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醉卧江山> 第二百三十二章 石间老竹,风中苍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二章 石间老竹,风中苍松(1 / 2)



自打杭州落入贼手之后。陈公望便撑起了杭州文人的脊梁骨。他始终保持着气节。恨不得一死以全读书人之志。

然而命运弄人。他最终都沒能死成。因为苏牧的出现。又因为宋知谦的阴谋诡计。他终究还是低下了读书人高贵的头颅。

到了后來。方七佛决意要杀苏牧了。他才又开始绝食了。

他本就年事已高。如此一折腾。元气大伤。也就日渐消瘦。终究还是撑不下去了。

童贯打下杭州之后。那些个投敌的文人早已被关押了起來。童贯这厮被切了卵蛋。反而处处想要展现男人的风骨。最见不得软骨头。一下杭州便将投靠方腊的文人都捉拿关押起來。人数足足三百余。一个漏网之鱼都沒有放过。

人都说一人治家。百人治县。杭州作为永乐朝的国都。方腊的皇城所在。更需要大量的文官能吏來打理。除了娄敏中的班底之外。这三百多人都是杭州旧有的官吏和有才文人。

这些人也想确确实实为杭州百姓谋福利。在任期间比娄敏中属下的官员要更加的高效和好用。

但他们沒想到天地变换会如此之快。方腊屁股还沒坐热。龙椅已经被童贯给端掉了。

眼下成为阶下之囚,他们也自知自作自受,沒有太多的怨言,只是听说陈公望不久于人世了,一个两个都难免心生愧疚,无地自容。

陈公望是看着苏牧成长起來的,他知道这个最不像文人的小子,拥有着多么超前和深沉的智慧,否则他也不会牺牲自己的名节,來保全苏牧的性命,甚至不惜为此而给杭州文人背了黑锅。

当初如果不是他的举荐,苏牧也无法结识刘维民,也就沒有之后这许多故事了。

童贯将苏牧的事情交给手底下的人來办,显然不想沾染这些麻烦,手底下的人也心知肚明,自然不会让苏牧再有出头之日。

但有高慕侠的皇城司撑腰,他们也无法将苏牧当成投敌的囚犯,至于苏牧被封为国师,为方七佛出谋出力的事情,也早已被皇城司的暗察子作证推翻了。

眼下他们能够恶心苏牧的,也就只有不断散发消息,利用百姓单纯而糊弄的特点,给苏牧安上一个臭名罢了。

所以当苏牧决定出行,他们自然是拦不住的,只能派了人暗中盯着。

苏牧很快就來到了陈公望的宅子,只是如今门庭冷落,陈公望的子侄族亲早已迁往北面,就剩下个老妻和三两个丫鬟婆子。

见得苏牧到访,陈氏不由悲从中來。

人类就是这样,无人相助之时也只能自己硬撑,有人來帮衬了反而坚持不住了。

想起陈公望曾经的辉煌,那些个文人士子,每日里几乎要将门槛踏破,以得到陈公望只言片语的点评而沾沾自喜。

如今陈公望濒临弥留了,却门可罗雀,只有苏牧來探视,陈氏心里有如何不怨叹。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陈公望到底还是沒有看错人,也不枉对苏牧厚爱一场。

大焱朝廷虽然党争不断,但官家最是反感结党合社,科举也不设座师,生员可自称晚辈,却不能自称晚生门生。

陈公望专注学究,考研古文经典,又曾经在官场之中打滚,门生故吏自然是有的,但却不能正大光明來往。

退出官场之后,也只在文坛发声,凭着自己的学问和才名,坐稳了杭州文坛盟主的位置。

他曾经见过无数才俊,也真心想为大焱的教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來來往往栽培了这么多人,这些人却连读书人最后的风骨都保不住,陈公望是心如死灰的。

论诗词,杭州无人能出苏牧之右,但苏牧对经义显然不太感兴趣,对于陈公望这样的学究型文人而言,苏牧并不适合当弟子,苏牧也从來都不是他的弟子。

但他很清楚苏牧为杭州为大焱的百姓做过些什么,苏牧在永乐朝的所作所为,一桩桩一件件都沒有逃过陈公望的眼睛。

若说他陈公望是杭州读书人最后的良心,那么苏牧便是杭州最后的读书人。

故人相见,诸多愁绪上心头,临來恍如隔世,倒是未语泪先下。

病榻上的陈公望已经是风中残烛,油尽灯枯,虽然脸上带着回光返照的异常红润,但一双皮包骨头的双手苍白如纸,冰冷干枯,手背满是老人斑,散发着死气,已经无力回天了。

“大公遭罪了”虽然陈氏在床边放了个杌子,但苏牧并沒有坐,而是半跪在床边,紧紧抓住了陈公望的双手。

自从杭州发生变故,他便将父亲苏常宗送到了北面去,之后兄长苏瑜也护送越王的儿子离开了杭州,对于苏牧來说,陈公望无疑是他最牵挂的一位长辈。

此时见得陈公望积重难返,他是发自肺腑感到揪心难过,流露出來的真心实意,也让陈公望感动不已,连陈氏都偷偷别过脸去,抹了一把辛酸泪。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