利用的皇子就是未来的昏君吗?......”

高颍一听这个话题,不由得精神一振,杨勇若是能够复出继位,那他将是大功臣,到时候入朝为相、造福天下黎民的志向便能得偿所愿了,而他也得到了皇上有意开释杨勇的消息,而且也知道我就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因此,刚才徐茂功的话无异于给了他一剂兴奋剂----徐茂功是我的人,他的话是否也代表我的意思呢?如果是那样的话,杨勇便在外面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外援支持,从而被起复的可能性也就多了几分把我不说,就是自己把杨勇的小女儿杨文鸯交给我也可以放心了。

高颍紧紧地盯着徐茂功,生怕漏掉他嘴里的一个字似的,几乎是一字一顿道:“你再把刚才的话重新说一遍,老夫没有听清楚。”

“义愤填膺”的徐茂共又不厌其烦地将刚才的话来来去去、添油加醋地说了两遍,最后恨恨不平道:“王爷来评评理,到底孰对孰错?难道为了几个人的野心就要全盘否定先贤圣人定下的制度吗?还要不要正统了?好有没有天理了?还要不要脸了?......”

徐茂功一声比一声高,唾沫横飞,神情激昂,好像是他在和别人争皇位似的,到后来已经是咆哮起来,热的一众卫兵纳闷不已。

这老道是不是中风了,瞎嚷嚷什么呢?

我无意让士兵们回避,相反,我很希望能通过他们的嘴巴今天的争吵内容散播出去,而且越广越好。

看着徐茂功的精彩表演,再看看王先生满脸的怒色和不屑,还有高颍脸上的满是赞同之意,张须陀左顾右盼的茫然神态,我简直是高兴坏了。

这次争吵是一个陷阱,一个试探出中年人身份的陷阱。

这次争吵还是一颗定心丸,一颗让高颍等杨勇支持者放手一搏的“回春药丹”。

同时,它也是我正式表明自己立场的一纸“声明”----天下人从此都将知道我----天宝将军、青州东道总管、“天下第一才子”----宇文成都将会反戈一击,转而站在被自己亲手整下台的前皇太子杨勇一边,帮助他重登太子宝座。

中年人,白衣人,哼哼!

“王----岐----!”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