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隋末我是帝王> 第五十四回 官渡怀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四回 官渡怀古(1 / 2)



一曲《将进酒》在中原一带文士百姓之间迅速流传开来,随之我的大名也开始成为民间百姓口中的“文曲星”的代名词。

洛阳刺史胡孝纲是个极为精明的人,连夜命高手匠人将我的《将进酒》镌刻到一块巨大的石碑之上,然后每天请来匠师细心拓文,一日只拓二十张,不多也不少,然后高价卖出,委实狠狠地赚了一八,据说太子杨广花费三万钱买了一份装裱极是精美的原版碑拓,挂在自己的寝宫内日夜赏析,神情很是复杂。

也许,在这位喜好文学的太子眼中,失去我这个本来可以畅谈交流的“文友”比多一个心狠手辣的对手更是值得可惜可叹吧!

当我在路上拿到胡晓刚派人快马送来的碑拓,看着自己的诗句被镶金嵌银的包裹在华美的纸张上时,心里真是既好笑又好气,倒是徐茂功对胡孝纲的这种做法大加赞扬,说什么有经商头脑,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龙门客栈由于我的关系,一夜扬名。

人人都以能到客栈吃一顿酒、住一夜宿而深感得意,甚至还有不少文人秀才大老远的跑来,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整天在我请客的大厅里转来转去,就为了能沾沾那里的“才气”。

当然,多数人是“才气”没沾到多少,酒饭钱倒是交了不少,把个蔡德明乐得牙花子疼了两天。

真是一群死读书的迂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龙门客栈故意放出来的虚假广告,要不然他蔡德明天天待在那里,这么久了也没有作出哪怕一首顺口溜来,倒是算盘珠子越打越响亮。

*****************************************************************************************

车驾在黄河分叉的官渡境内休息了一夜。

官渡乃是一个重要的黄河渡口,这里仍然属于张须陀的荥阳大营管辖,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加之又是重要的水旱码头,所以朝廷派了一营的官兵驻防,领头的是以名偏将,名叫尚师徒,乃是昌平王邱瑞德得意门生,年纪刚好二十,但在张须陀的荥阳大营里已是一员得力干将,若不是由于门户之见,张须陀真想大用他,无奈之下只好给了一个把总的官职让他先干着,整天没事就在黄河码头边上吹风。

黄昏时分,我和徐茂功带着几个亲兵来到赫赫有名的官渡古战场----官渡口码头。

已经过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天气愈来愈暖河,白天的时候享受着吹来的风中,已经有一股煦煦的暖意,舒爽怡人,连几位美人也在车中呆不住,有事没事就带着李世民和杨文鸯纵马玩耍嬉闹,很有几分一路春游的味道。

耿询穿着一身轻服,恭恭敬敬的跟在我的身后,年轻好学的脸上满是敬佩和得意。

据王君廓讲,耿询看过《将进酒》之后边一言不发,长叹一声就会到书房中收拾起自己随身携带的书籍,将其中的那些四书五经六义之类的治文书籍统统打包,然后自个儿骑马来到郊外,一本一本地少了个干干净净。

从那时候起,耿询放弃了在文学上的努力博取,转而开始潜心研究起一些巧工营造的书籍,也许从那时起,这个素来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便开始真正打心底敬佩起我来,不甘于服输的劲头儿让他发誓一定要在另外的领域里闯出一番成就来。

徐茂功从洛阳出来后就开始忙这写东西,用他的话来说,这叫做未雨绸缪,等到了登州再忙活就有些晚了。

“贫道纵观史书,历朝历代的兴亡成败无不牵扯到两方面,一是民心,二是吏治,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吏治的好坏与否直接关乎到民心的向背,由此可见吏治才是天下之根本。”

看着徐茂功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心里虽然有些反对意见,但是并没有说出来,而是鼓励地冲他点了点头,示意继续说下去。

徐茂功郑重其事的微微颔首,悠悠长叹一声,背手踱至码头的岸边,临着木栏凭水而望。

“无量天尊,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可是更深一层却是在说明一个现象,那就是如果国家没有战争,内外一片和平兴旺,加上天子皇帝明法度、兴百业,在大政上没有大差错,如果这样百姓还是吃不饱、穿不暖,那就只能归咎于国家吏治出现了问题呀!”

耿询似乎并不同意徐老道的说法,反驳道:“道长所言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放眼当今天下,皇上爱护百姓民力,轻易不举大徭役,又修建了众多的大粮仓来防饥荒,就这些学生便以为是圣王之举,道长现在所说的吏治似乎是前朝的往事,当今朝廷崇尚节俭,皇上也是以身作则,听说皇后娘娘在皇宫里只穿粗布衣服,连首饰都舍不得置办添加,加之我朝《开皇律》用典严峻,管理稍有触犯便严厉处罚,如今之吏治较与以前历朝历代不知号上多少倍,道长怎能妄自菲薄呢?”

我心里暗叹耿询还是没有融进自己的大环境的同时,脸上依旧一片平和之色,并没有因为耿询顶撞自己的心腹幕僚而显现出不满,反之却带着几分赞许地望着他。

年轻人的冲劲儿是一股宝贵的资源,就是自己也不喜欢太做作压抑,整天唯唯诺诺的生活不仅会磨掉年轻的棱角,还会让他们沾染上和当权者一样的恶习,那就是势力、狡诈和贪婪。

我不希望自己的身边有对大业持反对意见的人存在,但更不愿意自己的手下人都成为没有自我头脑、不敢主动思考、敢做敢为,而只是惟上意马首是瞻,脑袋僵化的阿谀逢迎之徒。

徐茂功并不在意自己被驳斥,反而很认真地听完更旬的每一句话,然后才微微一笑,坦言道:“无量天尊,志崖(耿询的表字)直言爽快,贫道受教了。呵呵,真是初生牛犊呀,主公得一良材矣!”

说罢,转而脸色变得有些难看,盯着耿询诘责道:“耿志崖,你是只看到天下的眼前,确实没有看透以后,只看到百姓似乎安居乐业,却有没有想到这表面平静的水面之下还有汹涌的激流在伺机而出?当今皇上圣明那是显然,可是下一位皇帝还会是圣主在位吗?不错,朝廷修了那么多的粮仓,到了饥荒之时便可从容应对,委实应该算是一件大善政!哈哈,志崖,可还记得开皇十二年大旱,关中大地饿莩遍野,那时候京城的永丰仓可是存有粮米无数,可是朝廷是怎么做的,志崖还记否?乱世方用峻刑,此时可是乱世,嗯?若不是当今天子得位不正,担心有人效仿,又何来严刑峻法一说?”

耿询料不到徐茂功竟然是伶牙俐齿、侃侃而谈,丝毫不打哏,把自己驳得哑口无言。

开皇十二年,关中大旱,饿死民众无数,朝中有人建议永丰仓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以安民心。

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做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行动,既没有开放永丰仓,也没有不理不管,而是率领着几十万观众百姓来到了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就食,足足待了半年多才返驾回京城,也亏中原一带粮产富足,就这样也是吃的各个州郡叫苦连天不已。

说起刑律来,那更是让耿询哑口无言。

《开皇律》制定之初,就有人反映对于官员的定刑太重,恐有伤天子好生德行,单是十几年了,随着皇帝年纪越来越老,猜忌之心愈来愈重,加上几个皇子为了争夺储君之位而明争暗斗,朝中官员几乎是人人自危,说话都是小心斟酌,生怕被“侯人”听到去告密失罪。

仅是杨勇那场大动作,便已经显示出这位从前朝周室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天下的皇帝有了严重的警戒和猜忌之心,从由着杨约大肆杀戮便可见一斑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