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文学社】第七十四期评文帖——《开拓者之歌》
【书名】:《开拓者之歌》
【作者】:懒得起名
【链接】::/Book/2983917.aspx
第一评
评文员:知月倾城
这篇文在扫文的时候给我的直观感觉是:是篇雷文,然后我就漫不经心地下了“雷文”的定义——所以在后来我发现这本书推荐了的时候,我很吃惊。我不得不花功夫去研究一下为什么我认为它是篇雷文,或者说为什么其他人都觉得这是篇好文……
重看的时候我认真地分析了一下这个开头,并且一度认为自己最初的判断出现了错误。但是后来我研究出来了,我觉得很欣慰,这果然是篇雷文。
嗯,是篇雷文,只不过表面上的文字比较具有迷惑性而已。
——敢问作者,你认为,一篇的吸引力从何而来?或者我们换一个问题,你认为,你这篇文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有很多很多种可能的答案,比方说吸引力可以从情节而来,可以从人物而来,也可以从其他什么奇怪的地方来——诸如你也可以把写成冷笑话大全,于是吸引力从笑话里来……
不过显然作者没有把写成冷笑话大全的想法,那么我们来谈一谈吸引力通常的三个来源——情节、人物、设定。
一、情节
总之作者也已经想到,既然我提到了吸引力,这篇文当然是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具备吸引力了……那么我们来直入正题吧,如果将情节作为吸引力的来源,作者到底错在什么地方?
1、主角需要一个目标
嗯没错,主角需要一个目标。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文的开篇都写了些什么吧,他在医院里醒来,然后莫名其妙地被救走,莫名其妙地跟着军队去行军,莫名其妙地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吸引力何在?
任何一部,都需要一条主线,而主线的作用,就是让情节能够提起读者的期待。期待是什么东西?是“读者想要让主角去做什么”,而这种“想要”,通常来说是被作者灌输的。
也就是说,你要给主角一个目标,或者给主角一个危机,或者随便什么都好——你要逼迫主角努力地去向一个目标迈进,然后剧情才会有吸引力。
以此衍生出的东西有很多,比方说每写一个剧情之前都要先做好铺垫,写清楚之后主角可能会面临一些什么东西;写一个剧情的时候要注意对周边情况的描述,你要让读者搞清楚主角现在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局势……这里就先不多谈了。
好吧,那么你要问,要是主角没有目标,能不能有吸引力?可以有,不过这个事情我们待会儿再说。
2、主角需要进入状态
何谓“进入状态”?就是主角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处在怎样的环境下,并且他的情绪能够根据情况的转变而波动。或者说,他必须能够融入情节,作出一个正常人的反应,以此来应和读者在文时的情绪。
这叫代入感,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主角不这么干,读者会有一种“被坑了呢”的感觉。
从第二卷开始,作者给了主角一个目标,然而主角仍然从未进入状态——任何时候他都处于纯粹的脱线状态。
任何时候都处于脱线状态的主角能不能有?当然也可以有。为了让作者死心,我在这里例举出全部的三种情况——我们暂且将之命名为人物模式、喜剧模式和起点爽文模式。
人物模式我们待会儿再说。
所谓喜剧模式,则主角的脱线是用来让读者嘲笑的,或者说主角是用来搞笑的;所谓起点爽文模式,则主角的脱线是在嘲笑他人,在他人为危机而焦虑的时候他正表示“你们这些凡人,且看我用智商完爆那群战五渣”。
这两者或者说这三者的共同特点是读者不会代入了主角而觉得“这是个蠢货我代入他干嘛”。
死心了未?
死心了我们来说下一种吸引力来源。
二、设定
之前我们说主角可以没有目标,那么在何种情况下他可以没有目标?答案是——当这本书是以设定为吸引力来源的时候。
这是一种非常、非常、非常难写,非大师无法驾驭的写法。
我用了三个非常作为强调,是因为我察觉到作者的开篇有使用这种写法的意图。从作者的开篇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样的痕迹——主角没有一个目标,他来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他一点点地了解着这个世界,理解着这个世界,融入着这个世界……总而言之,整个开篇,是一个主角与世界的互动。
我可以理解作者正在(至少是潜意识地在)模仿某些科幻大师,确然有很多科幻大师都是将设定作为吸引力的第一来源,然则对于新人作者来说,这种做法是无法被复制的。
以下是以设定为吸引力来源所需要注意的点:
1、一个有吸引力的世界
没错这是根基。作者需要一个本身即具备强大吸引力的世界,它或许新奇、或许令人向往、或许令人厌恶,但是毫无例外的,这个世界它、必须、令读者不可遏制的想要知悉它的全貌!
那么请问,作者你做到了吗?《开拓者之歌》的世界,仅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未来科幻世界,它有什么价值,能让读者忍受着主角的没有目标、主角的脱线,由着主角带他们一点点去探索、去熟悉、去适应它?
作为一个有吸引力的世界而言,“世界是怎样的”本身即是它的悬念,揭晓悬念的过程即是它的主线,每当主角揭晓一重悬念,读者为之惊奇和惊叹。它必须是一个作者想象力和逻辑性的极致体现(指脑门),作者做到了吗?
作者没有,所以这篇文很无趣,是篇雷文。
2、一种有吸引力的写法
其实对于没有做到第一点的作者来说,第二点已经是个累赘了。但是为了格式整齐,我们还是来说一下。
所谓“一种有吸引力的写法”,大致来说就是,你要学会清晰具体有节奏地描述世界观。
清晰,就是当你说明一条设定的时候,你要把它讲清楚,而不能让读者看着云里雾里。
具体,就是说你要用剧情把这条设定体现出来,而不是单纯的“说”;你要用描写把它写出来,而不是单纯的“叙述”。延伸一点,这一类的文是时时刻刻需要作者去描写故事所发生的环境的,它必须形成足够的场景感,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
有节奏,就是你要在前文作出铺垫提起读者兴趣,在说完之后留下悬念勾引读者去探索下一个设定……与任何其他主线的写法是一样的,有铺垫,有期待,然后才能谈及吸引力。
三、人物
之所以把人物放在最后的原因是,我察觉到作者从未有过用人物来吸引读者的意图。或者说得更明白一点,作者完全不注重对人物的描写。
所以我有一点头疼于如何对作者说这个内容,或许我应该讲一讲人物塑造基础?笑。不过同样的内容,我已经在不同的书评里说过两遍了,这一次,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下人物这个问题——怎样的人物,才是具备吸引力的人物?
1、一个有逻辑的人物
我想了很久都不知道要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这个要求,最后我用了“有逻辑”,请相信我并不是想表达这个人物需要逻辑自洽……
……好吧这个人物确实首先需要逻辑自洽。或者说他需要一个合理的、前后一致的形象,但这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重点是,作者需要让读者“理解这个人物的逻辑”。
也就是说,作者要让读者感觉到,这个人物的行为是“可预知的”。比方说,当主角形象强硬的时候,读者可以预知到他面对侮辱的态度是“打回去”——当然作者其实不一定非要让主角打回去,偶尔不打回去也是一种用法。
但是无论如何还是那个词,期待……你看无论用哪一个要素作为吸引力的来源,作者都需要“提起读者期待”,在人物这个要素中,就是“人物行为必须可预知”这一点了。
2、一个有魅力的人物
之前说时刻出于脱线状态的主角可以有,这个可以有里,有一种叫做“人物模式”,我们现在来说这个人物模式。
它的意思是:当作者下定决心以人物作为吸引力的来源的时候,他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让读者喜欢上他的人物。在此基础上,一切其他东西都是可以被牺牲的,包括“主角是否进入状态”这一点。
——但前提是,如果你的人物有让读者喜欢上的能力。
所以说,作者认为,你的主角讨人喜欢吗?他仅仅是一个没有任何特色的普通人,有一点善良、有一点鲁莽、非常的脱线,以及非常的好色——嗯,或许作者没有想要去写最后一点,不过他和女主那没有任何言情过程的定情给了我这样的感受——这样的人物,是没有让人去喜爱的资本的。
同理的还有女主。比男主还不如的是,这一位女主除了强势、刁蛮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形象可言。
当然,其他角色就更不必说了。
无论作者想不想把人物作为作品吸引力的来源,我想作者都应该想一想:怎样的人物才是值得喜爱的?
总结
很抱歉,我对作者似乎太过疾言厉色了一些。我很不喜欢这本书,非常非常的不喜欢,以至于在这篇评论里我没有使用任何婉转的言辞,也没有动用通常的水磨功夫去慢慢讲解作者该怎么做——或许这样的评论对作者的帮助会比较少,我在此表示歉意。
但即便如此,我仍能确定,我所说的问题是确然存在的,我对这本书的态度也代表了某一部分读者对这本书的态度,以上如有冒犯,还望作者海涵。
言尽于此,请作者继续努力。
第二评
评文员:旁听神
虽然有连续十年订购某本科幻月刊杂志的经历,但在下却对科幻大著作研究不多,所以在下不敢托大为科幻的铁杆粉丝,只能算是个科幻文读者。
此文的前十万字中,在下找到了当初看的实体科幻文的感觉——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叙事角度,或者言语风格都深得在下喜欢。所以看完十万字,在下感到意犹未尽,便将剩下的全部,而文中的第三卷《背后之刺》,也正是作者对主角塑造的转折:智商和魄力没有与时俱进的主角非常明确的显露了作者对主角塑造的疲软。
——当然,能在长篇中一直维持写文的稳定度这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是在下太过计较了。
出于对这篇文的喜爱,以及对不为数据左右的作者淡然心态的敬佩,在下有如下建议献与作者:
一、注意故事的张力
在下前面说过,在下曾沉迷于实体科幻书数年,之后却弃实体书迷上网文,不仅仅是因为网文的多样化和创新化,更因为网文所具有的张力。
这所谓的张力,其实在某些程度上代表了一段时期的读者接受极限。
比如许多年前,陈百强在一次演唱会上戴了面具演出,便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导致他被媒体恶意攻击几年——而当今的世界,明星演出的造型灯光舞美,越夸张才越能引起大家的兴致,这就是时代的变迁所导致的群众接受力变动。
再比如早期的言情文是被划入低俗的范畴的,男生女生拉个手指都让看客面红心跳,而如今由于群众审美的疲软,一些岛国裸星的H片已落入低谷。
——这些,都是时代变迁的张力变化。
而在下提出这个所谓的张力,是针对这篇文的“含蓄”来说的。如果是早上几年,这文的高含蓄度下的文笔或许会获得极高的好评——但是,在网文发展迅猛的如今,此文的含蓄会成为一根套在腰上的绳索,而绳索的另一端系着重石。
作者过于限制文的“含蓄”度,导致的表现结果是:战争的残酷度不够——战友的死状不够凄惨吸引不到读者足够的悲愤——男主目睹战友的死况后情绪失控度不够夸张——男女主上床床戏全无甚至直接跳过……
等等这些,都因作者的点到即止,将这文本该波澜壮阔的起伏感和张力压制成一条规整的马路。
最能证明作者“含蓄”的一个地方,在这个设定——人死后能在几周内用科学复活。这里虽然表现出了“未来世界”的科学发达,却也无意中减轻了文章的紧迫感——因为降低了人对失去生命的恐惧心理。
这个设定在现在看来也不够新颖,又坏了文章的张力,是得不偿失的。
二、不要被设定所局限
这篇文虽被作者归为科幻-未来世界,在下却以为它更适合划入战争幻想——因为它的科幻味道被人类肉搏压制过大,科幻两个字的意义只表现在单人枪械和防护武器上,而对大型战舰类和星球势力背景都只是给读者一个大概的印象。
拿上面提出的一个设定为例:文中强调能复活死人的医学技术,是将细胞进行培植,甚至让肢体重生。可是文中又强调人类已经变得稀有,所以有专门的搜救队寻找刚死的人来救护。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