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山利剑峰海拔两千三百米,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直冲云霄。山腰终日云雾缭绕,上下蓊郁荫翠,山径蜿蜒曲折。
从远处看,好似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距最近的大凉镇也有百里来的路程,虽人迹罕至,但由于其风景奇美,声名在外。
剑阁坐落于利剑峰之巅,历史悠久,没人知道剑阁起源于什么时候。外人只知道,剑阁曾经辉煌无比。
五百年前,剑阁阁主天剑之名威慑天下,在天剑的率领下,剑阁盛极一时。只是后来,不知出了变故,天剑的踪迹在人间消失。也是由此,剑阁开始由盛转衰。
后来随着大唐国书院地繁荣昌盛,剑阁日渐式微,声名愈发不显。
书院是大唐国一个单独的教育体系,独立于政治体系之外。
在大唐国境内,各个州县均有书院存在。县级书院是基础,往上就是各个州级书院。位于顶端的是坐落于唐都长安的圣院。
县级书院司选拔教化人才之职,只有在县级书院修习满六年的人才,获得县级书院的举荐后,才能升学进入州级书院。
州级书院承载着为大唐国输送各种所需人才的职能,只要在州级书院修习满四年,能被州级书院证明品行优良的人,不论出身贵贱,都能在大唐国谋求职位,所以,书院也是大唐国为官取士的唯一途径。
在大唐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想读书,进书院;想学武,进书院;想当官,想出名,想翻身……进书院!
不过对于大凉镇来说,剑阁名气却是很大。不仅因为剑阁有仙人出没,更因为剑阁每三年都会从附近的城镇招收一些杂役,与原来的杂役进行一次轮换。
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一些杂役猜测,这可能是仙家特有的习惯吧。大家想不明白的也就不再去想了,只会自嘲一笑,凡人哪里知道仙人的想法。
在剑阁当杂役待遇很好,每年可领五十两银子,要知道,在大凉镇,一户家境丰殷的农户一年到头也才能挣三十两银子。若碰上天灾,庄稼收成不好,这还得打个折扣。
大唐国的货币体系是1两金=10两银=10吊铜=100文铜币。
刘胜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之后,已经可以下地走路了。
父亲刘绩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去了剑阁,成功当上了杂役,通过父亲让旁人捎回家的银两,刘胜和母亲黄氏的生活渐渐好转不少。刘胜吃的营养也跟了上来,不再是那副大病过后面黄肌瘦的模样了。
通过这一个月的生活,刘胜已经适应着了自己身处的环境,知道了所在的国家是大唐国,这跟自己记忆中的唐朝好像有些区别,两者好像并不是同一个世界。
大唐国很大。
当刘胜问母亲大唐国大不大时,母亲跟他说,她这辈子连大凉镇都没出去过,既然大凉镇只是大唐国的一个小镇,那么大唐国肯定很大。
是的,大唐国很大,非常大。
刘胜所处的大凉镇位于苍州西南的苍南县境内。光这大凉镇就非常大,苍南县内有好多好多像大凉镇一样的镇,起码刘胜现在知道的就不下十个了。那苍州,刘胜无法想象其面积几何。
更何况大唐乃九州之属,共有九个像苍州一样的州辖,其强盛与博大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娘,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让您和爹过上好日子!”刘胜稚嫩的声音里透出无比地坚定。
黄氏听到后,很开心的过来弯下腰,摸摸刘胜的头道,“胜儿长大了,也懂事了。好,娘一定等着。”
刘胜对黄氏非常孝顺,一般自己能做的从不劳烦黄氏动手。这让邻里对黄氏有这么个孝顺的儿子十分羡慕。
要知道,在外人眼里,刘胜才六岁,过了年也才七岁。如此早便懂事的孩子在大凉镇几乎闻所未闻,即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其他家里像刘胜这么大的孩子,那个不是穿着开裆裤流着鼻涕的小主,即便懂事一点,也是在树上掏鸟蛋,在田地里撒欢跑的主。
刘胜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举动竟然让自己成了远近邻里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一时之间,不知道多少次被拿来当做榜样在邻里间称述。
“你看隔壁黄姨家的小子,小胜儿,哪有你这么调皮。人家才六岁,就已经知道会帮着他娘打理家事,也就你那么大了还在地里野。”
一时间,附近所有小孩都不喜欢刘胜了。
刘胜等身体逐渐好转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听着儿子在屋内传来的读书声,正在院子里晾晒衣被的黄氏不由感到满意,她也不奢求什么,只要刘胜有出息就行。
刘胜还制定了一番强身健体的计划,就是先从自己知道的开始锻炼,逐渐变强。
前世的刘胜可是深切的明白弱肉强食的道理,在这个庞大的世界,弱肉强食也是更古不变的法则。
关于锻炼,有一次刘胜还闹了个笑话。
一天夜里黄氏已经迷迷糊糊睡着,可她忽然被院子里的动静惊醒,她心中一惊,连忙披上衣服拿了砍柴的刀在手里,以为来了贼人。
黄氏躲在窗后,轻轻地将窗户挑开一条缝,顺着窗缝,她目光向院子望去,不由松了口气,又忍不住笑了。
只见月光下,刘胜在院子里扎着马步,同时不停地左右出拳,嘴里还依依呀呀念着:“左一拳呀,右一拳呀。”
黄氏倒也不奇怪刘胜的举动,因为之前在刘府时,刘府就有护卫这么练习,强身健体,黄氏只以为是刘胜看到后学来了。她看了天色,离天亮还有还有一段时间,索性不去打扰刘胜,复又睡了回去。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