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初听司马徽言称荆州有三位不世之材,心里头那是惊喜万分,可待刘备询问这三人名号时,又被司马徽一盆冷水剿灭了心头的喜悦气焰,一句明日再谈就给打发了。
刘备这人有一个特别让人佩服的本事,那就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这个品质也是刘备之所以能获得最终的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即便面对司马徽的望左右而言其他,刘备还是能忍得下来。
只是刘备飘零半生,好不容易才有可能会遇到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贤才,而且还是一遇就是三个,刘备再怎么能忍,心里头也是七上八下烦恼个不停。
吃完饭后,刘备和司马徽闲聊了片刻,每当刘备有意询问三贤的详细信息时,都被司马徽巧妙地挡了回来,刘备也只好暗叹一声,不再提及三贤之事。
回到客房躺下,刘备还是有些不安,这三个不世之材倘若明天就被别人抢足先登请出山了,刘备不就只能望而兴叹?!可是唯一知道他们下落的司马徽又死活不说,刘备一时也没了主意,在床上是坐立不安。
正焦急之际,忽听门外有人敲门声,刘备有些好奇,起身走到门前将耳朵贴在门框上,却听外面门“吱呀”一声打开,随后传来司马徽的声音,“元直为何深夜前来?!”
这时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回道:“元直今夜前来拜辞老师,明日元直当出山辅佐明君,恐日后难见恩师,特来相辞耳!”
司马徽说道:“既以相中明主,元直当尽职尽责!以元直之王佐才,心中自有定计!然临走前,我当嘱咐一句!元直切记心中!”
“老师请讲!”年轻人恭敬地说道。
“你素来孝顺,这是你的品德,却也是你的弱点!你若看中明主,须得好生照料老母!免得日后又生一劫!”司马徽开口说道,“乱世之中,妻离子散者数不胜数,元直之老母须得置于安心之地!”
“元直知矣!”年轻人回道,“元直先前曾去刘表府上拜见刘表,本以为有八骏之名的刘表会是一个明主,却不料此人徒有虚名,麾下有贤才者不得重用,有歹毒小人却不能除!看样子荆州难安啊!”
“元直乃贤才,怎的能轻易前去拜会君主?!若是那嫉贤妒能之辈,岂不是元直自寻死路?!”司马徽的言语有些愤怒。
“元直知矣!不过荆州难安,元直当北往!”年轻人言语之中有些惭愧。
“罢了。夜已深,元直就不用去摆放其他人,且在我这里歇息一晚吧!”司马徽的声音传到刘备耳中,让刘备差点儿因为高兴而跳了起来,随后便是“吱呀”一声,门关上了。
“此人必是那卧龙凤雏玉麒麟中的一个!”刘备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忽然停了下来,“听其意,似乎有离荆州之心?!大不妙也!若是这等贤才不为刘备所得,岂不可惜?!”
刘备左思右想觉得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不能让它离去,急忙回头准备推开门前去拜访那年轻人,可是手刚碰到房门,刘备又有些犹豫,“若这般匆忙出去,只怕失了礼数,反而让人家不喜!”
“罢了!还是备明早起来求见吧!”刘备想了想,叹息一声,而后高兴的和衣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华,刘备不敢轻易睡过去,害怕明日早晨起来晚了,让那贤才从眼前溜走。
在床上辗转难眠,刘备索性坐了起来,回想自己这戎马生涯,渐渐地也终于昏睡了过去。
第二天鸡鸣声传来,刘备恍然惊醒,急急忙忙推开房门走了出去,便走便整理衣冠,入院里却见司马徽正坐于石桌前一人博弈,刘备急忙上前施礼。
“玄德公昨晚睡得好么?!”司马徽手中执拿了一枚黑子,看见刘备走来停在半空,笑着问向刘备。
“先生住所清雅幽静,备自然睡得踏实,可是夜间备闻先生举世之贤才,恐为他人先得,一夜惶惶不安,今早起来特来询问先生!”刘备躬身施礼答道。
“世之贤才虽有,却无识人贤主!即便是我司马徽说出来又能如何?!明公还是应该自己前去拜请!”司马徽微微一笑,将黑子按在石桌上的棋盘上。
“然备对这三位大贤,一一不得其名其地,该何往求之?!”刘备见司马徽还不想说给自己,不免心神黯然,摇头叹息一句。
“若明公有心,贤才自然能够找寻得到!”司马徽望着棋盘捋了捋胡须,“今早有鸟雀鸣于屋前,明公可脱难矣!不知伯言现在如何?!”
“先生所言何意?!”刘备有些不明白司马徽的意思。
“此乃天意矣!不可明说!”司马徽回头看了看刘备,“明公县郡还有事吧,某不敢久留!”
“多谢先生!”刘备躬身施礼,想了想还是开口问道,“昨夜备忽闻有人前来拜访,不知那人现在在何处?!”
“此人今早天刚明就已经出门投奔贤主去了!”司马徽捧起茶杯抿了一口。
“唉,大贤又与备失之交臂!”刘备喟然,施礼告辞后才离开司马徽的庄园,小童子早已经将刘备的的卢马牵了出来,刘备骑上的卢马,对小童道了一声谢后,才挥鞭拍马往村口奔走。
刚出村口,却见前边两骑奔来,一人相貌儒雅,英气逼人,骑着一匹雪白骏马,正是昨日一面之缘的陆伯言,另一人穿着白银盔甲,手中握着一杆枪,胯下白龙驹,却是刘备心腹赵云。
“主公!”赵云迎着刘备拱手说道,“云昨日前来寻找主公不得,主公无恙否?!”
“子龙不用担心,备在隐士家中留宿一宿,没有什么危险!子龙怎的和这位小兄弟一起前来?!”刘备望着陆伯言不免有些惊叹这年轻人气度非凡,估计也是一个富有韬略之人。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