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刘邦情况其实比萧何还要差,没有正当职业,也没打算找份正当职业,成天游手好闲,基本上可以划归为社会闲杂混混那一类人员。也没有迹象表明此人会是下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史书上记载身为国家公务员的萧何与同是沛县人的社会流氓刘邦交情深厚,刘邦犯了事萧何常用手中职权帮他兜着。我看未必,熟话说小官难压地头蛇,萧何是聪明人,以他区区小吏掾的权利是奈活不了刘邦这种大流氓的,于其得罪他不如相互照着点儿彼此都不找麻烦大家日子都好过。这种**白道暗地勾结相互利用的官场技巧创立很早,虽然长期受老百姓深恶痛绝但到今天依然非常实用,而且还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其实萧何从心底未必真的看得起不务正业,品行不端的刘邦,《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吕公(也就是刘邦后来的岳父)和沛县的县太爷是朋友,吕公为了躲避仇人举家迁往沛县。县太爷为了欢迎这老朋友摆了宴席请了客。请来的人都送了礼,当时负责收礼的是萧何。按规矩,送礼不足一千钱的不能坐贵宾席,只能坐大堂。平日里喝酒都要靠赊账的刘邦也赴了宴,且流氓的秉性显露无疑,大言不惭的说自己送了一万钱,堂而皇之的坐上了佳宾席,萧何对他的为人是很清楚的,就对县太爷举报说:‘刘邦这个人爱吹牛,一事无成’。我们应该理解此时的刘邦还不是什么皇帝,萧何在背后说他几句坏话(应该是实话)很正常,何况他还算不上什么德高望重的人。其他场合萧何却又显得他很看重与刘邦的交情。刘邦混了几年终于混上了一个泗水亭长(相当于村官)的小官,大家一定奇怪象刘邦这种社会混混怎么能当上官啦?原因很简单混混有混混的生存法则,当你混得人见人怕,谁都不敢惹你的时候,你捞点儿名,捞点儿利甚至捞个小官干干是很容易的事。我们先不说两千多年前的刘邦,就说说现在,公安部近些年公布的一系列渋黑案中,那些个胡作非为,恶霸一方的黑老大案发之前无不是当地社会名流、优秀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解危济困的慈善家,差点儿没冠以人民英雄的美誉。我估计刘邦这泗水亭长的官就是这么混上的。当然刘邦名声很差,也很好色,喝酒从来不给钱,但还算不上为害一方的恶棍,史书记载他豪侠仗义,好结交各路朋友颇讲江湖义气,混的还是很有人缘的。我发觉两千多年前的基层领导和今天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就是都要定期参加劳动锻炼,今天的乡长农忙时节要下乡帮农民插秧打谷,当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也要服劳役,只是不是下乡而是进京帮中央首长们干杂活以接受尊卑等级的再教育。临行时同僚们都送了钱(不象现在公务员出差全部公款报销,那时都自费)。别人一律送三百钱,只有萧何送了五百钱。这就充分显露出萧何同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官吏奸滑的处世哲学,当你面把你当亲兄弟,背地里提醒自个儿上司说你其实不是个东西。正是这次进京的机会,刘邦平生第一次目睹了秦始皇出巡时那气势浩荡,威严华丽的仪仗队,也见识了这位千古第一君的丰采,并说出一句名言,‘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后来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刘邦从此立下壮志,我觉得这比较扯淡,毕竟皇帝这份职业太让人羡慕了,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永远不用担心透支问题,全部免费。而且人人见你都下跪,所有漂亮女人你都可以睡(还争着、抢着、哭着、闹着、挖空心思、想着法儿和你睡)。我要是也活在那个时代,恰巧秦始皇的那支堪称空前绝后的盛世华仗打我眼前经过时,估计我也会情不自禁地整出这么一句来。这时期,不论是混迹于官场和江湖的刘邦,还是克尽职守干好本职工作的萧何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人物,谁能说他们就是下一个王朝的缔造者。
强大的秦帝国在其雄兵铁马荡平六国统一天下后,仅仅过了十四年政权统治就轰然崩塌,这让后来的许多史学家都很困惑。汉朝的贾谊一篇《过秦论》倒是做了一番透彻的分析,他把秦亡的原因归罪于秦始皇的暴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完全是最后走投无路官逼民反的结果。他们首先点燃了反秦的烽火,而后激起了天下民众的积极响应,最后烧毁了秦帝国这幢貌似坚固巍峨的大厦。贾谊的论述可谓是一针见血扎中了秦亡的要害,但还是有人要问;‘秦国如此强大的军队怎么会不堪一击,战胜不了一帮由陈胜吴广领导起来的泥腿子啦’?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的分析一下秦末农民战争反秦力量组成部分。我认为有三股力量,首先是以陈胜吴广为首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士兵和跟奴隶差不多的囚徒。残酷的法律和繁重的徭役已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天下苦秦久矣),所以他们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首先起义反秦,他们反秦的目的很简单是为了争取最基本的生存权利。第二股力量,是以项梁项羽为首曾经的六国王室后裔和贵族,十四年的时间不足以忘掉亡国之耻,他们反秦的目的是为了复国,找回他们昔日的荣耀和尊严。第三股势力,是以刘邦、萧何、张良为首的中低层官吏和知识分子,他们反秦的目的并不是因为吃不饱饭,他们有足够的聪明和智慧看清了秦朝政权即将土崩瓦解的大趋势,而且也明白政权更替的历史规律,跟着反秦或多或少带有一点儿投机性,就是希望在下一个新政权建立时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从囚徒、士兵、平民到中小官吏知识分子再到曾经的王室贵族,秦帝国一时间几乎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全面反击,而此时它那位帝国的缔造者——雄才大略威服四海的秦始皇已经带着对帝国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无尽的眷恋躺进了郦山下的陵墓中,曾经跟随他一起征服天下的优秀将领王翦、王贲、蒙田、蒙毅不是亡故就是被奸臣所害,一支优秀的军队如果没有了杰出将领来统帅又会有多大作为啦?秦二世胡亥懦弱无能,赵高的专权乱政,就是这样在内无贤臣外无良将的交困之下,秦帝国也并非就显得不堪一击,当已拥有几十万人马的陈胜吴广率部打到函谷关时,秦将章邯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率领一支临时由囚徒拼凑起来的七十万军队将起义军击溃,几乎挽救了秦帝国的危亡。在遭受重创后,这支人数众多的起义军,由于领导者自身素质的原因和士兵缺乏足够的军事训练,内部很快出现了分裂。农民出生的陈胜吴广,没有文化,更缺乏相应的军事素养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当军队越来越庞大,战争越来越残酷,他们便没有了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掌控复杂的局势和调和本集团各部利益矛盾的纷争,最后吴广死于内讧,陈胜竟死于一个马夫之手,可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的两位领导者都死于自己人之手,都不是这场战争的最终受益者,仅仅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所以单凭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是不足以推翻秦朝统治的。但他们敢于首先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的历史功勋将永载史册流芳百世,也为后来历朝历代的穷哥们儿开来个好头,但凡吃不起饭走投无路的就操起家伙揭竿而起反抗现政府,所以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就是在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中被推进的。秦末最强的反秦力量其实是另外两支;项梁、项羽领导的楚国贵族集团和刘邦、萧何、张良领导的中小官吏知识分子集团。起初他们虽然力量很小,但他们领导者大多有知识有文化,并且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和政治斗争经验,懂得如何训练军队和安抚民生,也有足够的聪明和智慧在残酷的军事斗争和风云变幻的政治角逐中生存下来,逐渐做大做强直到最后彻底打败秦军推翻秦朝的统治。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